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网址osso so2018年,栖霞行政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联合规划建设中国(南京)智谷,在70平方公里范围内高标准推进智谷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2019年起,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摁下“快进键”,
作为科创资源密集的高地,中国(南京)智谷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国际重大原创成果涌现、头部企业荟萃聚集、创新创业活跃的AI产业新生态。放眼全省,中国(南京)智谷已成为全省集聚度最高、创新动能最强、综合配套最佳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之一。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层级,智谷集聚了以微软、英特尔、奇绩创坛、达科信息、极智嘉、出门问问、霞智科技、量为石、臻云技术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
在基础层,地平线是中国首个实现车规级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科技企业,宇都通讯研发出国内首款5G“微基站”芯片,高华科技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月宫一号”提供压力、温度、气体等传感器和监测系统;
在技术层,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软件应用已形成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引进了中国新一代无人驾驶理念倡导者——中智行总部,天猫等主流电商仓库智能分拣系统供应商——极智嘉机器人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
在应用层,围绕“AI+”应用方向,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新锐企业齐聚,潜力巨大。
中国(南京)智谷已成为人工智能企业落叶生根、聚沙成塔的摇篮。目前,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400家,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32家。
1-11月,中国(南京)智谷的核心产业收入突破70亿元。今年,智谷新引进人工智能重点项目42个,新孵化人工智能项目76个,包括中电桑达数字城市、次元跃升元宇宙、源驶科技、AR行业知名公司阿依瓦等一批全国总部项目及次元跃升、期音智能、零动科技等一批知名资本领投项目。
近年来,陆续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周志华院长、全球人工智能旗帜人物陆奇博士、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宋爱国教授等国内外顶尖人才在智谷发展。
“头雁效应”带动下,智谷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两院院士等领军人才50余人、研发人员5000余人。
在芯片半导体领域,高算力带来的芯片能耗如今越发高涨,致使许多有“高能耗比”需求的应用场景中出现了芯片缺位的现象。眼下,一家来自中国(南京)智谷的芯片企业弥补了这一空白。
这家叫做后摩智能的公司专注于提供大算力、低功耗的高能效比芯片和解决方案,其开发的产品可应用于无人车、泛机器人等终端,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超大算力的需求。2020年,后摩智能的创始人吴强将企业总部落户在了兴智科技园。
像后摩智能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日新月异、化羽成蝶。今年,东交智控、泰普森2家企业新获批建设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栖仙策、摄星智能等五家智谷企业获得南京“十佳创业之星”称号,占全市一半。
众多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为何如此青睐智谷?吴强的答案颇具代表性——“我们看中的是智谷高度的产业集聚能力以及对于科研发展强大的推动力。”他说:“在全国总部建设的过程中,智谷在办公场地、研发补贴、人才安居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崛起,离不开培育产业生态的“土壤”。近年来,智谷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场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先行先试,全方位构建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在兴智路上,由南京移动与南京智谷、相关企业建设的“车路协同应用示范路”,搭建了真实的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试验平台,这一动态信息实时交互、车路高效协同的应用场景,在南京智谷成为现实。
车载信息模块在路面上可以“主动”发现路障并随即“汇报”智慧平台,平台立刻向道路车辆发送路况信息并“指挥”其及时变道避让……
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南京智谷发力人工智能产业的独特优势。今年,一共征集两批栖霞板块应用场景,其中人工智能应用场景71个,占全区应用场景80%以上。未来,这些应用场景将有助于改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治理能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帮助。
发力完善创新生态,南京智谷做的远不止于此。目前,已建成全省唯一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落地省人工智能学会和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大咖新研+品牌活动”特色产业生态圈也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航天领域是目前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融合了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近日,来自中国(南京)智谷的起源太空成为这个领域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
9月7日,这个中国首家致力于太空资源探索、开发与利用的商业航天公司经历一年多的建设,正式在智谷启用其总部,这意味着我国最大的商业太空望远镜生产基地在南京启用投产。
“中国(南京)智谷拥有人工智能企业所需的人才、资本、政策等要素,我们是在这样的创新土壤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这里有一种以创新为荣的氛围。”起源太空创始人苏萌说。
创新,是南京智谷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中,一批信任智谷、扎根智谷的企业继续增加投资,一批看多智谷、选择智谷的“新朋友”来到智谷投资创业,让智谷更具生态活力和AI产业链凝聚力。
“我懂技术,也有创业的热情,但是对于细分方向拿不定主意,对于如何得到投资更一无所知。”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一位博士日前来到智谷内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向业界专家寻求指点。他的困惑是众多创业者的共同“心病”,但在智谷却可以找到答案。
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中国(南京)智谷乃至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标杆型项目,由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院士领衔创立。
目前,研究院及创投基金累计孵化、投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45家,涉及AI+医疗、AI+金融、AI+教育、AI+城市、AI+安全等领域,在多个人工智能赛道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除了创新平台赋能,在中国(南京)智谷还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打造具有“智谷特色”的创新品牌,营造出浓浓的创新氛围。“智谷职通车”“不见面‘全科服务’引导”“经开区专利导航”“小文下午茶”“图灵AI公益大讲堂”等模块,为企业提供网格化、滴灌式、全方位服务,为科技创业者们提供社交场,为前沿科技融合创新提供舞台。
今年,智谷还联合机构、专家、上下游企业,举办2022数字孪生创新应用研讨会、“数智赋能 共赢未来”2022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暨数智化转型发展大会等活动。招商引资、市场对接、技术研讨、产学研用和资本赋能等活动超过14场,累计在线万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引爆出创新创业的激烈火花。
站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发展赛道,如何继续冲刺保持领跑态势?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推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围绕龙头企业集聚、应用场景示范、创新生态营造、智谷品牌打造等方面,优化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提升双链融合整体效能,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打造智谷发展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