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的港湾由于老罗以工匠自诩,黄章也为其木工手艺自豪,故以木匠代指黄章。老罗的可惜之处是进入智能手机行业太晚了且后期策略失误,而魅族相比之下优势就很多了。
毕竟是国内智能手机界最早的“扛把子”,可是魅族还是落得了和锤子一样的结局——被收购。下面就从魅族手机发展的历史中探究一下其失败的原因。
2009 年2月18日,魅族第一部手机 M8 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国产智能手机。其正面是一块3.4寸的多点电容触摸屏(720x480分辨率),这个分辨率比当时的智能机王者—— iPhone3G 还高!
搭载三星 S3C6410 处理器,运存为256MB,电池容量1300毫安时,配置了距离/光线万像素摄像头(也是优于 iPhone3G )。
外观方面,其边框是一圈大面积的金属切角,塑料背板采用钢琴烤漆工艺。性能优异的双侧立体声双扬声器更是发挥了之前魅族做MP3 的实力!基于Windows CE 6.0 魔改的Mymobile操作系统简洁流畅。
由于该机硬件配置十分主流,而且之前在网上论坛黄章为 M8 宣传造势积攒了很高的人气,再加上价格低廉(起售价 2380 元);发售当天,魅族专卖店出现了千人排队的盛况,更有粉丝辗转多省仅为买几台 M8。
仅仅发布两个月后,销量就达到了 10 万台!五个月后销售额更是达到了 5 亿元。在当时低迷的国产手机市场中可谓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M8 上市的这时候,iPhone3GS 和iPhone4 都还没发布,安卓第一款智能手机G1才刚上市不满半年,华为手机在人们眼中还是“贴牌机”的印象,OV 两厂则要等两年之后才发布智能手机。
不过,魅族 M8 的火爆惊动了苹果,乔布斯以外观侵权为由把魅族告了之后,2010年12月M8 就停产了,媒体估计魅族因此损失了几个亿的收入。
2010 年黄章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白永祥担任 CEO。后面黄章回应退隐原因的时候,说是在打造出 M8/M9 之后身心俱疲,而 M8 又因为被苹果通过相关部门要求停产,令其一度感觉到民营企业要做大几乎没有希望,从而心生退意。黄章退隐回归木匠生活,其实是给魅族埋下了第一个衰落的隐患。
在黄章退隐的同一年,小米成立了。雷军和黄章的“爱恨情仇”就是从此时开始的——两人之前感情有多好那后面关系就有多差,黄章指责雷军剽窃了他一切关于做手机的理念和思路,而雷军则表示并无此事。
这就很难受了,毕竟没有证据,说啥都没用。这里黄章对雷军的毫无保留是为魅族埋下的第二个衰落隐患。假如当初黄章接受雷军的投资,那就没那么多事了。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其眼界非常重要。
2011年1月1日,二代“神机”M9发布了,该机采用分辨率为640x960的3.54寸电容屏,底部配有返回和菜单功能的触摸键以及Home键。搭载三星的蜂鸟S5PC110处理器,运存增大至512MB,后置升级为500万像素摄像头,电池容量为1370毫安时。
当然,该机最大的变化还是搭载了安卓系统,这为以后发布的 Flyme OS 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由于 M8 的口碑炸裂,M9 的销售在北上广深地区引发了上千人排队购买的场景。又由于全国预订M9的人太多了,导致M9到2011年4月1日才正常供货。
而在同年的 8 月,小米手机初代问世了,雷军自带音响效果将小米手机带进了人们的视线,从此魅族凭空多了一个极其强劲的对手(拜黄章所赐)。
也许是感受到了小米手机的威胁,魅族快速于2011年12月6日发布了 MX。其屏幕素质较上代不变但是尺寸来到了 4寸(有着当时世界上最窄的屏幕边框,后面这个特点成了魅族的祖传拿手戏)。
搭载三星Exynos 4210双核处理器,运存增大至 1G,后置升级为 800 万像素摄像头(增加了闪光灯),电池容量大幅增加至1700 毫安时。
值得一提的是,白色后盖的双色注塑工艺十分独特且具有巧妙的视觉效果,另外那个“小圆球”Home 键非常具有辨识度。
此后,随着后面 MX 其它处理器版本的上市,正式以 Flyme 命名的系统开始浮出水面。这个系统有多么神奇就不多做介绍了,未来 OV 两个大厂的系统进步能够如此神速离不开这个 Flyme 系统部门的跳槽工程师。
不过,2011 年可是智能手机大爆发的年份!安卓阵营魅族可不止小米一个强劲对手。当时三星携 S2 和 Note1 这两个“王牌”所向披靡,HTC 更是靠着一众“G 系列”神机登上了事业的巅峰。
OPPO 于当年 6 月推出了旗下第一款智能手机——X903(Find),步步高也不甘落后在 11 月发布了其第一款智能手机vivo V1(要到 2013 年步步高才改名为 vivo)。
“中华酷联”四巨头背靠运营商的合作在智能手机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其中势头最猛的当属中兴和华为。当年挺出名的天语则早在 2010 年便先于魅族推出了安卓智能手机!还有不可小觑的金立和海信也在这年发布安卓智能手机。
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但魅族的黄章却还在过着退隐的木匠生活(也有可能是天天煲 HIFI 音乐阻碍了他的声路信息获取吧)。
MX2 发布于2012年11月27日,这次采用了分辨率为1280×800的4.4寸屏幕,搭载专门定制的三星Exynos 4412四核处理器。
运存大幅增加至 3G(这绝对是瞄着小米2 的配置打的)!电池略增至 1800 毫安时。这次没有实体 Home 键了,而是以一小圆虚拟键代替。
MX3 发布于2013年9月2日,屏幕继续升级,采用了5.1寸1080P 屏幕。搭载三星 Exynos 5410八核处理器,运存缩减为 2G(上一年压着小米打这一年就摆烂了),电池容量大增至 2400 毫安时。
假如不是屏幕变大了,外观上还真分不出这代和上代的区别,魅族一个后盖设计用了三代也是线 Pro
2014年9月发布的 MX4 略过,搭载了联发科处理器往低端定位了。同年11月19日,MX4 Pro发布了。其采用5.5寸超2K屏幕,搭载三星Exynos 5430处理器,运存升至3G,后置2070 万像素摄像头,电池容量3350毫安时。
小米通过三代数字版旗舰的助力,加上红米手机的爆火,在 2013 年估值冲到了 100 亿美元!短短三年时间厉害如斯,惹一众旁观者分外眼红——这其中就有贾跃亭的乐视。乐视决定做手机后,就从魅族挖人了。
魅族发生这么大的事,黄章自然是坐不住了。所以他紧急回归重新出任 CEO,并重新调整了产品线 Pro的诞生。他还拿出了20%的个人股份,启动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并组建了由白永祥、李楠和杨颜为主的“魅族三剑客”人才阵容
不过,据说黄章仅仅回归了两个月而已,后面又隐退了,他对此的解释是“受资本大潮冲击被迫而出”,这个解释就真的很“黄章”,跟他第一次隐退的理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4年12月,魅族发布了全新的子品牌——魅蓝(李楠任魅蓝 CEO),效仿隔壁小米家的“红米”主打性价比。
2015年6月发布的 MX5 略过(还是搭载联发科处理器)。高端系列改名Pro5,并于同年9月23日发布。该机采用了 1080P 的 5.7寸AMOLED屏幕,搭载三星Exynos 7420处理器,运存有 3G/4G 两种。后置2116万像素摄像头,电池容量为 3050 毫安时。
2016 年分别于 4月和 7月发布的 Pro6 和 MX6 都没啥好说的,搭载的都是联发科的处理器,但是11月30日发布的 Pro6 Plus 却比较有看点。
这一年,魅族全年召开了12次发布会,发布了14款手机,共邀请了12组艺人演出。上一年亏了 10 个亿人民币换来了 2000 万台的销量;而这年的上半年又亏了三亿人民币,年销量却止步于 2200 万台。
2017年2月10日,黄章在魅族社区再度宣布出山,亲自打造梦想机,迎接魅族成立15周年。另一边,他先是成立魅族、魅蓝、Flyme三大事业部,又缩减产品线并大幅裁员,并引入了杨柘负责营销。
Plus 版的屏幕扩大至5.7寸且具备 2K 分辨率,搭载联发科Helio X30处理器,标配6G运存,电池容量3500毫安时。
黄章回归后亲自打造的梦想机——魅族 15 系列发布于2018年4月22日。标准版配备了 1080P 的5.46寸AMOLED屏幕,搭载高通骁龙660处理器,4G 运存,后置1200万像素+2000万像素双摄像头(辅以经典的环形闪光灯),电池容量 3000 毫安时。
另外这次全系内置超大的 X 轴线性马达,还有汝窑白配色的工艺是一大亮点。
由于黄章自称魅族 15 只是“小试牛刀”之作,后面的 16 系列才是“全力之作”。很自然的,魅族15系列销售遇冷。
虽然魅族早在 2016 年尾就已和高通达成和解,但直到这年才用上高通的旗舰芯片,看来改变得非常勉强(若非 Pro7 和 15 的销售失利相信黄章是不会低头的)。
到了2020年5月8日,魅族方才发布新的迭代机型。其中 17 配备了 1080P 的 6.6寸AMOLED微孔全面屏(支持 120hz 高刷),搭载高通骁龙865+处理器,运存为 8G 。后置6400万像素+1200万像素+800万像素+500万像素四摄,电池容量4500毫安时。
而Pro 版本单看外观分辨不出,都是一些细微的差异。例如运存升级并增加12G运存版本。不同于标准版的 AG 玻璃后盖,其后盖为陶瓷材质,后置四摄也有所升级。这代开始支持 5G 网络。
魅族最后的正式迭代产品 18 系列发布于2021年3月3日。标准版配备了 一块 2K 分辨率的6.2 寸E4 基材四曲微弧中置挖孔屏(支持 120hz 高刷),处理器是高通“火龙”888,运存方面向前代的 Pro 版看齐。后置6400万像素+1600万像素+800万像素三摄,电池容量4000毫安时。
上半年黄章又隐退了,改由其弟任 CEO。另外魅族大肆吹嘘自身采用了“纯净系统”,讽刺友商不敢跟进。结果下半年就忍不住加了广告而被罚款,打脸方面也是没谁了。
本来,黄章第一次退隐留下的两个隐患(一个隐患是“培养”了雷军这个对手,另一个隐患则是退隐放手不管公司),通过他的第一次复出是完全可以弥补的,结果公司发展才刚走上正轨他又迅速退隐了(拉投资都是李楠代劳的)。
等到他第二次复出的时候,公司已经内斗成一团乱麻了,为了稳固权利就引入了杨柘“搅屎棍”。
其它的像坚持不用高通处理器的冥顽之举,“机海战术”凸显杂乱的盲目之举,千不该万不该砍掉魅蓝的草率之举,整天泡论坛逞口舌之快的任性之举,企业内任人唯亲的偏袒之举,都是黄章的狂傲性情使然。
这些问题加之市场大环境的剧烈变动,渐成恶性循环,另外人才流失和供应链话语权的缺失,使得恶性循环加剧,终至无力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