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通信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
相关文章
 “2024致敬经典·修复电影论…
 全面解析IMLIP2024:走进国际…
 目前口碑最好的电视机推荐:…
 2024年最值得买的两款75寸电…
 2024年买电视机建议“一步到…
 吴广:丰田bZ3C是迄今为止一…
 十项全能2024年【车评榜】最…
 2023年最佳新能源汽车盘点:…
 艾媒咨询 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
 中国消费机器人市场调研报告
 2025年家用机器人市场前景:…
 探索AI的智能化未来:让生活…
 从炒作到现实:2024年人工智…
 探索AI人工智能未来的创新应…
 【干货】数据分析模型之【杜…
 商业模型市场预测及投资可行…
 智能BI:大模型引领数据分析…
 2025年深圳智家展SMART
 “创新时代·智赢未来”三湘…
 “创意家居新生活 未来环保智…
 新闻深度智能设备_运动_汽车…
 小米REDMI Watch 5:首次支持…
 努比亚Watch GT正式发布:69…
 2024年买手机建议一步到位国…
 最新全球手机销量榜出炉最大…
 华为MATE70---“自研完全体”…
 突破太赫兹通信技术中国巩固…
 万元机皇!三星S25 Ultra国行…
 三星Galaxy S25系列手机通过…
 SDPPI认证对智能电视在印尼市…
 电视家停了用什么看电视?代…
 电视家不能看了怎么办?正版…
 哪些电影通过特斯拉展现了未…
 AI智能汽车:未来已来先进技…
 AI智能汽车:未来已至先进技…
 2024服务型机器人发展现状和…
 服务机器人崛起:智能家庭生…
 智能科技赋能家庭服务:机器…
 人工智能的未来:机遇、挑战…
 AI智能技术下的未来趋势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的理想与…
 史杰松老师案例《唯思科技—…
 2024智慧文旅行业解决方案全…
 客流量摄像机打造智能商业环…
 2024年超前科技:智能家居助…
 全屋智能前所未有的便捷生活
 智能家居:科技驱动的未来生…
 续航优秀、功能齐备的智能运…
 科技赋能运动咕咚在2024中博…
 智能手表X3:健康监测的革命…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制造网 >> 智能通信 >> 正文
高级搜索
“2024致敬经典·修复电影论坛”苏州举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22 16:25:32 | 【字体:

  糊涂小子行大运10月26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主办的“2024致敬经典·修复电影论坛”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举行。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为论坛发来视频贺词,“这些年来,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复了上千部的老影片,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程。感谢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为代表的修复团队,你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和智慧,我们由衷的感谢你们,向所有守护经典的人致敬。”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修复工作的发展面貌呈现出比以往更丰富的侧面和更广泛的回响,越来越多的修复电影进入了观众的视野,基于修复电影题材内容本身的文创产品、衍生品、品牌打造开拓了独具特色的电影市场空间,新技术带来了修复电影技术的革新与挑战,期待大家能在论坛中畅所欲言,为推动电影修复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共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尚友俊在致辞中表示,去年,张掖与中国电影资料馆深入合作,不仅拍摄了首部反映裕固族影片《天盖勒》,而且还参与了经典影片《烈火中永生》的修复工作,深刻感受到了挖掘、呈现、宣扬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修复电影产业值得深入发展。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杨雪培表示,电影承载着无数的故事情感和历史记忆,不愿意看到时间使许多宝贵的影片蒙尘、失真、破损。所以,不仅要保存好这些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现代科技让它们以最接近原片的方式进行修复,让老电影重新焕发光彩。

  论坛分为主旨演讲、沙龙座谈两个部分,专家、学者、影迷围绕修复电影的文化效能、技术传承与创新、标准应用、观影放映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电影记录了历史,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技术的革新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电影经过修复得以保存、重映,其中一些影片已经成为了国家影像档案和民族记忆。前沿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利用新技术提升效率、如何确定修复标准、如何还原老电影的艺术风格与美感等话题引起了在场嘉宾的热议。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马翠霞、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郑文广分别以《多模态融合的智能交互与可视分析》《面向经典影视修复的有效AI模型开发》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马翠霞在演讲中介绍了人机交互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的前沿工作。第一是影视情感表达,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第二是影视内容的可视化与交互,可对其进行非线性的浏览;第三是草图工作、基于细粒度检索等最新技术,其中草图工作能够对遮挡、破损线条进行识别、补全。

  郑文广在演讲中提出,利用AI进行影视修复,既需要跨领域、跨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也需要真实的、高质量的国产化的数据集,这样才能够让技术真正落地,建构有效修复模型。

  “修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沙龙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制作部兼数字资源管理部主任、一级导演黎涛主持,中影科技(北京)副总经理陈鼎新、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威、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电影修复部副经理袁俊杰、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数字母版制作分公司经理梁雄升从自身经验出发,畅谈修复技术、硬件的发展以及对新技术的拥抱。

  陈鼎新围绕中影科技的工作展开,介绍了其业务覆盖从拍摄制作到终端放映的全产业链范围,主旨是整合所有的资源,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电影科技的国家队。其中,电影修复工作是主要工作之一,目前中影科技将电影修复工作与高格式节目中心进行了整合。希望通过利用最新技术,结合电影修复工作,让老电影在CINITY大银幕上焕发生机,既能够让观众感受老电影的艺术魅力,又能对市场影片进行补充,实现双赢。

  刘威表达了对修复工作意义的肯定,以及新技术的迫切需求,“长影大部分影片都是经典影片,在各界帮助下启动了修复工作,面对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至今修复了60多部经典影片,但修复标准还未达到4K,希望各界力量能够与长影合作、提供支撑,让大数据为影片修复发挥更大作用。”

  袁俊杰介绍了上技厂最新的后期制作平台,这个建立在昊浦基地的高标准、高科技后期制作平台,最大的亮点是一个300平的多功能调色中混棚,包括8K、3D高帧率的实时调色、杜比实验室3D环绕技术。同时,他也强调了对于纪录片、科教片的修复工作重要性。

  梁雄升是从传统行业留下做修复的,尽管这几年修复了150部故事片、600多部纪录片,但受天气、技术等因素还有200多部纪录片无法再进行修复。因此,需要有更高的修复技能、修复软件,能够提高效率,“拯救”更多的老电影。

  “修复标准的辩证法”沙龙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资料库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影修复专家左英主持,上海戏剧学院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川,中国电视电影技术学会秘书长韩强,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标准研究处处长刘茂英,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师蒋诗洋共同探讨了修复电影的标准化以及对电影艺术的要求。

  石川强调进行电影修复工作时,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尊重原片中特殊的艺术构思和创意。同时,他以修复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沪语版《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为例,讨论了“修旧焕新”的问题,也就是说修复工作并非单纯的技术操作,实际上是艺术的再创作。

  韩强谈到了自己对修复标准的理解与认识,“技术发展迅速无边界,但我们的需求和感受是有边界的。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恰当使用技术。此外,修复工作应是形出、魂在,影片修复后不应失去原有的魂蕴。”

  电影科研所致力于电影行业从拍摄、制作、发行、传输、放映的检测和认证,包括修复存档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化工作检测和认证工作。刘茂英表示,“我们已经完成了600余部影片的修复工作,通过大量的影片修复实践,设置了5个科研项目,希望能够提高影片修复的效率和质量,为胶片影片档案的保存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国内外对电影胶片、母版数字制作等方面有着规定性文件,但是一直没有关于修复的标准文件。蒋诗洋认为,电影修复工作,很难以技术标准达到一致。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当构建一个具有适应性的框架,使其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境,并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老电影中藏着那个时代的文化情怀与记忆,修复的经典电影也在与一代代观众的重逢中释放魅力、赓续文化。修复电影是传承经典,也是创新创造,此次论坛的专家、影迷朋友们还围绕修复电影的经典IP挖掘,打造满足当代观众多样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进行了热烈探讨和发言。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多媒体部主任薛宁、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高级工程师王峥分别以《演绎经典 传承文脉——修复影片的创新应用》《做好经典影片的守护者——与社会力量跨界共赢》为题进行主旨演讲。

  薛宁在发言中阐述了电影修复的新意义,那就是在历史再现的基础上,成为传承文脉、文化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她从经典电影的艺术重现、IP价值的崛起以及文化价值传承传播三个方面,以经典电影《劳工之爱情》《盘丝洞》等影片修复、文创开发、网络放映等为例,强调了电影修复能将承载的历史、情感以及文化价值重新挖掘,还能让这些作品重新进入到公众的视野,跨越时空,触动新一代观众的心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王峥从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抖音、火山引擎合作进行电影修复为切口,表达了跨界合作去进行电影修复,所带来的数据意义、文化意义、世界意义。“作为经典影片的守护者,我们要做好传承工作,集社会各界力量,实现跨界共赢。”

  “修复策展与观影的对话”沙龙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公共事业部副主任沙丹主持,菲林卷观影团创始人、艺联上海群群主徐明晨,上海电影学者王培雷,苏州电影自媒体博主常江源、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李紫叶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畅谈影迷与修复电影之间的关系。

  地处上海的徐明晨经常参加周边的展映放映,她在上个月底,从上海赶赴北京,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观看了一场4K修复版的《天堂的孩子》。因为这部影片让她印象十分深刻,她觉得,修复电影给她带来的精神体验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王培雷是研究中国电影史的,他从史学角度分享了他的感受。“现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才成立几个月,可能还看不出来什么,但是未来两年、三年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片子产生更新迭代的修复,《2001太空漫游》从2K到4K,再从4K到将来的8K。可将这些放映过的修复影片进行历史梳理,就是修复影片的进化史。”

  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特写》的影响,常江源爱上了电影,该片的修复版此次也在国际修复影展进行了放映。从观众纬度出发,他建议修复影展要为观众考虑,选择观众感兴趣的影片,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艺联专线、分线发行等方式将修复影片推广到全国。

  李紫叶很喜欢经典电影,因为她能通过经典电影找到自己与老一辈的链接。她对修复电影有两点期盼,第一,希望修复电影能够突破年龄圈层,除了让年轻人看修复电影,也可以为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服务,与他们进行交流;第二,进行相关的专题策划,比如女性专题等,呼唤性别之间的平等对话等。

  薛宁最后总结道,修复技术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责任,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修复他们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文化遗产。修复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我们将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电影修复领域内的一项学术品牌,让更多的人支持修复电影,让优秀电影更好地为观众服务,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智能通信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智能通信:

  • 下一个智能通信: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智能通信 “2024致敬经典·修复电影论坛”苏州举行 (12-22)
    普通智能通信 全面解析IMLIP2024:走进国际多语种智能信息处… (12-22)
    普通智能通信 突破太赫兹通信技术中国巩固6G领先优势 (12-21)
    普通智能通信 万元机皇!三星S25 Ultra国行版卫星通信功能曝… (12-21)
    普通智能通信 三星Galaxy S25系列手机通过3C认证:引入45W快… (12-21)
    普通智能通信 索尼获得新专利:信息处理装置背后的AI应用与… (12-20)
    普通智能通信 物业管理的未来:智能办公软件 (12-20)
    普通智能通信 荣耀MagicOS 90正式发布:AI修图与游戏弹幕通… (12-20)
    普通智能通信 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研究生招生!团队与方向公… (12-19)
    普通智能通信 智能化无人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2-19)
    普通智能通信 华为新专利揭示信息处理技术的未来展望 (12-19)
    普通智能通信 vivo发布OriginOS 5新功能:智能车载助力出行… (12-18)
    普通智能通信 OriginOS 5 新增智能车载功能蓝心小V助力驾驶… (12-18)
    普通智能通信 vivo发布智能车载50系统 提供更智能和流畅的手… (12-18)
    普通智能通信 亿道信息聚焦AI智能应用 助力家庭和个人用户体… (12-17)
    普通智能通信 【人工智能】实时数据、区块链和 AI:智能应用… (12-17)
    普通智能通信 前沿AI技术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与创新 (12-17)
    普通智能通信 “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发展突破”在京发布 (12-16)
    普通智能通信 车载终端定制_多路车载视频监控方案_智慧终端… (12-16)
    普通智能通信 深度智能设备_运动_汽车_智慧出行频道_天极网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