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应该教会年迈的父母亲使用智能手机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3 16:22:59 | 【字体:小 大】 |
聚百淘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这是《当我老了》一文的其中一句。
作者应该是一位老人。文中说到智能手机对老人设下的屏障,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仅刷不了健康宝,难坐火车,难乘地铁,就是上超市买菜都不方便。
手机文中说,把什么规则都放在智能机上,是对老人平白设置障碍。尤其是疫情期间,手机上的交易,占了绝大部分。连医院预约挂号都得用智能手机。
文中哀叹:这智能手机,老人就是玩不转,老人被人忽视,这是不给老人留条活路。于是作者便有了“人老了,就不活了”之感叹。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这意味着,接近2亿老年人没搭上互联网快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近日公布,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表面上看是技术触达不畅的问题,实则是老龄化社会众多问题的一个延伸。不仅是智能技术问题,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如何适应,如何更好敬老爱老?这是摆在社会面前的必解题。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前些年微博上出现的一组送给父母的“手绘微信说明书”。看上去让人很感亲切的手绘图本触动了无数人的泪腺,引起疯狂评论转发。这本爱意浓浓的“说明书”共有7页,详尽画出使用微信聊天会进入的每一个界面,并在所有图标后都用彩色配文标注使用细则。
这组图的创作者是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的张明,在北京从事儿童美术推广工作。谈到创作的初衷,他直言,看到自己的爸妈因为不会用微信,心里着急,便想到利用专业特长绘制一个详尽的教程,希望通过这种直观方式教会他们使用,慰藉老人牵挂儿子的心情。张明意识到,许多让青年人感到便利的新东西,让家里的长辈们接受起来有些无所适从。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