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道平: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注重三点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29 12:19:54 | 【字体:小 大】 |
绝色赌妃2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是北京举办冬奥会、中国建设空间站、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一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富有成效的一年,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一年。2022年4月15日,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学院(专业)基本概况汇编(2022版)”荣誉出品,《汇编》大16开本,150万字,1400页,是业界第一本介绍、诠释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学院(专业)建设及学科规划的案头工具书。《汇编》的推出,缓解了高校之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专业建设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同时,《汇编》收录了85位专家编委寄语,以下内容节选自《汇编》,现予以公开发布,以飨网友。
当前,在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大力发展和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专业的建设方兴未艾。不同高校也制定了体现本校专业办学特色的教学计划。我认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时,应当注重以下3个方面:
(1)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当前与这些专业相关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应对当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根据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区域人才的需求特点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设计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行业在应用这些技术时存在共性需求,如应用平台的建设、企业报表和相关数据的可视化、人工智能算法、产品溯源等。因此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充分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政府、企业行业、商会协会等,按照“政企校社”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产教有机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要结合本专业的服务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构建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下,应考虑实践教学的特点,并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使得课程实习、专业实训、毕业设计占有较多的实践学分。在专业教学相关的集中实践环节中,要充分体现企业师资的优势,由企业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教学和指导,将企业真实项目用于实践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王道平,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管理系统等,主讲大数据概论、数据组织与分析技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课程,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主编出版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概论》等教材,其中1部教材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2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10. 高职大数据专业排行榜 2022全国882所高职高专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