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通信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
相关文章
 国内卫星通信运营核心龙头中…
 华为苹果为何都在竞速卫星通…
 《燃烧吧青春》微电影 网络电…
 苹果据悉正在开发类似iPad的…
 乐鑫科技:公司自研的操作系…
 三大股指低开高走 计算机板块…
 官网上线家居板块!苹果在智…
 两款电视TV盒子必备的App让你…
 白嫖党的胜利!一款极为稀缺…
 物联网+AI概念推动新型智慧物…
 1月19日恒银科技涨停分析:信…
 人均亏损近8万!他们在A股“…
 大数据催热商务智能
 1月20日禾盛新材涨停分析:供…
 大牛证券|港股“智能电动汽…
 智能汽车股票有哪些智能汽车…
 2021年电动汽车股票的龙头大…
 智能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普及…
 智能电动汽车概念股(电动汽…
 腾讯云联合慧眼科技发布腾慧…
 腾讯云发布腾慧飞瞳AI质检仪…
 狂奔向 AI 质检「小」市场互…
 商汤科技发布新一代AI智能质…
 腾慧飞瞳AI质检仪2021年度荣…
 人工智能的含义最早由一位科…
 天天都在谈论AI可究竟什么是…
 万字长文解读AI发展史看人工…
 关于人工智能——AI的那些你…
 入局人工智能第一步:企业最…
 京东销量top5带NFC功能的智能…
 集齐所有功能大满贯!华为手…
 喜欢你没道理!四款懂你的智能…
 可能是最全能的智能手环小米…
 618智能手环新品盘点:小米手…
 旧手机是一本故事集回忆涌上…
 我的手机故事]幸福握在手里
 10年间他讲述了600多位平凡人…
 我的手机故事征文:“遥控”…
 【爱在身边】手机的故事
 如此火热的“卫星通信”它究…
 卫星通信技术什么是卫星通信…
 三星也将推出卫星通信用于三…
 风雨沧桑50年:关于卫星互联…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
 迈步走进未来智能家居先把清…
 视频: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用手…
 未来家更“聪明”!“动动嘴…
 新技术到位但智能家居的2023…
 未来·家③|智能家居全屋体…
 最新无广告追剧神器 资源超丰…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制造网 >> 智能通信 >> 正文
高级搜索
国内卫星通信运营核心龙头中国卫通:全面布局掘金千亿市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3 2:33:34 | 【字体:

  女医生张轩公司主营卫星空间段运营服务,为我国拥有通信广播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龙头企业。公司前身为卫通集团,成立于 2001 年 11 月,起初由国务院组建,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和原邮电部出资,是我国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之一。

  2009 年,公司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其余重组并入航天科技,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后经两次改制、一次更名,于 2019 年 6 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营卫星空间段运营服务,主要提供广播电视和通信业务,拥有工信部颁发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被工信部列为国家Ⅰ类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80%。

  公司于 2022 年 10 月 25 日发布权益变动公告,因公司非公开增发,航天科技持有公司股份被动稀释,目前直接持有公司 75.49%的股份,航天科技集团为我国航天领域领军企业,仍为公司实控人,公司股权集中,管理稳定。

  公司拥有多家子公司,在各自优势领域开展卫星业务,其中,亚太国际规模最大,是亚太卫星的控股股东,亚太卫星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亚太系列卫星空间段运营相关业务,其核心子公司亚太通信主营境外业务,是公司境外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鑫诺公司拥有国内唯一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宽带通信网-“全球网”,依托“全球网”的海洋覆盖,推出海上卫星通信品牌“海星通”,为海洋用户提供海上通信应用服务。

  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出身于航天科技集团,项目及管理经验丰富,科研实力强劲。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从事研究、探索和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参与制定国家空间事业发展的规划;研制各类航天器及地面设备等,是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产品研制基地,为中国空间事业的核心力量。

  公司多名高管曾在航天科技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单位担任总体部部长、主管设计师等重要职务,熟悉中国空间事业相关领域和专业技术发展方向,为公司打造深厚的技术基础。

  中国卫通主营业务为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广播。通信广播卫星作为空间中继站,以卫星转发器对无线电波进行转发或发射,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和传输。

  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通信广播卫星及配套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

  公司拥有 14 颗自主可控卫星资源,实现海、陆、空三维空间及国内外多区域卫星通信广播业务覆盖。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通信广播卫星资源、频率轨道资源和地面站资源,截至 2021 年末,公司运营管理着 14 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具备 7×24 小时全天候高品质服务能力,拥有国内唯一商用卫星干扰排查系统。

  公司广播通信服务覆盖中国全疆域、周边及“一带一路”主要区域,“海星通”全球网服务覆盖范围全球超过 95%的海上航线,首颗 Ka 高通量卫星中星 16 号覆盖我国 90%以上的国内空中航线,以及我国中部、东部和近海区域。

  公司着力打造海洋、航空等行业应用平台,据公司公告,中星 19 号卫星已于 2022 年 11 月 5 日成功发射入轨,该星是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具有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涵盖了 C、Ku 和 Ka 等多频段通信载荷,主要提供通信和互联网接入等服务,可以更好服务于远洋运输通信、航线互联网等业务。后续计划发射中星 6E 和中星 26 号,进一步补充完善公司卫星频轨资源,拓宽应用平台。

  三大主业协同发展,由空间段运营向天地一体综合信息服务转变,打造世界一流卫星通信企业。

  公司产品服务多样化,涵盖航空、航海、应急等多种应用场景,打造卫星运营服务、行业系统集成、综合信息服务三大主业。

  卫星运营服务面向境内外用户提供 C、Ku、Ka 等多种频段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转发器资源出租出售及相关应用业务;行业系统集成融合高通量卫星网络和地面通信网络构建专有网络或公共网络服务产品,在光纤铺设不便的无公网地区或临时应急场景,满足用户跨域安全组网等通信需求;综合信息服务面向航空、航海、应急等行业的多种应用场景,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融合,提供全方位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公司三大主业协同发展,由空间段运营向天地一体综合信息服务转变,目标成为世界卫星通信一流企业。

  公司国内卫星通信业务稳定提升,驱动业绩持续增长,国外业务有望随疫情好转逐步恢复。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 26.3 亿元,同比略减 2.8%,系受疫情冲击及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海外收入出现一定下滑。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72 亿元,同比增长17.09%,持续稳健增长。2022Q1-Q3 公司营收为 19.2 亿元,同比增长 3.66%,归母净利润为 5.26 亿元,同比增长 40.83%。

  2018-2021 年,境内业务占比从 58.4%增长至 74.9%,营收占 比持续提升,毛利率稳中有进,始终保持在 40%以上。

  2020 年起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及毛利率出现大幅下降,根据公司公告,主要原因为海外区域主要客户因自身业务调整停止续约,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环境产生影响,导致转发器使用量及价格下跌。

  2022H1 负责境外业务的子公司亚太卫星业绩增速较快,实现营收 4.1 亿元(yoy+9.91%),净利润 1.07 亿元(yoy+20.86%),境外业务有望随疫情好转逐步恢复。

  公司主要客户目前多为优质的政府机构及大型企业,国内市占率达 80%。据公司公告,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是国内市场最主要的卫星空间段运营服务供应商。

  公司 2016-2018 年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均超 38%,前四大客户基本稳定,分别为印尼电信、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和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上述客户在所处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且营利性主体均具有较大的收入规模,对于公司产品具有长期的需求,与公司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按年签订购销合同。

  公司及境外下属子公司亚太卫星存在较大的外币货币性项目,汇兑损益导致财务费用率波动较为明显。排除财务费用率影响,2016-2022H1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之和维持 10% 左右,保持大体稳定。

  近两年海外市场资源过剩,供过于求,同时在向高轨高通量转型的过程中,全球范围内卫星运营商数量增加,境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单价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此外由于公司近年来连续发射多枚卫星,折旧费用上升,而市场尚处于拓展阶段,也导致了毛利率的下降。但由于公司国内卫星通信业务在报告期内稳定增长,成为公司 2021 年净利润和毛利润恢复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 2021 年亚太 6 号、中星 9A 卫星离轨,折旧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导致营业成本下降,也促进了利润率的回升。

  2020 年,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将募集不超过 33 亿元资金,用于中星 6D 卫星项目、中星 6E 卫星项目、中星 26 号卫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中星 6D、6E 卫星可满足公司对 Ku 频段资源的迫切需求,后者还将进一步扩大用户收视范围、提高用户收视质量,其 Ku 波束覆盖可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应用需求。

  根据公司公告,中星 6D 卫星是中星 6A 接替卫星,能够覆盖中国全境及亚太地区,卫星性能及传输能力较中星 6A 卫星显著增强,可为广大用户提供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广播电视及通信传输服务,已于 2022 年成功发射。

  中星 26 号卫星将实现 Ka 频段大容量宽带卫星与相应地面系统的无缝互联,实现其承载业务的全面落地。

  募投项目达成后,预计公司年均销售收入增加 2.36 亿元,年均利润总额增加 0.85 亿元;募投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15.15 亿元,新增销售收入与新增固定资产比值为 15.59%。

  资本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牌照资质稀缺高筑行业壁垒。卫星及火箭价格昂贵,资本投入巨大,资金壁垒高;投资周期长,卫星建造周期普遍在 3 年及以上。

  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形成规模经济的资本投入巨大且边际扩张成本较低,因此,通常一个通信卫星系统由一家运营商提供服务,后来者难以切入。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我国属于外商禁止类行业,外资公司无法进入国内竞争市场,同时,在我国境内需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中的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经营资质才能开展卫星空间段运营业务,根据工信部公开消息,目前仅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取得相关资质。

  卫星的通信频率、轨道资源具有唯一性,随着卫星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提高。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通信广播卫星资源、频率轨道资源和地面站网资源,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1 年底,公司运营管理着 14 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覆盖 C、Ku、和 Ka 等多个主流通信频段,多个传统轨位经多年运营和维护,已成为亚太地区优质的通信卫星频率轨道资源。

  目前,公司申报了能够满足未来发展战略的卫星网络资料,同时也将根据现有资源情况进一步开展卫星网络资料申报工作。

  公司以提供空间段运营长期服务为主,通过地面应用系统等设备进行卫星测控和业务运行管理,开展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即向客户提供一年以上使用同一颗卫星同一转发器上同一段频率的带宽资源。据公司公告,2018 年公司前十大客户中有八位为大型电信运营商或广播电视公司,客户资质较好。

  公司营业成本主要来源于前期卫星及火箭采购费用,2016-2019 年,卫星、火箭采购以及保险费等折旧费用占总营业成本 80% 左右,近两年略有下滑,维持 70%左右。

  由于公司卫星在轨正常运营之后,折旧成本相对固定,因此当客户数量增加,营业收入上涨,利润规模将获得显著提升。

  公司为国内卫星通信广播龙头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公司 EBITDA 利润率居于前列,具有竞争优势。从国内市场来看,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目前国内仅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取得相关资质,而中国电信、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自身没有通信广播卫星空间段资源,中信网络可通过亚洲卫星的卫星资源开展业务,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中国卫通拥有 14 颗自主卫星资源,据公司公告,公司国内市场占比超 80%。

  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通信卫星运营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存在产业集聚情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共有 40 余家主要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其中按业务收入规模进行排名,前三位分别是 SES、Eutelsat、Telesat,2021 年营收分别为 136、88 和 49 亿元,在行业中占有较大优势。

  由于国际市场通信卫星运营商数量较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竞争较为激烈,公司 EBITDA 利润率居于前列,具有竞争优势。

  卫星产业链分四大环节,呈“金字塔”型的价值链,中下游市场规模占比超 90%,中游地面设备制造环节竞争激烈。卫星产业按照产业链划分可分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等四大领域。

  卫星制造及发射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具备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集成总装的特点,市场份额相对集中,自然垄断特征明显;地面设备及卫星运营服务业务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量较大,参与者较多,竞争激烈。

  2021 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关于全球卫星产业规模数据显示,卫星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和通信运营占总市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 5%、2%、51%和 42%,上游与中下游市场规模比接近 1:9。

  全球卫星发射及在轨运营数量快速增加,卫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千亿市场。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商业化程度的提升,卫星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在通信、遥感、导航等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卫星行业规模呈稳健增长趋势。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2021 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卫星产业 2021 年收入达 27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021 年共发射 1846 颗商业卫星,同比增长 45%,截至 2021 年底,共有 4852 颗卫星在轨运行。

  2019 年后,全球卫星发射数量迅猛增长,主要原因是美国发射卫星大幅增加,2019 年底,SpaceX 公司的星链计划开始执行,使得 2020 年后发射的通信卫星数量猛增;根据 SpaceX 公司官网披露,截至 2022 年 10 月底,星链发射卫星数量已达到 3526 颗。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美国在轨卫星中通信卫星合计 2020 颗,占在轨运营数量的 78%,目前美国在轨卫星中仍以通信卫星为主。

  根据 Satellite Database 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我国卫星规模较美国差距较大,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左右,近年来国内卫星发射数量增幅较快,主要以遥感卫星和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主,通信卫星发射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随着互联网星座的规划落地,通信卫星数量有望快速增加。

  随着卫星制造发射成本降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卫星通信市场空间广阔。通信卫星运营商通过运营管理通信卫星,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

  卫星通信、地面通信(光纤、5G)等均是不同的通信方式,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应用服务,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发挥不同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信息通信的依赖度逐渐提高,卫星通信泛在化的特性愈发凸显,对于构建全球无缝覆盖的一体化综合通信网具有重要作用。

  据 Euroconsult 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全球固定通信卫星转发器出租容量为 457.8Ghz,固 定通信卫星运营行业规模为 115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全球卫星转发器出租容量为 969.8GHz。

  未来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更大的有效载荷、更低的发射成本和其他技术创新实现单位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将带动卫星转发器使用量的增加,扩大卫星通信市场。

  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型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这是卫星互联网首次被官方认定为新型基础建设的一部分。

  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推动卫星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商业化服务及国际化拓展,行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2021 年,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总产值 CAGR 为 8.7%,2021 年同比增速为 4.8%。假设卫星通信产业增速维持 4.8%,根据前文 SIA 数据,预计 2022 年产业总产值达 794 亿元。

  船载卫星通信旺盛需求带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 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06 亿元。农业部发布的《2021 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1 年末我国渔船数量为 52.08 万艘,其中机动渔船数量 35.70 万艘,且多数为远航程捕捞作业船只。此外,随着我国海洋执法能力的增强,海监、海警等部门所需船只数量预计也将稳步增长。

  受限于通信速率、资费水平、使用习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船载卫星通信尚未大规模普及,渗透率较低。随着高通量卫星等技术变革的推进,卫星通信的收费标准将不断降低,促进用户习惯的形成,船载市场有望打开空间,预计 2025 年我国船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为 206 亿元。

  图 26:预计 2025 年我国船载卫星通信市场为 206 亿元(单位:亿元)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海洋通信服务系统“全球网”,随使用成本降低及服务内容丰富有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海星通”全球网服务覆盖全球 95%以上主要航线,包括互联网接入、网络语音、多媒体广播、视频会议等业务在内的“海星通”已成为公司智慧化海洋信息应用的品牌应用。

  据公司公告披露,截至 2022H1,“全球网”在网注册的船只数量突破 8200 艘,较 2021 年同期增加 600 艘,未来随着卫星发射制造成本降低以及高通量卫星布局,用户使用成本持续下降,以及加大力度推进“海星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丰富综合信息服务内容,用户数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船载通信业务将充分受益。

  卫星通信随技术进步逐渐成为民航客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主流。目前民航运输主要依靠 ATG(Air to Ground,地面基站方式)和卫星通信两种技术方案实现地空宽带通信。

  早期卫星通信系统容量不足,仅能提供窄带通信服务,ATG 是市场主流方案,其原理是在飞行空域或特定空域架设地面基站,以向天空进行覆盖,进而实现机上互联,但 ATG 在地面及起飞、降落阶段无法提供服务,且各国通信体制不同很难跨国服务。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方案逐渐成为民航客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主流,其中 SATCOM(Satellite Communications,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方式又分为 L 波段、Ku 波段 和 Ka 波段三种。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全球领先的机上网络与娱乐服务提供商 Gogo 在北美地区提供的民航客机互联网接入服务中,卫星通信已开始逐渐侵占 ATG 的市场占有率。

  图 28:Gogo 在北美地区提供民航客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飞机数量变化(单位:架)

  国内机载通信渗透率相较国外较低,渗透率随需求释放有望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

  据在线空旅网站 Routehappy 的测算,2017 年机载 WIFI 已经覆盖了全球航班中超过三分之一(39%)的航程,其中美国的航空公司已有 71%的航程实现 WiFi 全覆盖,而非美国的航空公司仅为 13%。

  目前国内机载 WiFi 普及率较低,随着高通量卫星的发展,高通量卫星的大容量带宽、抗干扰性强及终端易于安装,将不断提升机载通信的普及程度。据 Inmarsat(全球三大移动卫星服务运营商之一)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全球已有 7400 架飞机配置卫星通信系统,到 2027 年预计将会有 23000 架商用飞机使用卫星通信系统。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统计,截至 2021 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在册架数 4054 架,其 中窄体客机 3178 架,且大部份还未实现空地互联功能,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 9.07 亿人次,市场潜力巨大。

  公司开展多次宽带卫星互联网飞机验证飞行,获得民用航空器电台执照,并于 2020 年 7 月圆满完成中国首架 Ka 宽带卫星互联网飞机首航。

  该飞机安装了基于国内首颗 Ka 频段高通量卫星——中星 16 号的宽带互联系统,可覆盖我国 90%以上的国内空中航线,飞机在万米空中可以实现百余兆的宽带网络接入,为机上旅客带来与地面 4G 移动网络相同的上网体验。

  根据公司 2022 年半年报披露,公司机载 Ka 高通量卫星综合信息服务业务取得突破,已完成与四川航空合作运营协议的签署,首批机队已启动改装。与山东航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与国航的项目进展。机载运营平台各项功能迭代优化稳步完善,上半年平台一期已完成开发并通过测试。

  超高清节目上星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方向,带动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的带宽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电视图像的质量,随着高清节目制作能力得到提升以及我国高清电视的广泛普及,高清节目已经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广电总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全国高清电视频道 985 个,4K 超高清电视频道 8 个、8K 超高清电视频道 1 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 25 家省级台电视频道基本实现高清化,电视图像清晰度正向超高清(4K 分辨率)发展,同时 3D 电视频道也已经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广播电视台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的带宽需求不断增加。

  国家广播电视业务收入持续稳健增长,卫星广播用户群体不断扩大,随着超高清视频发展,卫星广播市场将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披露数据,截至 2021 年底,国家广播电视业务营收首次突破万亿达 1.15 万亿元,卫星广播用户群体不断扩大,截至 2022Q2,卫星广播用户累计达 1.33 亿户。根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内容,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地市级以上和较发达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基本实现高清化,4K 超高清频道开办 20 个以上;主要网络视听机构视频服务全部高清化,具备 4K 超高清视频播出能力探索直播卫星与互联网电视融合发展模式,开展 4K 超高清电视直播卫星传输试验,开展 Ka 频段卫星广播试验,卫星广播市场潜力巨大。

  公司作为国内具有卫通通信广播资质及自主卫星资源的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卫星广播市场发展。

  公司及所属中星、亚太等系列卫星传送境内外视频节目千余套,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0 年末,公司广播电视专用星共计传送 327 套电视节目和 430 套广播节目,服务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卫视高清、超高清频道上星传输,为央视总台、国内卫视 100%高清节目落地提供了传输保障,为近 70%以上的地方省市一级电视台提供了高清传输。随着高清、超高清视频的发展,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根据公司各业务所在行业增速、主要同业公司的收入平均增速和平均毛利率情况,我们对公司各业务的业绩进行预测并汇总,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7.42、29.45、32.81 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 4.1%、7.4%、11.4%;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29、8.46、10.84 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 27.3%、16.1%、28.1%。

  考虑到公司规模效应随用户群体增长逐步扩大,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三年盈利能力有望增强,预计公司 2022-24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39.8%、43.6%、48.2%。

  1)公司主营卫星空间段运营业务,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通信广播卫星及配套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

  受益于卫星宽带业务不断扩展以及国内卫星广播用户不断增加,预计 2022-2024 年卫星空间段运营业务营收为 24.14、25.25、27.24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3.5%、4.6%、7.8%;空间段运营业务边际扩张成本低,受益于规模效应,毛利率将不断提升,预计毛利率分别为 39.2%、41.7%、45.8%。

  2)卫星空间段运营相关应用服务主要通过天线、通信设备等为用户提供卫星地面段运营服务、卫星通信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受益于船载、机载用户群体的快速扩大,预计 2022-2024 年卫星空间段运营业务营收为 2.14、3.00、4.33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10.0%、40.0%、44.0%;卫星空间段运营相关应用服务成本主要为卫星天线、通信设备等折旧成本,成本较为固定,毛利率随规模效应将快速提升,预计毛利率分别为 27.6%、46.0%、55.0%。

  公司作为国内卫星通信运营龙头,拥有运营资质及稀缺卫星频轨资源,且营业成本在没有新发射卫星时通常较为稳定,随着用户群体不断扩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选取卫星互联网应用领域服务商对比,其中北斗星通为北斗导航核心运营商,卫士通为信息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商,四维图新为导航地图服务商,中国卫星为我国卫星集成及运营服务龙头企业,公司与可比公司在业务及客户层面相近,具有可比性,考虑到四维图新及中国卫星与公司资产结构及商业模式更为相近,分别给予 1.2 倍权重,给予北斗星通及卫士通 0.8 倍权重,可比公司 2022-24 年的加权 PE 均值分别为 82/60/47 倍,考虑到中国卫通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卫星通信运营领域具有垄断地位,相比于可比公司具有更高的确定性溢价。

  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进步和新通信卫星运营商的加入,全球范围内卫星转发器供给量呈明显增长,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传统 C、Ku 频段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激烈,易导致价格下降。

  公司与 2017 年和 2020 年分别发射中星 16 号和亚太 6D 高通量卫星,是国内首次将高通量卫星投入商业化应用。由于国内地面通信建设较为完善、新市场尚待开发等因素,高通量卫星通信市场存在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均是不同的通信方式,随着 5G 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将驱动网络向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升级,给光纤通信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加大了卫星通信的竞争压力。

智能通信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智能通信:

  • 下一个智能通信: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智能通信 国内卫星通信运营核心龙头中国卫通:全面布局… (01-23)
    普通智能通信 华为苹果为何都在竞速卫星通信? (01-23)
    普通智能通信 如此火热的“卫星通信”它究竟是什么呢?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卫星通信技术什么是卫星通信技术?的最新报道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三星也将推出卫星通信用于三星Galaxy S23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风雨沧桑50年: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最强入门科普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中央音乐学院2023年招收音乐人工智能方向博士…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赠书丨打开人工智能“黑盒”发展可解释、可扩…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2022年医学人工智能大会召开:11场主题报告医…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长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首次招生 (01-22)
    普通智能通信 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四类应用 (01-21)
    普通智能通信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01-21)
    普通智能通信 智能信息技术在世博会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注7股 (01-21)
    普通智能通信 头条 六部门发文:到2030年5G6G、人工智能等新… (01-21)
    普通智能通信 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化的四大应用 (01-21)
    普通智能通信 专业解读——智能科学与技术 (01-21)
    普通智能通信 专业专辑 智能科学与技术 (01-21)
    普通智能通信 高考倒计时专业解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