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通信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
相关文章
 罗普特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
 含金量如何?将如何改变社会…
 专访龚克:人为叫停人工智能…
 EmojiGen:一个开源表情符号…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在线教学…
 以智能化为抓手助力城市安全…
 聚焦智能化通信 科思科技举行…
 移为通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
 移为通信:自研的5G工业路由…
 王映民:5G通信技术助推汽车…
 Enablon安伯龙打造创新ESG解…
 李彦宏:繁荣的AI原生应用生…
 互联网传媒行业周报:文心大…
 2023新消费新商业科技峰会暨…
 百度发布中国首个生成式商业…
 科技先行引领行业潮邦集成灶…
 2023最新的集成灶十大品牌排…
 京东1111开启第四届孝老爱老…
 京东1111开启暖阳行动 推出超…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组织京东…
 华为苹果“争霸”黄金周 “一…
 护航民族产业服务全球客户—…
 浅谈国产智能手机的自主创新
 技术不断迭代 业界:折叠屏手…
 乘“一带一路”东风 走好“出…
 河南省招办:带手机手表进考…
 国外考试作弊招数有几多 阵势…
 宁夏2023年10月自学考试准考…
 2023年深圳成人高考:重要事…
 湖北省2023年10月自学考试考…
 投屏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投屏失…
 曾“红极一时”的智能电视却…
 大德社区开展国庆文艺晚会暨…
 靴子落地!被新规一刀砍断营…
 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
 岳阳市华容县驾驶证体检去哪…
 驾校两学员学车时发生惨烈事…
 注意!事关驾考
 有C1证的恭喜了持有C1驾驶证…
 考啥驾照!百度:2020年量产…
 马斯克要给每一个男性发放仿…
 高达走进现实?日本推出300万…
 今日投资前瞻:特斯拉展示人…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丨白山黑水…
 大学录取通知书里蕴藏的美好…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介绍
 支持NVIDIA RTX 4090和英特尔…
 人工智能迈入天文学的新纪元…
 十条措施助力福建打造东南人…
 安徽加速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生…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制造网 >> 人工智能 >> 正文
高级搜索
罗普特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24 7:46:38 | 【字体:

  赛富通首选圣矢公司立足数字经济,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元宇宙等核心技术的沉淀与发展,深入行业应用,为行业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与技术。同时为客户提供数据服务,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布局和核心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强化数字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数据中台、数字孪生、信创安全等方面构建技术体系,并不断完善提升。在已构建的数字技术体系基础上,不断研发出各类数字平台产品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市场,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致力于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大数据挖掘和行业实战应用开发,将自研的核心技术与市场上成熟的技术结合,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技术融合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市场实战应用价值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来源于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特点和行业场景需求的深刻理解,以计算机视觉及相关人工智能技术中台为牵引,坚持产品与服务高效协同的技术场景化应用落地路线,立足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工业物联网、人居生活等各类场景需求,打通技术到场景实战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快速、高效服务社会。

  公司以计算机视觉、语义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大数据挖掘、空间技术、“端边云”计算为核心构建技术中台,由技术中台支撑智能产品业务及“AI+行业应用”业务的研发,涉及前端感知软硬件开发、数据传输与计算软硬件开发、后台智能分析、大数据处理、平台应用开发等环节,主要业务及产品是为客户提供计算机视觉智能产品、大数据产品及AI+行业应用的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

  统一研发效能基础平台,即RUP(Ropeok Unified Platform)基础平台,是一款涵盖了统一开发基础框架、运维基础框架、基础服务系列组件、基础业务系列组件等的技术基础开发平台,统一定义了研发管理标准体系和规范、服务标准及接口规范,以及快速开发与部署规范,是介于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产品之间的共享技术底座。基于该基础平台,可以快速交付项目,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降低研发成本,减少重复开发。

  公司RUP基础平台在不断积累研发成果及技术竞争力的同时,也在持续构建开放生态,通过统一技术框架与合作伙伴进行研发上的优势互补,实现平台的共建、共治、共享,为合作伙伴赋能,为客户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对RUP基础平台的研发投入,不断更新迭代,推进基础开发生态的发展。在新增数据权限框架的基础上,发布了新一版的基础框架、配套的代码生成器及相关开发规范,轻量化处理基础服务,优化平台性能,降低系统对资源的需求;同步优化任务调度器、统一门户等基础功能组件,更高效支撑应用平台开发。

  AI中台将业务所需的AI能力抽象出来,与业务管理、基础平台等模块解耦,从而实现智能处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数据流动的安全化。中台内部通过灵活的算法调度、模型调度和扩容运维等功能,为不同体量的业务需求提供可配置的AI能力,最大程度赋能整体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在AI算法中台方面新增样本标注工具和算法训练工具集,其中样本标注工具引入了“预训练模型”迭代标注模式,实现算法辅助标注和数据清洗,极大提升数据集构建速度。算法训练工具完善图形界面,可视化集成算法模型的训练、测试以及评估等功能,降低AI算法平台使用门槛,辅助算法参数配置的智能推荐,进一步提升AI算法平台的交付效率。

  作为算法服务的入口,实现统一访问、服务编排、可视化、控制管理和流程自定义等功能。

  算法模型仓库负责已有算法和模型以及对应数据集的结构化存储,目前仓库内的已有算法类型主要为OCR识别、场景识别、人车物视觉追踪、非机动车违章检测、自然语言处理等。

  中台支撑组件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主要包含算法框架、资源管理模块、扩容管理模块和部署运维模块等,内部模块之间实现解耦,通过http或rpc协议进行通信。算法框架实现标准化、插件化的高性能推理定制能力,能够自动调动资源进行服务扩容,也支持手动管理,能够引入其他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如性能监看板、统计分析和虚拟环境等,以适应灵活变化的业务需求。

  针对全景视频的投影形变问题及智能应用需求,公司研发了一套集检测和跟踪于一体的算法,对全景画面进行分辨率补偿和几何补偿,从而大幅提升目标全程跟踪能力。并且通过批处理加速的方式提升运行效率,降低硬件配置要求。特别针对跟踪过程中的目标互相遮挡问题,设计了一套多元数据匹配体系,通过深度特征进行目标的重识别和再匹配,从而减少跟错跟丢问题。目前算法应用于公路货车管控场景,已取得显著效果。

  公司多引擎人像识别算法技术是在融合国内主流人脸识别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综合优化,输出最终的人像识别比对结果。该算法不仅可以提升人像识别的准确性,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多引擎的综合性能,避免单引擎的特殊短板,实现智能分析效果。

  该算法首次创新性地将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应用到智慧管廊的场景,对廊内海量多模态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实现设备和装备的有效监管。同时可以实现人员管控,重点解决入廊人员的属性分析、弱光下的人员跟踪、多摄像头重识别、廊内作业等问题,在管廊场景的智能化分析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与管廊环境相似的场景管控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该算法通过基于光速平差的多源相机联合标定技术,完成空间位置标定。采用基于快速图割的海面图像拼接融合技术,实现视频图像拼接。基于该算法,可实现广域全景分析,实时获取或检测海洋、无人岛屿等大场景的动态情况,可广泛应用于边防、海防、无人岛屿监控。

  公司致力于量子加密算法技术的场景落地及应用,成功在边检系统中应用量子加密技术,保障边检系统各项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公司已经建立了重点技术应用实验室,将加快量子加密技术的场景应用研究,争取在安全领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公司基于业务场景需求,基于AI算法中台,在嵌入式移动端开发专用业务算法,并配合AI中台组件提供视频分析微服务。该算法通过安装在车上的双向视频设备输入数据,抓拍、甄别道路旁违法、违章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及驾驶人像,并在车载算法盒子上进行离线分析,检测占用机动车道、逆行、驶入专用车道、不戴头盔、私搭雨棚等违法违规行为。报告期内,算法团队对其软硬件进行针对性优化,深入应用场景提升算法准确性,算法性能及准确性达到行业领先,形成多项专利成果。同时响应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持续推进国产化芯片适配,落地更广泛应用场景。

  视频图像检测系统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大型安防监控场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作为视频图像运维的产品之一,定位于公共安全行业,为公安/政府提高视频图像数据质量,该系统致力于充分挖掘视频图像价值,全力支撑公安实战应用提供依据和便利,解决视频图像运维建设引起的高人工成本、高时间成本。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合作研发方式完成了该算法及整套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项目化应用。

  公司大数据中台是在RUP基础平台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视频图像信息分析识别等前沿科技,以“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价值化”为目标,运用实时计算、离线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存储等核心技术,强化对海量异构、多维多源、多模态数据的采集、转换、比对、存储、治理、计算分析,实现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功能,为用户提供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易扩展和易管理运维的一站式大数据服务平台。

  公司秉承“从项目中孕育产品,从实战中积累经验,从客户需求中锤炼产品能力”的理念,以城市级平台为目标,迭代并优化适合于智慧城市的数据治理平台,提供基于城市多源时空异构大数据的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的智能分析服务。公司大数据中台场景应用进一步延伸,从智慧园区、公安大数据领域扩展至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政务信息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建设监管大数据等领域。

  集成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汇聚,可在复杂网络环境下,为多样的异构数据源之间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搬迁及同步能力。同时通过可视化操作即可实现海量数据603138)结构化、非结构化处理,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弹性伸缩的数据同步管理工具。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集成数据库CDC能力,丰富数据采集方式,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数据湖构建、实时报表生成等需求,并支持业务实时分析、流式处理和事件驱动的应用场景。

  数据开发平台能够以项目化的方式,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开发流程,支持多脚本开发和插件式导入,通过可视化配置的方式,满足不同人员使用需求,极大提高了数据开发的效率,降低了平台的使用成本。

  数据融合平台是基于业务的视角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将业务模型、业务标签、业务指标进行数据融合、数据编排、数据组装等操作,实现碎片化数据的场景化业务重组,促进数据的共享利用和业务赋能,真正做到模块化、敏捷化的数据加工。

  数据调度平台是整个大数据中台的调度执行大脑,提供从数据汇聚、数据治理到数据服务的全流程调度能力,有效协助用户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满足其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业务场景的需求,为数据实施人员提供以数据链路为中心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层面的可视化监控、闭环化问题处理工具。报告期内,引入RUP分布式任务调度模块,提升数据调度并发能力,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以满足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社会治理领域大规模、高并发的数据处理需求。

  数据分析平台引入多种数据挖掘算法,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淬炼,提取海量数据中隐含的数据价值,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为上层应用赋能。

  数据资产平台的核心是数据共享,将数据提供给各个业务进行有价值的复用。公司的数据共享以统一门户为入口,以统一用户、组织、认证、监控为基础能力,以统一目录、知识图谱、数据存储为数据资源来源,以统一服务实现系统集群化资源调度,以统一日志为系统安全提供审计保障,以统一开放作为开发者中心,形成数据共享体系,加强业务系统基于实战业务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以公安大数据标准为基础,其他国家标准为辅导,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建立通用的数据交互规范,提高数据对接效率,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平台对行业规范的支持。

  公司深入理解物联网行业需求,持续构建端、边、管、云、用的五层IoT产业全景技术体系,结合大数据技术,赋能重点行业及城市感知物联平台建设,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等行业深耕发力。

  物联网IoT业务中台是公司统一研发效能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台实现视频、图像、物联网传感数据的融合汇聚、管理、存储、分析及应用;支持内网独立部署、公有云平台部署、云边结合部署,满足不同场景应用需求;支持多端访问,包括浏览器、桌面端、移动端。基于物联网IoT中台,可实现针对行业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

  在感知端,公司与各大传感器厂商充分协作,实现多种通用和定制化协议的网关,方便设备快速接入,便捷化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

  在边缘端,公司自主研发扩展型硬件网关,通过在基座上扩展不同通讯扩展板来支撑不同协议、不同通讯方式的设备,逐步完善传感器数据模型定义的适配。同时利用边缘端的计算能力,做到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实时存储、实时分析,增强边缘端的计算能力。

  在管理端,平台可以连接海量设备,支撑设备数据、设备事件采集到云端。提供云端API,服务端通过调用云端API可以反向将指令下发至设备端,实现端到端的闭合链路及远程控制。

  在云端平台,公司采用多租户设计、弹性伸缩运维、云云对接等模式,提供丰富的通用服务。

  在应用层,公司基于物联中台,结合大数据分析,开发智能分析算法模型,在智慧灯杆、智慧环保、智慧水利、智慧农业等一系列行业形成特色的解决方案,真正解决各行业痛点,赋能各行业。

  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平台旨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项目的管理及其资产运维,实现统一平台、自动化运维、智能分析、精细化与规范化管理,提升感知设备资源能力、数据服务能力、连接服务能力,可有效避免现有运维碎片化、不标准化、不可复制以及损坏生态的弊端。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设计理念,真正意义上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实现运维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形成以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运行监测、运维管理、考核评价、决策分析6大关键能力为核心的一站式“监控+运维+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任务协同与可视化运维管理工具,帮助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资产运维效率。

  智能硬件中台致力于打造嵌入式互联互通的开发标准,以及一站式硬件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应用快速开发。一方面,可以实现硬件产品快速组合:通过自主设计的板卡系列,组合可形成具备路由能力、通用物联能力、AI计算能力的系列产品;另一方面,提供嵌入式系统级开发支持:自主设计的分布式跨平台操作系统,可使开发者能够从不同的芯片平台、系统及连接协议等糟糕的碎片化开发体验中得到解放,专注于自身业务的发展,实现一次开发、多端可用、安全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在硬件上继续加大投入开发,持续扩充整合国产芯片平台厂家、传感器厂家、通讯模组厂家,升级完善智能硬件中台。智能硬件中台与AI中台、IoT进行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形成完整技术平台生态圈。在应用方面,开发针对智慧停车的车牌识别算法并实际应用,新开发了基于存算一体芯片的计算板卡、传感器连接板卡及多个延伸产品,开发出了河湖场景下使用的“边缘感知枢纽一体机”和“边缘计算视频结构化网关”等产品。

  基于远程视觉、高清视觉、广域视觉、图像理解及多模态融合等核心技术,公司视频监控产品线形成了远距离监控系列、广域全景监控系列、智能监控系列及行业监控系列等多个系列产品。

  公司持续改进视频监控产品线各项性能,结合各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在远距离监控序列特色产品方面持续加强竞争力。报告期内,在各视频监控产品研发中,结合行业场景,创新研发了海面全向智能船舶探测光谱感知系统,该系统集高清一体化摄像机、非制冷热成像、高精度陀螺稳像、自动跟踪模块和精密电子控制系统于一体,综合运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智能分析技术、平台稳定技术,应用于船载对海域目标进行清晰稳定监视、侦测和记录取证等场景。

  在城市交通治理领域,公司开发出5G慧眼轻骑兵系列产品,该产品可移动抓拍在道路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图像,检测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戴头盔、私搭雨棚、打电话等违法行为,拓展检测识别电动车逆行、载人等行为,系统运用人脸识别和号牌识别获取违法人员身份信息,为非现场执法处罚提供依据,助力城市电动自行车治理及文明城市建设。

  公司智能物联产品线主要包含边缘计算及感知终端两个产品系列。边缘计算产品主要面向边缘智慧化场景应用,产品包括人像网关、全结构化网关、敏感视图防护网关、多源感知一体机、智能运维箱等。感知终端产品主要面向终端信息采集,产品包括智能井盖终端、环境传感器、海洋传感器、定位设备、监测工作站等。

  在前沿技术领域,公司持续探索存算一体化芯片技术,在《面向智慧河湖的存算一体化AI芯片研制及边缘计算设备产业化》科研课题成果基础上,开发出基于存算一体化芯片技术的新型边缘计算视频结构化网关,内置人船目标识别智能算法,可同时对4路实时视频流进行分析,达到对河湖人船目标检测监管的目的。该网关可对水质水文等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接入、汇聚,并通过无线/有线网络回传后端管理平台。

  公司智能装备产品线主要包含综合执法、出入口管控及智慧灯杆等系列产品。综合执法系列产品包括红外热成像仪、警用车辆综合执法记录仪、5G执法记录仪、5G执法布控球、巡检机器人及无人机库等设备,出入口管控系列产品包括门禁、访客、人行闸机、车行闸机等设备,智慧灯杆系列产品是集照明、视频监控、通信基站、信息发布、环境监测、一键报警及智能充电等为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公司数据产品线包含数据中台、视图数据治理平台、BI分析平台、可视化数据决策平台等系列产品。公司通过对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和数据挖掘,产出多个维度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签,高效响应客户多维度掌握数据态势的需求。

  公司视频图像产品线主要涵盖以下产品:“视频综合应用平台”、“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库平台”、“视频分析平台”、“AR视频融合平台”等。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对视频图像产品线平台进行迭代升级,助推公司将产品推广至更多行业领域。

  公司智能中台技术产品线目前主要面向研发系统内部,通过总结公共需求提炼出一系列基础平台,从而实现相关需求的快速稳定响应,降低研发成本和开发风险,提升整体标准化水平。通过中台系列产品线的技术赋能,公司已实现多个需求场景的快速开发及输出,在政法、交通、农业及先进科研课题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部分得到落地应用。

  公司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空间、知识图谱技术为牵引,实现多项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并构建“数字警务大脑”,形成涵盖平安中国、治安防控体系、“情指行”一体化、社区数字警务、重大活动安保、反电信网络诈骗等领域的科技警务系列产品。

  公司社会治理产品线包含:城市治理孪生驾驶舱、社会治理综合管理云平台、社会治理多引擎技术中台、社会治理移动应用平台、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等系列产品。

  公司智慧城市产品线包括“RKSC-PM(园区管理)”、“RKSC-UT(综合管廊)”、“RKSC-CM(城管)”、“RKSC-EP(生态环保)”、“RKSC-RR(乡村振兴)”、“RKSC-CP(便民)”6大产品系列,已搭建“1个基础底座+6大系列+8个行业应用”的产品架构,并在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公司AI+智慧交通产品线包括城市交通业务管理平台和交通安全治理平台。城市交通业务管理平台已在厦门、大冶等城市落地应用,交通安全治理平台已在厦门、三明、福州等城市落地应用。

  公司面向平安城市、雪亮工程、边海防控、信息安全、校园安全、国防安全等典型应用场景,提供公共安全一站式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及实施能力,项目案例目前已累计覆盖福建、江西、江苏、重庆、甘肃等20余个省份。

  公司社会治理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顶层规划、方案设计、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维保服务,为市、区、县多级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需求提供全栈式综合解决方案。目前业务已在福建厦门市、福建三明市、重庆江津区、重庆永川区、昆明市五华区等多省市区、县单位得到落地应用,形成全国布局。

  公司面向交通运输、交警、地铁等领域客户,提供交通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业务已累计覆盖厦门、大冶、曲靖等城市。

  目前我国海洋信息化市场开发程度并不高,但在政策统筹规划下,未来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仅海洋信息化装备的潜在市场空间就超过1,300亿元。

  公司基于自研的软硬件产品,面向边防、海警、养殖、客运、港航、科研等细分领域客户,提供集数字海图、立体监测、海洋牧场、智能研判等于一体的整体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同时具备船舶跟踪指挥平台、近海三维立体监测平台、海洋空间大数据平台等解决方案实施案例。目前已在厦门多个客户项目中实现业务落地,并牵头厦门大学、上海海图中心承接厦门市《基于海洋空间信息与水文数据的海洋数字经济产业化研究与应用》海洋专项课题。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微场景服务需求和“黑科技”创新演进态势更加明显,倒逼智慧城市产业供给能力持续分化,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更加贴近细分领域和特色场景。

  公司基于上述自主研发的城市大脑基座及产品,面向园区、城管、环保、便民服务等行业领域客户,提供整体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本方案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为导向,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园区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便民政务等领域,助力提升公共管理服务、决策、运营与立体感知能力。

  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和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环境保护将具备更高的精准性和实时性。智能环保系统将有望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信息管理、规划和评估、治理等领域,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公司基于上述自研的城市大脑基座和RKSC-EP系列产品,面向县/市级环保单位、社区、园区、景区等细化领域客户,提供集多样采集、实时监测、溯源分析、决策指挥于一体的整体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升级传统旅游业态,建设旅游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大数据精准监管机制。

  公司以“数字科技”为纽带,以“物联+AI”为桥梁,让“感知”驱动“认知”,依托“规则+算法”助力文旅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文旅行业的安全防控、运营管理、产业融合及数字体验等需求提供整体数字化文旅解决方案。

  数字乡村是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公司以助力农业农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智慧化等“五化”为目的,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结合各地产业特色,为客户定制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高产业效益、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开拓农副产品市场。

  公司持续加大基础技术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并将核心技术持续赋能产品研发和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工作。一方面,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驱动,以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为平台,在原有计算机视觉核心技术上布局多模态AI技术、行业垂直模型、视频安全、大数据治理、海洋数字经济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国产化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围绕核心技术研发,持续完善深化智慧城市、海洋数字经济、智慧警务、智慧政法、智慧司法、农业农村、智慧水务、水利环保、智慧文旅、智慧化工、智能交通等行业技术体系建设,通过“AI+数字”赋能更广阔的行业领域,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助力数字中国和平安中国建设。

  公司持续加大前沿技术预研投入,依托国家政府课题牵引,以集美大学罗普特人工智能学院、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通过与院士合作、引进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生态内的技术团队等多种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前沿技术合作研发机制和体系。在多年的发展和研发过程中,与科研院所、院士专家、高校等生态内科研力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不断完善、壮大统一研发效能平台(RUP),打造一系列自主研发技术中台,包括:AI中台、IoT中台、大数据基座、智能硬件平台和视频基础技术中台等,依托以上技术中台,可快速输出标准化组件及产品,实现高效的客户响应及交付。多年来,通过深入理解行业、直击行业痛点,针对性的开发出多个行业级解决方案和产品,并借助市场战略调研、产品规划、市场渠道和项目实战检验等举措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形成了智能硬件产品、软件产品、行业产品线等多个系列的产品,覆盖智慧城市、海洋数字经济、智慧警务、智慧政法、智能交通、智慧司法、数字乡村、智慧水务、水利环保、智慧文旅、智慧化工、教育、工业互联网等千行百业。

  公司研发架构体系不断健全,在厦门和上海两地开设研究院,健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成立产品事业部和交付事业部,强化核心技术及标准化产品研发能力。通过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引入技术和人才资源,进行核心技术和产业布局;通过研究院技术中心,建立技术标准,进行平台化开发,形成共享技术储备和技术资源池;通过研究院行业中心,对未来的技术和产品进行规划和研究,形成行业技术规划,并主动引导行业和分、子公司对相关领域进行市场开拓;同时,通过整合内部技术平台及联合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快速、高效响应集团全国区域范围内的市场开拓需求,从而在市场上构建核心技术竞争力和业务竞争力;依托产品事业部,将个性化的共性核心技术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反哺沉淀到技术中台,进行基础和核心技术深入研发,将碎片化创新快速形成标准化产品输出;依托交付事业部,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研发项目和产品的实施交付能力。

  公司坚持与客户共同进行技术创新的研发理念,在院士带领和产业政策指引下,建设区域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将研发团队下沉到全国子公司,构建集团总部与区域公司协同研发的扁平化组织架构,打造“科研指引、全国布局、产业战略、区域项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研发模式。

  区域研发和行业中心侧重贴近区域、行业客户的需求,进行一线研发,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前沿技术,包括售前、售中及售后迭代升级等服务。区域研发将项目开发过程中创新技术需求和成果提炼给总部技术中台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以便集团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布局调整、技术共享和核心技术研发,输出高复制性、高价值的产品,逐步形成规模化营销。

  公司坚持以技术营销为驱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方案设计、驻点开发,赢得客户的信任,推动区域子公司的建设。公司以区县为单元设立子公司,目标通过不断扩展的技术型区域子公司获得市场优势,实现区域子公司本地化、技术化、实体化,确保市场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公司加强与涉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交流与政策学习,顺应行业需求大趋势,着力行业顶层设计及整体规划;加强与行业研究机构及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精准独特的产业链定位,树立行业地位,由上至下与区域网点形成有效融合,构建罗普特独特的立体营销体系。

  公司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及产学研资源整合能力,结合全国各区域的产业特色,寻找当地在相关产业领域拥有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或地方龙头企业展开合资合作,并通过向合资公司赋能助力当地产业数字化升级,实现与当地优势产业主体的深度绑定,助力公司业务在当地的快速落地和发展。

  公司以区县为单位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将研发组织下沉到用户,形成强劲技术服务体系,同客户进行联合创新,贴近客户实战进行技术服务,从而获得客户的实战认可,与客户共同建设示范标杆项目。

  公司在全国各区域加强与当地的集成商战略合作,向集成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与优质供应商战略合作,提倡“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扩大生态圈影响力。与更多集成商、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大大提升公司的业务消化能力,缩短公司的产品营销周期,提升合作伙伴影响力,提高公司的资金周转率。

  公司在向客户提供系列“AI+行业”的产品解决方案的同时,发挥集团在数据治理及数据运维的技术积累和保密资质的优势,提供“数据+运维”的新型销售模式,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二次加工及应用,形成系列数据算法及强大的数据应用平台,为市场的二次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区域化市场提升客户粘合度及市场影响力。公司目前在全国多个省市通过区域分子公司和区域研究院与当地客户创建了数据治理和系统运维的合作模式,通过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区域和行业客户提供数据治理和平台系统运维升级服务。同时通过交付事业部,为重点项目提供系统性交付及统一的项目管理,根据需求定制化开发,加强与客户的粘性度。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家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时公司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致力于“智慧/数字+行业”数字化服务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跃入十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软件产品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6,583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行业比重为24.6%。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高出全行业水平0.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4.9%。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全国上半年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5,170亿元,同比增长14.2%。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的创新企业加速成长,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女士7月6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工信部将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围绕加强政策引导、夯实产业底座、拓展应用场景、完善生态体系、深化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其中计算机视觉仍是AI技术赛道中重要的市场之一,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2022年中国计算机视觉核心产品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33亿元,预计到2026年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CAGR超过18.2%。

  在习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渐趋完备。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继出台,构成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体系。2022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0个部委组成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国家层面数字经济战略实施的统筹协调。

  2022年1月,根据国内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国家层面对“十四五”期间的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专项规划,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在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和规划要求,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下一阶段的数字经济建设规划提供了顶层指导意见。

  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共提出8个方面31条具体举措,释放出中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减少对民营企业权益的侵犯行为;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对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和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自2016年以来,先后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密集出台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战略、规划或重大计划,在顶层设计上强化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为人工智能落地保驾护航。通过应用牵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成为各国共识。2020年,中国已将人工智能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自谷歌推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构架以来,NLP的技术发展迅速,出现很多优秀的生成式大规模语言预训练模型。2023年,以ChatGPT3.5为代表的预训练生成式大模型带来了新一轮的AI技术范式革新。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支撑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数字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尤其是近两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这一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数字经济应用近年在各个领域中均有着良好的表现,而其中智慧城市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丰富,数字政务、智慧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正加快融入居民生活,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仅0.65万亿元,至2021年提升至21.08万亿元,2012-2021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2%。截至2020年12月,已有900余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国家层面来看,政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意见或指南,全国各地近两年也在十四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中重点强调智慧城市,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文件内容涉及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角度,且内容中“加快”和“促进”是出现频度较高的关键词,随着智慧城市参考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细化指导意见将有望陆续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光环”仍将延续。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咨询规划的核心。各地政府依托不同规划设计机构,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出现了数智杭州、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济南数字先锋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等各类概念。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和治理模式已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可和接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渐成风潮,方兴未艾。而2023年年初各地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应用,尤其是城市数字化转型仍将是省市级乃至县域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是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关键。一方面,通过整合海量数据要素能够打造出数字产品制造业、服务业、应用业等新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能够提升其他生产要素的匹配效率、推动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体现出了国家决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态度,标志着数据从资源到要素的转变。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市场与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并列为加快培育的五大核心生产要素市场之一,数据要素步入市场化阶段。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二十条政策举措以建立“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与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体系。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国家数据局正式获批成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迭代,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领域发展态势均十分迅猛,数字经济为产业发展提供日益强大的驱动力量,数据要素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不仅如此,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对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具有放大、甚至倍乘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经济社会全领域的资源配置效能。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王建东主任在新京报财经夏季峰会的开幕上表示:从长远看,“数据二十条”将为开启下一个三十年黄金发展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据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5千亿-1万亿元。若考虑数据要素全链条投入产出,以及围绕数据资产的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会超过60万亿元。具体来说,数据要素产业链主要包括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确权、定价以及交易环节,其中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环节是数据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司重点拓展和深耕的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当前人工智能行业仍处于快速扩容阶段,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广阔,但行业内的竞争有可能会逐步加剧。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聚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引领下,瞄准交通、医疗、金融、安防等领域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切实需求,集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围绕行业全生命周期大数据,通过优化场景设计率先推动实现商业化落地。近年来,差异化和区域化的竞争态势促进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人工智能企业,推动我国该领域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容,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内的良性共赢竞争。公司立足AI大数据技术产品,拓展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在市域社会治理、应急、交通等领域应用,在社会安全领域积累的大量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解决方案,对其他领域的技术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性,方案具有迅速可复制性。

  为应对多变的市场和层出的竞争对手,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拓宽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期间积累的计算机视觉应用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能够精准触达客户需求,解决技术到实战的“最后一公里”;公司不断实现技术中台沉淀,通过二次开发及实战应用开发,充分发挥数据处理能力优势,实现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跨行业、跨区域的纵横多元化布局。报告期内,公司荣获“第六届中国安防百强工程(集成)商”、“2021-2022年度中国安防十大品牌产品供应商”、“2021-2022年度中国安防行业优秀解决方案服务商(智慧城市)”等荣誉称号。

  公司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语义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机器深度学习及逻辑推理等核心技术的研究,积累了包括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基于三维地图的视频融合与展示技术、多模态数据感知技术、基于边缘计算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公共安全智能分析技术、海洋大数据感知与计算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总共六大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在公共安全和城市建设领域具有先进性。

  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应用相关的通用理论为基础,拓展语义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逻辑推理等多种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整合海量行业应用场景及多维数据,积累共享技术模块,致力于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与人工智能芯片平台的构建,从而实现多维度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在技术应用方面,已成功赋能国家安全战略,进一步扩展到智慧城市、交通、工业、医疗、教育、生活等各个领域;从技术能力方面,不断构建技术中台及标准化技术模块,实现技术共享和开放能力,能够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定制与变化。

  公司的核心技术新增布局多模态AI技术、视频安全、关键技术国产化、海洋数字经济基础技术(海洋数据经济基础技术主要是将多源海洋数据整合,并运用先进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状态、趋势以及潜在风险,以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发展)等核心技术研发工作。

  公司坚持拓展语义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逻辑推理等AI核心技术,打通技术到实战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和新型智慧城市等行业的技术应用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分析,实现核心算法、关键硬件、数据挖掘及平台应用的行业AI赋能作用,为公司“AI+行业解决方案”落地提供支撑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第六届中国安防百强工程(集成)商”、“2021-2022年度中国安防十大品牌产品供应商”、“2021-2022年度中国安防行业优秀解决方案服务商(智慧城市)”、“2020-2021年度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3年度厦门市重点工业企业名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系列荣誉。集团旗下子公司罗普特(厦门)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获得“思明区2022年度纳税大户”等荣誉。截止2023年6月,公司累计获得各项知识产权439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

  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在逐步好转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深入推进以“渠道建设、技术创新和员工成长”为核心内容的平台化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小区域大作为”策略,积极开拓市场,布局渠道建设,打造行业生态;坚持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聚焦数据服务和智能装备开发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属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8.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1.3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97.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38亿元。

  1、区域拓展有序推进,行业延伸不断突破在“小区域大作为”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公司依托五大战区事业部和全国各区域子公司,持续开拓和深耕区县信息化、智能化市场。一方面,公司加强与区域优势主体的合资合作,加快重点区域城市的突破,并积极探索从政府端到企业端延伸的业务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公司引进一批专业能力过硬、拥有区域资源的职业经理人,加强全国各地重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并利用公司独特的产学研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特色导入针对性的核心技术,为各区域子公司及合资公司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在安徽、重庆、湖北、河北、云南、四川等省市的多个城市业务拓展取得显著进展,并进一步拓展到山东、新疆、内蒙古等省市的区域市场。在行业延伸方面,公司依托多年在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领域积累的技术及项目经验,围绕“为行业客户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与技术,以及数据服务”的产业定位,逐步从公安政法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延伸。报告期内,公司在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水利等新进入行业树立标杆项目或完成布局筹划,获得客户认可,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客户服务的能力边界和范围。

  报告期内,公司重新梳理并建立了“总裁办公会、业务管理委员会”等的多层次高效管理决策机制,在提升业务决策效率的同时确保决策流程的科学规范化;同时,通过加强和完善各个职能管理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营效率,为公司业务规模化发展奠定管理基础。另外,公司更新和完善了《合资公司财务管理细则》《控股子公司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30余个细化管理制度,为集团合规、高效运作夯实了基础。

  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各个业务单元的自主经营意识和能力,实现所有业务单元的降本增效,公司为研究院、主要子公司、供应链中心、产品事业部、交付事业部等业务单元制定了内部独立核算方案,明确各业务单元之间的收入、成本及利润的核算及考核方式。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采取多个降本增效的举措,推动公司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强化公司数据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交付能力、效率及规范性,报告期内公司组建了交付事业部,集中公司资源应对重点项目,严控项目进度,快速落地项目交付,统筹完成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并强化项目交付后的数据运维服务,协助政府加强数据的感知、采集、展示、分析等能力。在公司的研发引领下,结合实际行业项目情况,在核心平台、产品等定制化研发工作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在交付事业部的统一管理下,公司有望进一步压缩大项目的交付周期,降低项目的交付成本,发挥属地化优势加大力度追踪项目回款。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智能装备的开发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组建了产品事业部。依托多年积累的项目服务及产品开发经验,产品事业部目前已自主研发设计出智慧停车视频桩、轻骑兵(非机动车违章抓拍)、非机动车劝导终端、红光警戒驱离球、全景布控球等10余个系列的智能装备产品,其中智慧停车视频桩产品在大冶智慧停车项目落地,共安装2000余台;轻骑兵成功进入厦门公安体系试点,已有超过10个中队安装部署使用;红光警戒驱离球已经在厦门、武宁、青岛等项目中应用,其他系列的产品也陆续在项目中试点使用。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软硬件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持续进行科研投入,加快技术迭代,以“企业科技化”为重要抓手,聚焦“AI+数据”相关核心科技的研发和突破,进一步积累和掌握硬科技,为持续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和子公司获得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439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软件著作权309项。

  报告期内,经专家评定,公司牵头负责的“面向智慧河湖的存算一体化AI芯片研制及边缘计算设备产业化”课题按既定科研目标完成验收,相关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正办理成果登记和验收证书,并继续推进存算一体化芯片及相关智能设备的产业化与技术方向研究。公司通过建立集美大学罗普特人工智能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公司开展与科研院所、院士等关于行业拓展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并在报告期内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持续科研投入下,近一年内,公司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获得认可,获评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厦门市新兴数字产业企业”、“厦门市图像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项荣誉。行业应用方面,罗普特“县域社会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成功入围全国工信部2022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以及面向边缘感知的轻量化三维数字底座及产业应用荣获2022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智能装备建设方面,“5G慧眼轻骑兵”违法抓拍等装备获得厦门5G应用大赛最具商业价值奖。

  公司积极打造产业生态圈,拓展优质供应商,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力求降低业务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推进供应商分类管理,深入探索供应链金融,实施“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模式;公司通过市场战略分析,持续加强潜在项目的分析和筛选,重点参与回款有资金保障的项目,从源头改善公司的应收账款及现金流管理;同时,公司内部组建由执行总裁挂帅的领导团队,通过发布《应收账款管理办法》以及落实应收账款的考核机制等举措,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款管理。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02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减少流出1.13亿元,现金流净流出情况有明显改善。

  人才的招募与培养,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实施以社会成熟型人才为抓手的“关键岗人才招聘计划”与以优秀应届毕业生为根基的“诚毅奋斗者招聘计划”,倾力构建“结构优、韧性足、潜力大”的人才团队。公司采用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供应机制,通过在研发、技术、销售、职能支持等重要部门及岗位持续引进高级人才,加强重点人才战略布局,推动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为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核心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公司在目标管理、薪酬和激励、培训及晋升等方面逐步搭建完整的体系。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开展企业文化、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持续为员工提供开拓业务视野、增进技术能力、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型成长平台。

  1、技术更新迭代风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迅猛,扩散及更新迭代速度快,如不能密切追踪前沿技术变化并将新技术用于客户服务升级,公司在同行业竞争中将不具有竞争优势,无法实现可持续的业务稳定及业务增长。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特别是利用上市后的募集资金和融资优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及相关技术人才储备。

  公司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驱动,实行行业专家传帮带教练制,与外部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包括与行业龙头合作开发、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建博士后实践基地、与高校合作等),不断加强研发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创新力,力求在技术迅速迭代的过程中保持先进性。

  在未来经营过程中,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或者研发投入的效果不及预期,公司的技术能力将不能持续提高,面临核心竞争力下降,经营业绩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

  公司紧贴各地市场,打造7*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团队,搭建需求-研发-交付-需求的端到端的业务闭环,同时也结合业务驱动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进行研发,形成行业专家+产品专家+技术专家在内的“铁三角”,有效降低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行业内企业之间对于高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公司无法持续加强核心人员的培养及引进,并为核心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和薪资待遇等,则将面临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公司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积极储备行业人才,从行业经验、职业素养、学历条件等方面招募和挖掘潜在核心人才,同时通过传帮带构建人才梯队,并通过股权激励等多种手段跟核心人才进行深度绑定,尽量减少核心人才的流失。

  公司主要客户以各地公安局、政法委、监狱、交通、市政服务机构等政府机构、军队和电信运营商等国有企业为主,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这些客户通常实行预审管理和产品集中采购制度,一般每年年初制订年度预算、投资计划,并进行招投标方案设计,采购招标和项目建设实施集中在年中和下半年,并在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进行集中验收和结算,从而使得公司收入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经营业绩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以各地市政服务机构、交通等政府机构、电信运营商等国有企业为主,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这些客户通常实行预审管理和产品集中采购制度,采购招标和项目建设实施集中在年中和下半年,并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进行验收和结算,从而使得公司收入呈现季节波动特征,经营业绩存在波动性风险。另外,公司以G端客户为主,如特定重大公共事件扰动,政府财政支出在公司聚焦领域的变化,也将导致公司业绩的波动。

  公司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将面临包括但不限于团队扩张、产品及服务的快速输出、人才结构优化等一系列内部管理挑战,如内部管理不能跟上,公司将面临业务被内部管理拖累的风险。

  对此,公司持续完善优化研发体系和供应链体系,通过组织效能提升强化快速交付能力;同时,通过建设职能端共享中心和优化提升管理效能,更好服务业务发展。

  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156.74万元,经营现金流持续流出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风险。该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的最终客户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而受国拨资金到位时间的影响,针对该类客户的业务存在前期建设投入较高、回款周期较长的情况。

  公司将不断增强回款验收工作的力度,在市场扩张过程中,选择付款条件相对优质的客户,并不断探索商业模式多样化。同时,公司开始执行供应商战略合作模式,倡导并践行与供应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减少公司的资金占用,降低因回款周期长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7,905.56万元,虽较2022年末略有下降,但应收账款余额仍较高。应收款项余额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张,而公司业务的最终客户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受财政付款审批进度、国拨资金到位时间的影响,回款周期较长,且政府项目验收存在季节性,公司大部分项目验收时间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因此通常难以在当年度回款。同时,受政府财政预算政策影响,公司部分订单无法如期验收。虽然根据历史经验,政府采购项目发生坏账的风险较低,但若未来各地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不排除政府采购项目发生坏账的可能,进而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应收账款的增长和较长的回款周期导致公司短期经营现金净流出金额较大,虽然报告期末公司主要偿债指标仍较为正常(流动比率为1.97,资产负债率为39.50%),但若公司不能采取措施改善现金流量状况,或者未能进行持续有效的外部融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行业内原有竞争对手的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一些知名企业已取得相应竞争优势,同时新进者不断加入,公司所在领域竞争激烈。若公司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则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在现有领域精耕细作、深度布局的同时,在工业互联网等其他领域尝试业务外延发展。立足于多年行业积累及资质优势,公司与行业内的一些知名竞争厂商采用不同战略侧重,形成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行业生态。公司以数字经济为市场机遇,在政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中,快速输出产品+数据服务的定制化实战解决方案,贴近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性,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销售、维保服务等,终端客户以政府机构为主,较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内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持续投入。若未来因政府政策变动,对上述领域的投资规模出现下降,或政府财政周期性波动无法及时支付建设款项等,则会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项目回款进度、资金流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目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新基建、数字化政府、智能政府提到新高度,2023年31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部署内容,为公司所处行业提供较好的市场机会。

  202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部分国际地区的重大冲突负面影响不断蔓延到欧美各大经济主体,使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蒙上阴影。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交互作用下,宏观经济增长预期进入相对保守的阶段,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外部环境压力。

  在此情况下,公司将在进一步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业务新机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端口;同时,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产品化效率,不断丰富公司技术的应用场景,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储备科技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规定,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有效期自2020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止。若公司未来未能持续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税收政策有所调整,则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1、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体系优势公司深知技术创新是在行业内立足的根本,围绕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感知、大数据及数据价值挖掘技术研究,拓展AI+行业的应用创新,建立并不断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深入行业应用,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技术及数据服务,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拥有计算机视觉国家级人工智能技术中心,构建技术中台以及标准化技术模块,加快行业研究院区域化建设,以匹配人才发展规划,贴近用户服务创新。

  公司充分借鉴IPD研发模型及敏捷开发模型,规范项目立项、项目管理、项目结项的研发流程,有利于公司研究开发项目的规范化、流程化、高效化,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上促进研究开发成果的快速落地。

  公司依托自身研发基础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研支持,承接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存算一体化”AI芯片产业化、政法智能化、市域社会治理、海洋数字经济产业化等多个行业方向,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对多项先进关键技术进行攻坚克难、探索突破。

  在不断完善自有研发平台建设、持续巩固自身研发实力,开展与科研院所、院士等关于行业拓展的合作,参与及牵头国家重点专项课题、重大科研课题、政法研究课题等前沿课题,建立起产学研用协作关系,通过内生性的自主研发和开放式的外部科研院所、技术专家合作模式,公司研发体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拓展,技术研发实力不断增强。

  公司自设立以来,深耕公共安全、智慧政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海洋、生态环境业务,涵盖平安中国、治安防控体系、“情指行”一体化、社区数字警务、重大活动安保、反电信网络诈骗等业务和解决方案上积淀了丰富的专业技术和实战经验。AI+社会安全行业前景仍处在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市场机会是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增长的基础,大数据平台技术及大数据价值挖掘技术,围绕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是新的增长引擎。与此同时,公司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托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应用能力,逐步形成“打通技术到实战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能力,锻造出参与市场角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促成了公司运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向各行业多领域延伸渗透,公司业务逐渐在应急、医疗、教育、市政、专业园区、农业、水利等行业不断拓展落地。

  公司在渠道建设发力,着力打造多渠道、多形式、可持续发展的开拓模式;积极拓展并培育各地子公司,建立起根据地业务,与当地产业主体进行深度绑定合作,推进合资的进一步深入,通过区域布局实现营收规模增长;公司高度重视生态合作伙伴,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大型集成商、本地运营商的长期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支持;公司重视行业延伸,立足传统的公安政法业务,不断拓展智慧城市等多行业应用领域,拓宽业务边界;公司拥有行业齐全的资质,具备承接涉密项目、军工业务的条件,能够提供行业产品和技术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增量业务自然成长。

  在十多年的持续经营过程中,公司成功完成了涉及多个领域的标杆性项目,公司研发与技术部门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通过持续实践在技术中台中储备了可以适用于多个领域的众多成熟的技术模块、软件版本以及平台。公司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对已有成熟的技术模块进行组合化应用或者二次开发,并搭配硬件设备后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解决细分客户群的不同痛点。在RUP统一研发效能平台的基础上,持续迭代构建大数据中台、AI中台、IoT中台、硬件中台等技术中台,在技术中台基础上快速开发出一系列硬件平台产品、软件平台产品、行业应用产品,基于丰富、完善的技术产品平台,深入理解公共安全、智慧政法、智慧交通、智慧海洋、智慧城市的行业需求及痛点,输出具备技术先进、行业优势的解决方案。通过技术中台,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公司项目推广的成本、设计开发及实施周期,有助于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成熟的技术模块、软件版本以及平台的储备,有助于项目团队快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显著提升公司对于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公司着力打造供应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享资讯、共建生态,携手共同争取市场机会,为公司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进供应链的持续升级优化,大力拓展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模式,降低业务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与使用效率。

  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人工智能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人工智能:

  • 下一个人工智能: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人工智能 罗普特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10-24)
    普通人工智能 含金量如何?将如何改变社会?四问AI大模型“… (10-24)
    普通人工智能 专访龚克:人为叫停人工智能无用我们要学会驾… (10-24)
    普通人工智能 EmojiGen:一个开源表情符号生成器网站 (10-24)
    普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在线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10-24)
    普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介绍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支持NVIDIA RTX 4090和英特尔第13代处理器的边…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迈入天文学的新纪元:由 AI 发现的新…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十条措施助力福建打造东南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安徽加速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范家兄妹庆余年2再聚首 期待张若昀郭麒麟宋轶…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宋轶再爆《庆余年》第二季剧透第一季中很温婉…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今天的她们》开机 宋轶佘诗曼李纯演绎女性成…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赘婿2》全员回归?刘西瓜换人郭麒麟、宋轶等…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庆余年2》新照金晨飒毛晓彤美郭麒麟肿王启年… (10-23)
    普通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AI)? (10-22)
    普通人工智能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10-22)
    普通人工智能 日本一公司研发出用人工智能读取脑电波的“读… (10-22)
    普通人工智能 实现人工智能的引擎是什么 实现人工智能的引擎… (10-22)
    普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什么你真的了解人工智能吗?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