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切割”经典油画、聚焦“人工智能”川美院长庞茂琨在龙美术馆的新年首展有看头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5 18:01:35 | 【字体:小 大】 |
培训学校如何招生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月10日报道:一直以来,各大美术学院院长都是艺术圈让人关注的人物。新年伊始,龙美术馆(西岸馆)便邀请川美院长庞茂琨举办开年大展,为此庞茂琨筹备了近一年时间,90%的展品都是为龙美术馆的巨大空间量身定制的。“庞茂琨:副本2020”于今天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德国著名艺术分析哲学学者卡尔海因茨吕德钦担任学术主持。
“龙美术馆这么大的空间,如何把控、如何驾驭,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庞茂琨说,45件展品,不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艺术装置,在工作室里都是体量特别大的,每一件都仿佛要把工作室撑满,而摆放在美术馆中,看起来又很渺小。
“副本2020”聚焦“人工智能”,试图描绘一个关于未来的图景,也在呈现当下以及未来的世界对过去世界、对个体的影响与重组。走进展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巨大的“蛋糕”,走进细细看会发现蛋糕上都是“人体雕塑”,还被机械装置植入,呈现出一种非自然的生命。这一装置就是庞茂琨在4月来到美术馆实地考察后,结合美术馆的空间,为展览量身定做的在地性作品。蛋糕意味着庆典与终结,也象征着一种重新开始,意指面向未来。蛋糕上装饰着古罗马雕塑,庞茂琨用电流创作出了雕塑的血液:蓝色电流是脉搏,与人的心跳频率一样。
“随着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器官已经可以复制,生命能够以‘副本’的方式存活于世。”庞茂琨说,展览引发的思考从这里就开始了,如若有天机器大脑已可代替人脑,我们的意识还存在吗?如若各类器官可以通过科技复制产生“副本”,作为“正本”的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吗?
而主厅周围的墙上,挂着碎片式的画作,墙上每一副作品都是临摹古典大师笔下的经典,这边是米开朗基罗,那边是卡拉瓦乔,如果你是古典艺术爱好者,这些画作一定再熟悉不过了。但庞茂琨在对经典临摹的同时又进行了解构,不仅画中人的眼睛、嘴巴、手指或是身体的其他部位画为机器,还鲜少能找到一副完整的画作,只能看到满墙的经典碎片。诸多作品可谓是古典艺术的“副本”,悬挂在清水混凝土展墙上的油画作品没有展现出传统意义上的完备性,却仿佛肆意飞溅的碎片,以完全非正交的方式随机切割这个世界。
在展览中,还有一副有趣的作品。委拉斯盖兹的不朽名作《宫娥》里被摆放在单独的展厅,右侧是巨大落地窗与窗外的绿植、蓝天相印成趣。仔细看会发现《宫娥》中多了中国的齐白石,左边冒出了一位架着三脚架拍照的男士,而右边举着自拍杆正在自拍的,不就是画中的“观众”吗?“希望观众发现这副画中的细节时忍俊不禁,也鼓励大家与这幅画合影,让自己真的如画中观众一样,成为画作的一部分。”庞茂琨说。
据了解,展览名称“副本”,灵感来源于英国作家理查K摩根2002年所写的科幻小说《副本》。它讨论了意识在不同身体间自由转换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而艺术家通过升华副本的定义,呈现了他对人类未来创新与危机的直觉式思考。展览持续至3月24日。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