|
|
上海“骨灰房”谣言背后的真相:AI洗稿团伙浮出水面!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2/8 4:02:38 | 【字体:小 大】 |
陆鸿生近日,上海某地传出“骨灰房”虚假消息,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然而,经过警方的调查,这一信息被确认是谣言,而谣言的产生竟与一个依赖AI洗稿的犯罪团伙息息相关。2024年4月,上海宝山区检察院揭开了这起案件的真相。 事情的起因是警方在网络巡查中发现了一条关于“骨灰房”的文章,发布后吸引了超过6000次的阅读量,评论区更是虚实难辨。有网友对此表示质疑,也有人信以为真。警方对此高度重视,展开调查,最终找到了背后的发帖人——只有20岁的王某。 据了解,王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加入了一个关于“自媒体创业”的交流群。她被告知可以通过发布热门信息挣取零花钱,于是注册了相应账号,并开始迅速发布各类信息。她在一段时间后毫无顾虑地进行发帖,其中就包括了“骨灰房”的谣言。 殊不知,王某并非个例。在调查中,警方追查到了一个以AI洗稿为营利手段的团伙。该团伙的头目徐某与同伙罗某,通过买下一个信息科技公司,转而运营“自媒体创业”的课程,招募了一批学员。然而,他们的真实目的则是利用AI洗稿软件重组网络信息,发布娱乐化甚至虚假的内容以获取流量和佣金。 他们的洗稿行为并非基于对信息真实性的追求,而是单纯为了获取关注与点击量。徐某网罗了一批“学员”,将收集来的热门文章通过洗稿软件处理盖章成新作品,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扰乱了网络秩序。 到案发时,经过统计,徐某等人通过这种方式盈利超过5万元,并面临非法经营罪的控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洗稿行为未经原作者的许可,可能会侵犯著作权并导致法律责任。 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中,随便发布未经验证的信息不仅违反了法律,也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公众的信任。这起事件暴露了利用AI技术进行内容创作时潜在的道德与法律风险。结果就是,警惕洗稿现象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下网络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责任。如今,随着法庭的审理即将开始,或许这一案例能够给网络内容创作者带来深刻的警示——创作要有责任,不能因小利而不顾后果。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