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能手环成电子市场新宠 所测指标仅具参考价值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29 17:32:20 | 【字体:小 大】 |
车钟日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近期,在网上商城和各大电子市场,打着健康管理旗号的智能手环产品成了热销品。对此专业人士表示,智能手环所检测的指标不足以判断个人的健康程度,仅具参考价值。
记者昨天在淘宝网搜索“智能手环”,显示出8100余件相关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销量最高的产品1个月卖出了近1600件。众多智能手环产品在宣传中,声称具有运动检测、睡眠质量监控、卡路里消耗、智能闹铃等健康管理功能。一些高端智能手环还称能够通过蓝牙与手机实现无线同步。
记者向一位智能手环销售客服人员咨询智能手环的工作原理,该客服人员回复称,智能手环内置传感器,会根据佩戴者手部移动的频率、脉搏等情况进行检测。她告诉记者,智能手环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市民刘先生收到女儿赠送的智能手环,当晚就开始佩戴。第一晚,智能手环检测出他的睡眠时间为8个小时,而深度睡眠时间只有2个小时;次日,监测数据显示他的深度睡眠时间为1个半小时。“我看网上说,成年人需要保持3小时以上的深度睡眠。”想到自己“糟糕”的睡眠质量,刘先生心理压力陡增。
与刘先生使用智能手环的感受不同,一位智能手环的购买者告诉记者,戴上智能手环就好比有了私人教练。手环不但能记录他每天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热量消耗等,还能将这些数据同步到手机,进行数据分析,能起到激励自己运动健身的作用。
某养生会所健康管理师孙女士表示,智能手环的检测数据不可能完全准确,仅具参考价值。智能手环更不能替代医疗器械。比如评估睡眠质量,医疗检测通常包括心电图、肌电图、眼动图、胸式和腹式呼吸张力图、鼻及口通气量、体位体动等多种生理指标,每一项都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并需有医生的问诊。
孙女士认为,佩戴者通过智能手环来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养成增加运动、规范饮食、早睡早起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因为检测数据而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则得不偿失。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