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秀足网论坛“中国品牌大事记”是品牌联盟发展研究中心的常规研究项目。自2008年1月起,品牌联盟开始对当月发生的中国品牌大事进行观察、梳理和总结,并于下月初发布。
“中国品牌大事记”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品牌发展动态,借鉴中国品牌发展经验,分享中国品牌发展心得,分析中国品牌发展趋势,帮助中国品牌更好、更快地发展。
继8月上旬A股市值超过工商银行(601398.SH,之后,不足1个月时间内,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总市值首次超过工商银行,晋升为新“宇宙行”。截至9月4日午间休盘,农业银行总市值接近2.45万亿元,略超过工商银行的2.44万亿元。
农行长期深耕“三农”与县域经济,这一曾经被视为“传统”的布局,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反而转化为独特的品牌护城河,使其在信贷投放、低成本存款获取上展现出独特优势。在其他大行净利润出现下滑时,农行是2025年上半年四大行中唯一保持净利润正增长的银行。这种业绩韧性强化了其“价值投资典范”的品牌标签,吸引了注重稳定回报的长期资金。
此事件表明,银行品牌的价值不再仅由规模主导。专注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拥有清晰差异化定位和稳健基本面的银行,更能获得市场的品牌溢价。
“5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从1400余家增长到超5000家,相当于平均约11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9月8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00家。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5年前的3倍多。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统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454家。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7月,中国印发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今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如今,中国已建成3.5万余家基础级、63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以及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极氪品牌全新插电混动大型SUV——极氪9X于9月29日正式上市,该车型基于最新研发的浩瀚-S架构打造,此前已在2025成都车展期间启动预售,并在发布会结束后仅1小时便交出了订单突破42667台的成绩。
据了解,极氪9X搭载了全球首款全栈900伏高压混动架构,解决了传统400伏混动产品“纯电续航低、充电速度慢、低电量体验差”的行业痛点。在“浩瀚-S”架构的底层赋能下,极氪9X在全球首次搭载了70度的6C混动专用大电池,并通过自研实现了最大功率1030千瓦的三电机兆瓦电驱,2.0T超级电混专用发动机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在全球混动SUV中创造了纯电续航里程最长、充电最快、加速最快等多项行业纪录。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中国汽车行业长期依赖欧美技术与品牌,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从商品出口向技术输出的关键转型。市场分析显示,极氪在海外多市场取得领先,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实现了在全球汽车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而以极氪9X为代表,极氪以原创立品牌、以技术立豪华,将为世界汽车工业贡献中国新一代豪华旗舰的新范式。
9月7日,港交所网站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意味着奇瑞21年4次冲击上市路,终于圆满划上句号。就在前不久的8月27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了奇瑞汽车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
此次IPO为奇瑞打通了长期的资本通道,募资将主要投向新车型研发、下一代技术与拓展海外市场。这不仅为品牌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向市场清晰传递了其向新能源与智能化加速转型的战略决心,有助于提升其科技品牌形象。
历时二十余年最终圆梦上市,这一事件本身就是对奇瑞品牌韧性、实力与发展前景的一次权威认证。它显著提升了投资者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为奇瑞从一家成功的传统车企向更具科技感的全球化汽车品牌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19日,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热龙乡(海拔约5500米)合作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艺术表演。活动本意以“自然对话”为营销主题,但烟花燃放后,被指破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尽管品牌方宣称使用“环保材料”并致歉,但被批评与长期标榜的“环保先锋”形象严重背离。事件导致母公司股价下跌,品牌信任度崩塌,被舆论称为“炸山式营销”的失败典型。
此次事件中,品牌过度追求“奇观化视觉震撼”,忽略高原生态的脆弱性——烟花短暂绚烂与高山草甸永久伤痕的对比,暴露了品牌营销策略与重视环保的品牌价值观的割裂。视觉营销若脱离价值观支撑,会加速形象崩塌。户外品牌的视觉表达需与生态保护行为一致。真正的品牌视觉力,应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无痕”尊重而非短暂吸睛的表演,真正能留住用户心智的,是看重及坚守长期主义的品牌。
9月8日,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下称“慕尼黑车展”)在慕尼黑举办。作为两年一度在欧洲本土举办的全球顶级车展,慕尼黑车展被不少欧洲车企视作主场。与20年前,仅吉利汽车携5款车型首次登陆慕尼黑相比,本届慕尼黑车展的中国元素可谓异常丰富。本届共有116家中国企业参展,相较于2023年的70家再创新高。我国成为除德国外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并呈现出“整车+三电+智能科技+软件电子等”的全产业链参展的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评价,“中国企业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集中亮相,是企业品牌与产品实力的展示,中国企业正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中赢得更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中国汽车产业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从整车到供应链,从市场到技术,中国汽车正全面迈向全球市场,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欧洲作为传统汽车强国,也在积极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步伐。中欧汽车产业的这种“双向奔赴”,既包含竞争,也蕴含合作,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这种竞合关系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9月18日,反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731部队)细菌战罪行的电影《731》在中国各地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公映。影片还于19日在美国、加拿大上映,并陆续登陆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等国院线。
影片通过高质量的纪实手法和基于史实的细节还原,为观众带来强大的情感冲击,使其文化品牌的感染力远超常规教育,吸引了大量Z世代观众(预售人群中占比超六成),证明了严肃题材在当代同样能形成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该片取得的优异票房成绩(首日票房超3亿元),刷新了市场对主旋律历史题材商业价值的认知,为同类高质量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品牌化树立了新标杆。此外,通过电影这种国际通行的文化载体,将一个基于中国视角的历史叙事带入全球观众的视野,是中国文化品牌在国际语境下就重大历史议题进行直接表达的一次有力尝试,有助于在国际社会弘扬历史正义。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广场上举行了盛大阅兵,此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
国之重器,压舱基石。核导弹第一方队震撼登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受阅的“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在核导弹第二方队,“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亮相,“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此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展示,更是一次战略性国家品牌沟通。它直观传递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实力、可靠性与高度自信,有力塑造了“可信、可敬”的国家形象。“大国重器”的亮相,彰显了自主科技创新的国家品牌硬实力,而军队的崭新风貌则体现了现代化、专业化的国家品牌内涵。在新征程起点,此次盛典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和平发展、稳健向前的明确信号。
经过三年多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横跨贵州黔西南州与安顺市交界处的花江峡谷大桥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超越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大桥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获得授权专利21项,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据了解,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占据近半数席位。从崇山峻岭到万桥飞架,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不仅展现了贵州自信、开放的形象,也是中国基建实力的缩影。
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汽车推出的仰望U9 Xtreme(简称U9X)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造历史,以496.22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汽车,超越了燃油车长期保持的极速纪录。这款车同时创下6分59秒的圈速成绩,成为首款跑进7分钟内的纯电量产车。极速与圈速的双重突破,证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直线加速和综合操控性能上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今天在U9X上应用的电机控制、悬架和热管理技术,未来可能用于更多车型,使更广泛用户受益。中国汽车工业已有能力在超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引领发展方向。
比亚迪品牌方表示,仰望U9X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比亚迪的工程师100%自研的一整套颠覆性技术方案:采用全球首个量产全域1200V超高压平台,易四方+云辇-X的创新技术架构,搭载30C放电倍率的赛道级刀片电池,4个3万转的超高转速电机,整车马力超过3000匹等。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309亿元,位居A股首位。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比拼,车企愈发注重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以此构建品牌护城河。研发投入和效率较高的企业,能够通过差异化提高自身产品的格调,也有利于最大化地覆盖客户群体。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项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全新储能技术路径上实现了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为未来清洁能源存储与利用开辟了新方向。
由于缺乏合适的电解质材料,氢负离子电池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陈萍团队创新提出“晶格畸变抑制电子电导”策略,研制出兼具高离子电导率和稳定性的氢负离子电解质,攻克了核心技术难题。
作为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陈萍带领团队经过七年潜心研究,研究出的新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以氢元素作为载流子,原理上能有效规避金属枝晶引起的短路问题,具有更高安全性。
氢负离子电池有望在大规模储能、移动电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可再生能源储存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这项成果彰显了我国在固态离子学和氢能领域的前沿实力,凸显了陈萍研究员在氢能材料领域的卓越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