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县域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2/11 9:35:59 | 【字体:小 大】 |
wenquba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了实施大数据战略、数字乡村战略决策部署。《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作出了具体安排。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过程中,全国各省试点县都在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万荣县在农业大数据的建设中,进行了基于“县域”提供符合县域农情的大数据服务的实践探索,破解数字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并不断进行了完善、拓展和提升,在此提出县域现代农业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推动大数据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万荣县以苹果、桃、小水果为主导产业,水果面积50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相对固定的种植结构利于农业大数据定性开发,体现应用价值。2018年7月,万荣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12月成功通过创建验收,为全县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了基础。笔者认为,县域农业大数据建设要以满足实际需求,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为目的,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农业管理和业务需求的科学发展模式,以数据为核心、应用为导向建设农业设施和平台,采用成熟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立足经济实用,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同时保持适度前瞻性,开发高效先进的平台,满足未来3-5年农业发展管理服务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万荣县农业大数据建设工作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万荣智农-万荣现代农业大数据项目作为全省唯一获奖的项目,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新模式优秀项目奖表彰。2020年,万荣县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万荣智农现代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体现出三方面成效:一是数据量不断充实。截至2021年底,万荣县14个乡镇基本信息采集8.9万户基础信息、种植、养殖信息,涉及土地信息26万条,种植信息25.4万条。价格行情总数据量4049832条;病虫防治数据298835条;农业“四情”监测总数据量4009161条。二是活跃度不断攀升。“万荣智农”APP 活跃用户数16638人,截至2022年8月,万荣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数据平台系统数据总量已达2133.5万条。其中万荣头条总阅读量568635次,平均每日浏览932次;农技学堂总阅读量379366次,平均每日浏览720次。三是服务力更加高效。有效整合和集中各类涉农信息资源,通过建立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融合共享系统、大数据技术支撑系统,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依托万荣苹果APP,建立万荣现代农业数据中心数据在线服务门户,为万荣县涉农产业主体及社会公众提供可发布的对外个性化农业信息和数据服务。实现农业“四情”监测预警,实现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人工远程管理,保证农作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万荣县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的运营实践,笔者对县域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总结出几点经验。政府主导,领导重视是前提。县域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统筹、调度、维护、管理,特别是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推广须得到县委县政府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才能方向明确、高效实施,全面推广应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是基础。必须加强县域农户、涉农主体的人才培养,灌输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带来的益处,让农民能积极转变观念。解决问题,降本增效是目的。通过现代农业大数据,对种植端全流程全品类投入品进行供应与追踪管理,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和品质问题。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场景驱动,操作简单是关键。结合场景,将技术融入场景,把前端做得尽量简单,真正解决农民使用APP困难,让技术成为农民的生产工具。有效激励,调动使用是手段。通过拉新、促活、留存、变现、传播等手段,让APP与用户反复产生联系,达到高流量、高交易量的目的,同时对存量用户增加积分、达标补贴、农资优惠等手段调动农户积极使用现代农业大数据,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持续投入,注重考核是保障。现代农业大数据发展应用不能一建了之,需要在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完善优化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同时,需要积极运用绩效考核体系,把现代农业大数据发展应用考核指标纳入其中,对县、乡镇、村农业相关责任人进行量化考核。
以“技术应用、实践为重、全民参与”为出发点,真正发挥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科学精准、高效便捷、辅助提升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今后县域现代农业大数据发展应朝着六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建立农业大数据“领导驾驶舱”指挥平台,面向政府提供农业农村科学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提供知识库等信息服务,实现农业生产指导、政府监管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以县域为单位,形成科学精准的农业基础数据库,构建多源、多级、多专题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实现对即时数据的展示、分析、应用、指导功能,推动农业基础数据整合共享。三是普及高效便捷实用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手段,结合农业“四情”监测设备,通过对县域气候条件、水质、土壤环境、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受灾与病虫害的相关信息、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市场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情况等数据的采集,做出预处理及分析,以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四是采用先进的农业物联网、防伪鉴真等技术,为农产品建立“身份证”,构建安全溯源平台数据库。实现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事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加工储运等质量安全关键环节全程可追溯。五是拓展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供需见面的实体平台和网上平台,形成农业科技大市场。六是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意识,完善技术服务支撑,明确大数据管理的流程,成立专门的数据机构,引进数据分析人员,培养夯实数据队伍,提高数据安全系数,不断提高数据应用管理水平。产业兴则百业兴。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农业是重点、是基础,数字乡村催生新兴的乡村产业发展形态。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描绘了更加宏伟的乡村振兴发展蓝图,需要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围绕“一基三化”建设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为基,让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生活智慧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共同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阔步迈进。(作者:万荣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定明)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