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及研究机构大全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0 5:12:12 | 【字体:小 大】 |
盗版射雕之完颜康作为科学变革浪潮的新引擎,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从智能芯片、智能驾驶,再到智能医疗、城市大脑,无一不彰显着“
2022年1月,百度联合浙江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并且在高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下,人才短缺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具体包括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等。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各大高校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鼓励高校建设新型科研组织机构,开展跨学科研究。
高校作为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毫无疑问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热土。零壹智库发布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及研究机构大全》显示,国内先后已有4批共438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专业,占 1272 所本科高校的34.4%。最早一批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处于大学四年级阶段,即将走向就业市场。
除了985、211、双一流高校之外,普通本科院校也纷纷新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总体来说,人工智能专业在国内高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
国内TOP100高校中已有77所获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68所院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学院等研究机构,其中有61所已经申报人工智能专业。南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广西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未申报人工智能专业,但已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积极整合学校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加大人工智能产学研一体化,足以可见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视程度。虽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大都成立在2017年之后,但诸如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已经凭借着深厚的学科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和产业人才。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