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商业模式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开启了人类与机器智慧的漫长对话。从早期的符号逻辑到深度学习的崛起,AI逐渐从冰冷的计算工具演变为一种“创造力容器”。2022年,生成式AI的爆发彻底改写了艺术创作的规则——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工具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用文字生成图像,用算法编织梦境。然而,在这场技术狂欢中,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AI究竟是创作者的助手,还是艺术本身的主体?
在这一背景,背靠数字艺术厂牌Nova Cross下的实验室“Nova Labs”应运而生,宣告着正式开始与AI“共事”。
作为一家专注于虚拟现实与科技艺术融合的先锋厂牌,Nova Cross以“技术赋能创意”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一个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创新品牌。NovaCross为实验室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支持,而Nova Labs则负责将这些技术转化为突破性的创意实验。这种双向链接的模式,让技术与艺术在碰撞中不断进化,成为虚实结合技术的典范。
Nova Labs的核心理念,或许可以这么描述:“1%的灵感需要99%的共振。”这个始终保持个位数成员的实验室,刻意与传统机构背道而驰:不追求规模扩张,而是通过严苛的筛选机制,寻找那些兼具“技术极客”与“哲学诗人”双重身份的个体。他们可能是知名大学毕业的算法硕士,同时也是地下电子音乐制作人;可能是航天局签约的潮玩设计师,却痴迷于破解数字编程的隐喻。
这种组合产生的化学反应,让Nova Labs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技术逻辑与审美直觉相互缠绕,最终指向对人类存在本质的追问。
Nova Labs实验室主理人Nova雪霏这样描述团队的工作方式:“我们不是在使用AI,而是在让科技与艺术共舞。每一次创作都是一场数字化的纠缠,技术与创意的边界被逐渐打破,想象力接管一切可能。”
Nova Labs始终将团队规模控制在个位数人数,这种近乎偏执的“微小性”背后,是对创作纯粹性的守护。这样的筛选机制确保了团队的“异质同构性”——成员们的思维路径或许不同,却共享同一种对未知的饥渴。“我们不是要训练更聪明的AI,而是通过AI帮助我们发现人感知系统中未被激活的物质,并为我所用。”
当被问及实验室的未来设想时,Nova Labs给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答案:“在0与1的海洋中打捞被遗忘的符号吧,让每个像素都成为连接平行世界的星门。”Nova Labs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隐喻——当人类学会以人工智能为镜,照见的将不是机器的崛起,而是自身想象力的无限可能。在这个算法泛滥的时代,这群固执、年轻的数字艺术家正在证明:真正的创造力,永远诞生于超级个体之间的纠缠。通过虚拟现实、数字艺术与科技艺术的结合,Nova Labs正在重新定义艺术的边界,让虚实之间的每一次链接都成为一场想象力的革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普特会前 欧洲欲与乌克兰划出共同红线万月薪老总被投资人开撕 疑本人回应:江湖险恶
普特会前 欧洲欲与乌克兰划出共同红线万月薪老总被投资人开撕 疑本人回应:江湖险恶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三星时隔七年重启 Z-NAND 技术:目标是 NVMe SSD 约 15 倍性能
Intel Nova Lake移动版CPU配置曝光!五种版本:最高28核、最低6核
入门显卡将迎来新品!Intel正准备锐炫B380:规格将远超上代A380
垃圾堆里捡到10年前配置主机!i5-6600+R9 380:清理后竟还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