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巴与国美的关系目前大家在打通岩板痛点的过程中,岩板从增量到增量存量并存的阶段。早期我们是产品战、价格战,未来可能是渠道战、品牌战,最终肯定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所以在这个阶段选择就更加重要,岩板品牌这么多,要选择一个好的品牌,加入一个系统,才有可能赢得竞争,使投资事半功倍。新明珠岩板面向经销商开发有四个渠道:第一个是建筑岩板经销服务渠道;第二个是台面岩板;第三个是工程经销商;第四个是装企和整装服务商。
“品牌升级”是长期热词,尤其在消费升级和疫情时期的双重背景下,没有永远的“致胜”,只有长久的“革新”。不光光只是陶瓷企业,各行各业的每一家企业都需要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不思进取,试图重走回头路的企业定将失败,而积极适应、勇于创新求变和灵活应对的企业终将化危为机。
在提升管理能力,实现规模化扩张的道路上,装修公司需要克服一个一个的难点,获客、交付、人才、组织等等。但是很多公司的改革是一个点一个点的改善,事实上,点与点之间必须同时改善,才能形成良好的链接,才能让整个体系更快进步。因为装修是一整套系统,必须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在今年的形势下,陶企如果不做多渠道,还停留在等客上门的营销思维,是很难扛过去的。建议企业发展多渠道,一可瞄准广大的农村市场,努力下沉渠道;二可关注旧房改造项目,这是未来的趋势;三可扩展线上销售的渠道,迎合新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真正意义的设计,产品设计涉及到很多,包括还有工艺的设计。从设计公司买的设计不能叫原创设计,因为随便改一改又卖给另外一个品牌。真正原创是从自己找素材开始,最后把素材演变成产品。
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峰值时代,但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仍然看好房地产市场。行业目前受流动性和调控影响,仍在缓慢筑底过程中,叠加疫情影响,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同比下降。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仍然是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过去五年陶瓷行业竞争基本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品牌战”,一个是“价格战”。小而美的品牌或者专业品牌比较良性,他们能够品牌向上,同时把价格托住或者价格能持续向上。主流品牌过去的五年都在打品牌消耗战,降维打击,在不断降价,所以很多规模企业在过去五年谈论最多的是如何上市。上完市之后如何保增长,为了增长又得降价,所以又回到了低成本+规模化的老路子。陶瓷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实都是低市值的,有的可能已经跌破了发行价,所以过去五年证明企业并不是上市了就安全了,就能发展了。
目前各个陶瓷企业的设计方案采购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很大原因是由陶瓷行业的大环境决定的,效益下滑,预算减少,但要求反而变得更多。普遍对常规的产品设计不太看好,重视差异化的设计,大家都担忧设计方案出来,市场同质化严重,投入就变成了无用功。目前中小型陶瓷企业更加注重原创设计,且对市场的洞察力更强了,会反问设计师的意见,汲取产品提升的建议。这种互动和有效沟通,是一个良性的改变,也是两者共同进步的一个新契机。
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需求端出现了非常大的压力,不过站在建材行业的视角来看,想要做长久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不断去加强和提升产品的品质,避免陷入价格竞争恶性循环。同时,随着绿色建材的兴起以及未来消费升级的影响,建材企业更要加大研发端投入和服务端的能力去应对行业面临的客观压力。
在传统的竞争里,中小品牌是很难与头部品牌抗衡的,成本、资金流、品牌、营销体系等等都没有优势。我们必须跳出这个圈子去竞争,我现在探索的就是开社区店做旧房翻新模式。实际上就是借这种店,把自己的产品推进去。这里面的关键点是组建自己的工人队伍,打造自己的赢利模式。
从国家层面看,为了维持稳定局面加强可控性,我认为房地产开发会逐步加大国资主导力度,有些开发领域会更多由大国企来承接。对于陶企而言,注重B端的企业必然也会面临一些策略调整,一是渠道战略上的调整,加强风控,二是更注重这种国资主导的开发项目。
前置仓式的传统建材城会在5-10年间被中心仓式的辅材电商取代。未来,谁掌握了最大量的装修公司/装修工长,就掌握了家装主辅材分发的话语权。
交付能力是考量专业岩板品牌最核心的标准线年开始就具备了岩板整体交付落地的服务能力。时至今日,我们不但拥有自己的加工厂,同时还保持与2—3家加工厂进行紧密合作,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整体交付并不是单维度地指向售后问题,而是从提供产品到设计应用、加工到安装落地的全过程服务。每个环节都要由专业团队统筹执行,拥有专业能力的核心成员在各环节的协同上自然就会顺畅很多,毕竟这是一个系统工作。
大环境的影响是客观性的,每个行业都经历着这种影响。疫情虽然反反复复,但对于卫浴行业而言,市场仍然存在着机会点。机会点之一是健康产品。疫情让人们更为关注健康,而健康的第一要素是提供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享受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机会点之二是年轻化。90后、95后成为消费主流,他们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明显。机会点之三在于智能化。当下很多年轻人,高度依赖手机,很多人已“机不离手”。
一是大多数行业本身不会由于疫情发生而出现本质的变化,该增长的依然会增长,它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我们必须要充满信心。二是短期经营策略上肯定要调整,可在两个关系上做调整:一是处理现金流、净利润、规模增长这三者的关系;二是处理自身企业的发展与上下游和谐发展的关系。三是对各行业头部品牌,尤其是未被充分整合的行业的头部品牌而言,依然是机会大于挑战。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应该更大,但船小好调头,变革转型相对更容易。四是“活着”是最高战略要求也是最低策略保障。
陶瓷行业过去是制造思维、“内部思维”,由制造端闭门研发,再向外部输出,通过教育市场及消费者来推广产品。在过去物质匮乏、消费者选择判断能力较弱的时代,这样的打法是可行的。但是随着消费认知水平的提升,互联网产业的影响以及家居消费群体年轻化,过去的打法往往很难行得通。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要把制造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把“内部思维”转变为“外部思维”,要基于用户需求、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做创新。
所谓下沉市场,经销商仍是发展核心。随着房地产商的不断暴雷,基于深层原因在于精装房的战略推行,从客观因素造就房地产商的过度金融化,导致很多的企业将精力和产能投放在大规模的事情上。但是很多血淋淋的事件都证明了缺少经销商这一环是不可行的,经销商不是电商可以取代的。而在行业面临结构性的变革后,经销商该用什么标准去选择品牌,选择产品,这才是关键。
行业竞争加剧形势下,企业要“向上向下看”。向上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赋能,学习和拥抱新思维;向下进行互联和共享。中小企业更要发挥出自身专特精尖优势,把某一专长做到极致。
微光产品之“势”来自于“由奢向雅”的市场需求——有层次、不复杂、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不能是毫无取舍的堆砌叠加,也不能是一眼见底的直白,雅奢人士追求的是看似简单、实则可以有无限联想与可能的艺术表达。
未来的市场增长机会一定是来自年轻人,企业必须研究年轻消费者的动向,了解他们的审美、习惯和喜好。相比前几代人,现在的年轻人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更注重生活品质,二是更有想法,三是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好产品上。受此影响,定制之风越来越盛行。
疫情加速(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了“消费升级”“购买行为升级”“懒人经济”等行为变化,我认为可以从4点出发:一、企业需优化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先生存后发展;二、顺势而为,逆流而上,企业需做好数字化管理与升级;三、为品牌终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赋能之道,比如打造新型实体店,创客门店,为终端提供数字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四、厂商联盟、为终端提供有力的扶持方案,提供公域与私域为终端门店导流,做好线上品牌背书,回归到产品,做有颜有质的产品,做好品牌宣传,产品推广,服务做到极致等。
家居卖场纷纷向设计靠拢,不失是家具卖场转型的一条路。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当前门店的生存局面堪忧,大家多一些设计业务进来也是好事,现在好多装饰公司也进驻家具卖场,事实上,过去装饰公司与建材结合的多与家具结合的少,软装家居很重要,越来越多的业主已认识到了。
当前家具卖场有两条转型的路越来越引起了行业注意,一条是走互联网体验的路,另一条就是设计与定制。当下门店生意冷清的现状,也要经销高主动出击走出来,好多工厂联合经销商推出利用软件帮助业主进行三维情景的设计的业务,应当说卖场向设计靠拢是这一现象的延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家具卖场除销售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销售模式正在了一定会发生变化,马云 不是再谈新零售吗?未来只提供卖货的卖场将越来越没有出路,因为客户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服务,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卖场将思路一条。
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包括设备、系统和服务消费在内的支出总额接近960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1550亿美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家庭数量的增加,全球智能家居消费市场焕发出巨大活力。随着家居用户跨度变广,消费群体逐步年轻化。年轻群体在购买家居产品时,表现出超前的消费理念、追求产品的舒适度,他们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偏好颜值与极简风格等特征,将为家居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流量。
在购买软装家居时,中国家居用户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实用(73.2%)、其次是考虑产品的舒适性(60.3%)、装饰性(55.3%)和品牌(52.4%)。
据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们在购买软装家居时,品牌和折扣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更多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大部分的中国家居用户在购买硬装家居时会考虑产品的原材料(67.8%)、其次是环保性(60.5%)、性价比(55.9%)和是否提供上门服务(53.3%)。
绿色环保是装修的永恒话题,装修不仅要注重美观舒适,更要注重环保,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时代,家居产品的原材料和环保性成为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
随着家居用户跨度变广,消费群体逐步年轻化。年轻群体在购买家居产品时,表现出超前的消费理念、追求产品的舒适度,他们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偏好颜值与极简风格等特征,将为家具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流量。
国内多个防疫项目中,均出现了恒洁的身影。长沙方舱医院,迅速完成产品交付;南京“宁归来”首站公寓应急工程项目中,五天内完成700多套卫浴产品的交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项目,快速交付300多套卫浴产品。
还有上饶城投城东医院项目的产品供货、温州瑞安安业公寓隔离点改建项目的售后服务等,恒洁都有参与,实现送样快、送货快、售后快的服务。
该展会原计划5月26日到28日举行,此次延期时间另行通知,地点不变。已完成预登记的观众,入场信息无需变更,后续仍可使用。
线下展会无法如期召开的情况下,主办方利用“展贸易”社群营销平台,助力企业营销数字化转型,通过多种营销裂变工具及活动,实现客户增长和线上线下渠道的私域流量运营。
4月,贝壳宣布,完成对圣都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包括旗下子公司和附属公司)的收购,收购后贝壳拥有圣都100%已发行和流通股权。
在2021年四季度的城市试点中,贝壳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务为当地家装业务贡献约30%的客源。
截至2021年底,圣都家装已经进入全国31个城市开设110余家门店,累计服务超15万家庭。
为致敬原态十年,好莱客将发布三支特别TVC:《原态十年-守护初心》主题片、《原态十年-守护责任》主题片、《原态十年-守护健康》主题片。
从2012年推出首张原态板,好莱客原态系列已从1.0进阶6.0,这次将推出第六代原态产品—原态G6新品。
同期举行第八届世界无醛日活动,携手洪欣、李行亮、伍珂玥、郭沅君等落地全国十二城,+299元/㎡即可享受柜体升级全新原态G6无醛多层板。(好莱客)
4月,筑美真整家产品发布会以直播形式举行,推出筑美整家定制节及36800元高颜套餐。
36800元高颜套餐主含20㎡定制柜、7延米橱柜、10件活动家具、5㎡护墙板等产品,涵盖了定制柜、橱柜、家具、墙板等众多品类,玄关、客厅、餐厅、卧室、书房等6大空间随心定制,全品类自主研发制造。
同时,发布会上将继续招商,提供免加盟费支持、店面免费设计、新店培训支持、安装指导支持、店面装修补贴、样品上样补贴、广告投放补贴、开业策划支持、设计软件支持、电商引流支持等帮扶。
直播间配套6大特权,包括享99元抵2000元优惠券、免费升级激光封边、免费升级博爱特色装饰板、免费升级C系列Blum抽屉、免费赠送1.2米LED灯吊柜底板前沿灯1件、免费赠送价值590元“BoloniCASA杀菌菜板-大”等。
32800定制家具包限时供应,16m²门板+20m²柜体,PET+博爱特A/B材质;原价20480元客厅套包仅需11999元,10030元餐厅套包仅需5699元,11680元卧室套包仅需6699元。北京卫视主持人刘小溪、博洛尼集团CEO蔡兴国联手助阵。(博洛尼)
顾家营业收入183.42亿元,同比增长44.81%;实现归母净利润16.64亿元,同比增长96.87%。
2021年来,顾家转型成为多品牌、全品类、全渠道的“综合家居零售运营商”,提升单品竞争力,同时推动品类融合,推进“定制+软体家具一体化”,(沙发+床+定制+配套等);由销售服务顾问转型为设计顾问服务。
其中,沙发业务收入92.67亿元,同比增长44.51%;床类产品业务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42.75%;集成产品业务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41.13%;定制类业务营收6.6亿元,同比增长44.8%。
2021年“8.16全民顾家日”活动中,公域累计传播曝光超过8.5亿次,累计获客20万+,私域引流累计获客16.6万+。
好太太披露2021年报告,营收14.25亿元,同比增长22.88%;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2.97%。
线上渠道采取全网多渠道铺开策略,拓展小米商城、苏宁POP,拼多多旗舰店、有赞商城、抖音快手店,同时深耕京东自营、天猫家装渠道及京东FCS渠道;“618”活动中销量首次破亿,“双11”活动成交额首破2亿,取得天猫、京东类目晾晒双冠军。
两次大促中,智能晾衣机D-3116款成为天猫晾晒TOP1单品,并入选618天猫阿里官方100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