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耕天其实,手机进入中国的历史并不久远,35年前,中国第一部手机“大哥大”才开始正式出现。
那么,你知道中国第一位拥有“大哥大”的人是什么人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移动电话,又是什么时候正式进入市场的呢?
bb机进入中国比大哥大要早,1983年,中国第一家寻呼机台便在上海开通。
不过,使用bb机的前提是自己还必须要有一部固定电话,人们通过bb机进行留言,提醒对方给自己回电话。
一天,有一名年轻的商人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其余人都被电影中的精彩情节所吸引。
可他却是被那个在电影中能随时联系到别人的“大哥大”给吸引了,他感到十分神奇。
这名商人名叫徐峰,他是一位很有商业头脑的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年仅22岁的他,就从香港只身来到广州创业。
于是,他瞅准时机在广州开办了一所高档的海鲜餐馆,名为南海渔村,这也是他事业的起点。
因为他主打的是高档海鲜,而决定能让餐馆生意开的红火的因素:海货是否新鲜,食材是否足够高档,却也让他焦头烂额。
因为固定电话并不能够联系到一直在海上漂泊的渔民,徐峰每一次都需要自己走到邮局去拍电报,然后再等回信。
就算有新鲜的海货,也都被赶到当地的人给调走了,他只能被动地等待剩下的海鲜运到他这里。
抱着“如果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部移动电话,那他就可以随时联系到那些渔民,就能够第一时间以最实惠的价格,获取新鲜的食材了”的想法。
在他来到广州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广州当地决定要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11月21日,得知这一消息后的徐峰激动不已,他忙不迭地去邮局咨询有关于“大哥大”出售的事情。
邮局的工作人员惊讶于徐峰的消息灵通,他告诉,徐峰手机是到了,但是还没有被批准正式售卖。
得到领导肯定的答复之后,工作人员又给他拿了一张完全手写的“广州地区移动电话申请表”,让徐峰领选号码。
工作人员给出的电线位数,是由“区号和编号”的形式共同组成的,广东的区号是9010。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数字,徐峰对此给出的解释是:“88”谐音就是“发发”,对于生意人来说是极好的兆头。
而由于大哥大还没有定好价格,徐峰就已经来到了邮局预购,他先留下了一张2万元的支票。
于是,在1987年11月21日这一天,中国内陆的第一部大哥大手机正式进入了市场。
手机在当时可是破天荒的稀罕物,徐峰准备的这张2万元的支票,几乎被花得所剩无几。
后来根据了解,在当时,一部“大哥大”手机竟需要12000元,在这个基础上另外还要再添加6000元的安装费,后每月还需要支付150元的月租费。
他会亲自跑到沿海的渔民那里去收购海货,然后用“大哥大”联系自己住所的座机,来确定当日的订单。
很快,徐峰的“南海渔村”就在广州打出了名声,很多老板都愿意在谈生意的时候去徐峰的餐馆。
后来,徐峰的海鲜饭店做大之后,他趁势进军餐饮企业,开办酒店,将当初小小的饭店发展成为了“南海渔村集团有限公司”。
后来,因为他的成就以及他与中国首部“大哥大”之间的缘分,他成为了中央视电视台报道“中国四十年四十个第一”当中的之一了。
我们也有幸从他的采访报道里了解到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个手机号码机主的精彩往事。
多年以后,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徐峰聊起了自己记忆深刻的几件关于“大哥大”的趣事。
到处跟自己的朋友、亲戚夸赞这部手机,尤其强调可以拿着它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
而他最常干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朋友演示打电话,把当时在场的朋友都给震住了。
受限于当时通信技术不发达,许多“大哥大”在打电话的时候,还必须要把顶端的小天线拔出来,而且需要不停地移动,寻找信号良好的位置。
徐峰所在的广州,在当时一共就只有3座通讯基站,当地的通讯技术人员对这些技术也都不是很了解。
可见,推动移动电话发展对于那时候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多么的艰难,信号不好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影片中,经常能看到有老板模样的人,在街头拿着大哥大高声呼喊。
而随着,大哥大成为身份的象征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富豪想要拥有,大哥大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而事实上,除了要做特殊生意的人,如徐峰这样讲究时效的生意人的确需要之外,“大哥大”对于当时大部分的国人来说,用处还是很小的。
因为它的外形与其说像一部手机,不如说更像是一块儿砖头,笨重的机身重量一般在一斤左右。
既放不进包里也没有办法挂在身上,只能拿在手里。而且还会出现经常掉线、占线,没有信号等情况。
而小有资产的普通人,一般就只会准备一个bb机,一旦接到了bb机留言呼叫,他们就会就近找一个座机回电话。
而且由于bb机数量太多,时常会发生一个人的机子响了,周围好几个人都在查看自己的是否有人在呼叫自己。
单从实用性上,受限于社会整体环境,大哥大其实要略微逊色于bb机,但是架不住“大哥大”,已经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第一种,是源于大哥大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时候,经常是在香港的警匪电影中被老板和大哥拿着,这些人在香港的外号一般都是“大哥大”。
我们目前已经无法考证这些说法的真实性,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当时人们对这部“大哥大”的追捧。
在那个时期,因为拥有大哥大的是少数人,所以如果他们购买的“大哥大”出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联系专业的通信人员上门维修。
随着时间的发展,从徐峰第一次拿起“大哥大”开始,不到10年的时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GSM网络,我国的GSM数字电线G时代。
中国拥有了覆盖更广,技术更成熟的基站系统,通讯质量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它的附属产品“大哥大”也逐渐被新的手机市场所取代,取代它的的是摩托罗拉公司豪掷1亿开发出的“小灵通”。
徐峰本人的交流工具,也换成了方便易带的小灵通。他的手机号码也换成了以“139”开头的号码。
后来,他身边的手机也进行不断的更新迭代,2G,3G,4G,乃至如今5G的出现。
真正让他难以忘怀、永远铭记的。只有那一部让他事业、人生开始走向成功的“大哥大”手机。
在现在,徐峰已经不再需要“大哥大”了,但他依然将自己的首部电话完好的收藏在了自己的家里,时不时的还要拿出来看看。
而在现代,人们使用的手机和过去人们使用的手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第一代移动通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陪伴徐峰多年的“大哥大”,勉强做到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开启了2G时代,用户可以使用手机上网了,也支持了短信彩信。
简单的网页和简单的网络通讯雏形等等新的一些通讯的方式,“诺基亚7110”是当时第一款支持WAP的手机。
崭新的GSM移动信息系统出现了,随着摩托罗拉被踢出局,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
我们熟悉的翻盖手机和最初的手机游戏贪吃蛇开始出现,“硬汉王”诺基亚是一代人的青春,“诺基亚砸核桃”至今仍然是一个流行的热梗。
而GSM网络发展之迅猛,是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3G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快来临。
触屏手机、防水手机、大屏幕手机、手机摄像头等等,这些我们如今使用的手机功能的雏形,也都是在那个年代发展起来的。
也正是由于这些巨大的市场缺口,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开始兴起,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
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老牌公司,他们由于对手机发展的战略判断失误,遗憾破产。
它颠覆了整个手机市场,几乎奠定了手机市场未来的发展。直到今天,苹果手机依然受到大众的追捧。
如移动支付、看电视、打视频电话等等功能,都被收纳进了这方寸大小的手机里。
纵观整个手机的发展历史,从最原始的大哥大时代对基本语音的需求,到2G时代数字手机可以上网、QQ聊天、发送文字、图片。
到后来的3G时代,已经不仅可以语音通话,还可以看视频,同时也催生出了高速上网的智能手机,视频也变成了高清。
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手机的演变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几乎和手机成为了挂钩,
这是他第一次在拿到手机之后,又一次真切地感觉到科技给自己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在远古的游猎活动中,人类的祖先就会通过在特定的地区留下壁画、图案和自己部落的人民以及周边部落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
当社会从原始社会步入奴隶社会时,人类又开始将语言刻在竹简、陶器、金属乃至骨头上,尽可能广泛的将语言信息进行传播。
除此之外,还有烽火台,等无需言语约定俗成的信号,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便是用各地用烽火来向君王传递战事军情用的。
当时光来到封建社会,随着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后,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发展。
各式各样传播信息的方式也被一一发明了出来,如飞鸽传书、驿马邮递、钟鼓传书、旗语以及手语等。
在历史上,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描绘的就是唐玄宗通过各地驿站,为杨贵妃运来岭南荔枝的故事。
这里面,许多的传递方式直到现在还在被人使用。如现代交警指挥时所使用的手语、航海中依然使用的旗语。
这些通信方式基本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在传播距离和时间上有着很大的不便,只有在特定领域,为此还需要使用这些天然加密的信息传递方式。
但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19世纪中叶,随着电磁波被发现,电报电线日,美国科学家萨缪尔·莫尔斯试验成功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当它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联邦法院最高会议厅内,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时,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距离从此被打破。
活在当下的我们也很幸运,可以在和平友好的年代、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享受着科技给生活所带来的方便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