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痹尔泰进入 2022 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再度火热了起来。无论是品牌、机型还是市占率,都呈现出了逆势增长的趋势,成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一抹亮色。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同比下降 14.4%;折叠屏手机同时期出货量超过 110 万部,同比增长近 70%。另据 CINNOResearch 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 72.3 万部,同比大幅增长 114%。
由此可见,尽管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终端不振,但折叠屏手机市场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据悉,目前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都齐聚在折叠屏赛道,纷纷发布折叠屏手机新品,试图抢食一份市场蛋糕。
就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下跌之际,折叠屏手机正在走出一轮独立行情。Omdia 预计到 2026 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将达到 6100 万台,2021-2026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46.6%,届时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将达到 3.6%,这意味着折叠屏手机或将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其一,由于折叠屏产业链的完善和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的提高,现阶段发力折叠屏对手机厂商而言确定性更高。从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历程来看,2019-2021 年是折叠屏初期问世的试水阶段。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总体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与此同时屏幕折痕、铰链脆弱等一系列问题也较为突出。
但现如今,折叠屏手机已经进入了快速迭代阶段。据统计,2022 年已经上市的折叠屏手机多达 15 款。尽管已经上市的这些折叠屏手机还是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产品迭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和逐步完善产品的过程。而且今年以来折叠屏手机销量火爆也意味着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若各品牌手机厂商此时入局折叠屏赛道,正好可以承接这一波行业热度。
其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内卷,折叠屏可以为其开辟高端化产品线,成为其盈利和冲击高端市场的有力抓手。在传统的直屏手机领域,苹果在高端旗舰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即便是在中国市场也很难被撼动。而折叠屏是一个新赛道,包括新的软硬件内容、新的供应链体系等,这都将成为国产手机厂商冲高的差异化优势。
其三,直板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已经接近极限,折叠屏手机的出现可解决屏幕尺寸与单手操作便利性及便携性之间的矛盾。手机尺寸大小的变化总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演进,当手机尺寸随着屏幕增大而达到单手可握持的极限时,便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当前手机用户除了电量焦虑外,对千篇一律的手机外形也感到不满,同时对手机便携性及屏幕大小也有一定的要求。折叠屏手机的出现在带来创新外观的同时,也解决了屏幕尺寸与单手操作便利性及便携性之间的矛盾,其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可满足看重屏幕大小或关注便携性的人群需求,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个性化选择。
从市场份额来看,华为依然领跑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华为的销量同比增长 95%,市场份额占比过半达 53.2%。其中,华为 P50 Pocket 自 2021 年 12 月 23 日上市以来,已连续三个季度蝉联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冠军。能够占据国内折叠屏手机的半壁江山,华为到底凭什么?
一来,在硬件技术创新方面,华为解决了折叠屏手机 厚重、折痕、脆弱 的痛点,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据了解,华为折叠屏手机三年更迭六代,每一代产品都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其首创鹰翼折叠铰链、超薄无缝设计的 Mate X;首创智慧多窗、首个折叠屏生态联盟的 Mate Xs;首创双旋水滴铰链、双锲形一体设计的 Mate X2;首创超光谱影像技术、双面立体微雕工艺的 P50 Pocket;首创双旋鹰翼铰链、复合强化结构屏幕的 Mate Xs 2。
而为华为贡献折叠屏销量最多、史上最便宜的 Pocket S,则采用业界首创的多维联动升降水滴铰链,获得全球首个 SGS 的折叠屏手机耐久认证,可以经受 40 万次折叠,即便按照每天折叠 200 次计算,用个 5-6 年也不成问题。
另外,华为从材料、系统设计等底层进行基础创新。比如,为了研究材料,华为专门成立了超级材料实验室,研究出用于支撑折叠屏手机核心零部件铰链的支撑材料—— MIM 钢材料。再比如,为了解决电池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电池容量的难题,华为从电池的底层,即负极材料进行突破,首次使用了高硅负极电池。
二来,在软件创新方面,华为推出的自适应 UI 引擎,解决了折叠屏手机应用适配性的问题。如果折叠屏手机打开后,只是将窄屏上显示的应用做简单的拉伸,显然不能体现出折叠屏的优势,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华为推出了自适应 UI 引擎,应用开发商无需重构,便能快速实现应用优化。总体来说,华为之所以能够领跑折叠屏手机赛道,主要是因为其基于客户需求而进行了不断地创新。
除华为之外,小米 OV、荣耀等也推出了折叠屏手机。虽然它们的折叠屏手机无论是从销量还是市占率,都远远不及华为,但谁也不甘落后。
一是,为了争得一席之地,其他品牌手机厂商纷纷围绕细分场景展开差异化竞争。以荣耀为例,其最新发布的折叠屏荣耀 Magic Vs,首发搭载全新操作系统 MagicOS 7.0,主打用户体验。比如,在屏幕上,其洞察用户用眼健康和睡眠焦虑的痛点,首次搭载助眠显示功能,成为行业首款通过中标院 VICO A+ 视觉度舒适测试的产品。
另外,在铰链上,其搭载自主研发的零齿轮鲁班铰链技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带来兼具轻薄与长续航的折叠屏体验;在商务使用体验上,它是目前少有的配备手写笔的折叠屏手机,更加便捷、灵活的操控使之成为用户移动办公专属设备。
二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一些品牌在配置上疯狂堆料,试图在性能上实现弯道超车。以小米 MIX Fold2 为例,其在手机影像软硬件方面堆料十足。具体来说,小米 MIX Fold2 搭载了 108MP 超强主摄 +8MP 液态镜头 +13MP 超广角镜头,采用自研独立 ISP 芯片 - 澎湃 C1,影像实力超强。此外,小米还与徕卡合作,支持徕卡水印、徕卡经典画质、徕卡生动画质、徕卡滤镜等。虽然配置华丽,但这款折叠屏手机在软硬件方面均未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据悉,小米 OV 和荣耀目前只推出了一款折叠屏手机,例如 VIVO X Fold 是 VIVO 旗下唯一一款折叠屏手机,小米 MIX Fold 是小米旗下唯一一款折叠屏手机。它们由于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时间较晚,推出的产品数量并不多,也还无法与全方位创新的华为相提并论。
起初手机厂商推出折叠屏,仅仅是为了应对智能手机市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但在折叠屏手机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之后,厂商们则进一步优化产品推动市场往这方面演化。可以预计,未来华为、小米 OV、荣耀等还会不断地迭代折叠屏手机。那么,折叠屏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
一方面,折叠屏手机未来的发展路径或许与曾经的直板手机发展路径相似,最终都会朝着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向迭代。直板手机发展十余年,其发展路径为:形态创新 - 堆料炫技 - 体验至上,或许用户体验也将成为折叠屏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如何提升折叠屏手机的使用体验,或将成为厂商们竞争的重点。
比如在今年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上,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不同厂家在手机的重量、轻薄和性能的平衡上都作出了探索。具体来说,今年 8 月份发布的小米 MIX Fold2,展开后厚度仅 5.4mm,折叠厚度 11.2mm,机身轻至 262g;今年 11 月发布的荣耀 Magic Vs 重量轻至 261 克,比上一代荣耀 Magic V 的 293 克足足减轻了 32 克。
此外,国产手机厂商也在尝试折叠屏多任务交互功能的实现。但目前为止,华为 Mate X2 可支持打开的窗口数量较少,以及缺少更多的自定义选项;而小米 MIX FOLD 的多任务模式只支持左右布局两个 APP,且开启分屏的操作非常繁琐,浮窗功能也相对单一。因此在用户体验上稍有不足,与多任务交互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三星 Galaxy Z Fold2 5G 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另一方面,伴随着折叠屏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在主流品牌的引领下,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将会变得更加亲民。据 ZDC 的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 5000 元以上手机关注度只有 10.21%。这意味着万元以上的手机产品依然只是少部分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下调将会变成必然趋势。比如,相比第一代产品,荣耀 Magic Vs 的起售价降低了 2500 元之多。
当前折叠屏手机渗透率大约只有 1%,未来若要普及,价格必然会进一步下探。作为智能手机的一种全新形态,折叠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大屏和便捷性兼得的需求,也为商务多任务处理以及娱乐等方式进行了升级,放眼未来折叠屏手机还是需要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上下功夫。虽然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内折的方向、优质的屏幕、铰链技术以及深度优化的系统等,均是未来折叠屏手机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