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漪娸老公随着AI发展进入高速赛道,AI与数码3C品类的结合也愈加紧密,从手机平板、电脑耳机,到电视洗衣机空调,我们生活中几乎能接触到的所有电器恨不得都与AI结合一下。虽然有些产品只是蹭AI的名字,被戏称为“AI风味电器”,不过还是有与AI融合得比较好的产品值得入手。并且,恰逢今年国补首次将3C品类纳入其中,又赶上暑期消费旺季,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为自己的3C数码装备进行一次大升级。
2025年国家补贴政策迎来重大调整,家电补贴范围从传统家电扩围至12类产品,首次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三类3C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政策效应直接反映在消费数据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15类国补家电和数码产品消费增长12.7%,国补叠加暑期和AI带来了相当强力的消费推动力。在AI产品不断铺开的当下,拥抱AI已经成为厂商的必修课,即便用户换机的初衷并不是AI,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产品具备AI加持的占比也相当大了。
首先是与AI结合得相当紧密的手机产品。目前各家手机厂商基本已经在操作系统中加入了智能助手,或者是推出自己的大模型来实现对手机AI功能的支持。这也是用户能够在生活中接入AI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在盘古大模型加持下,华为鸿蒙5.0版本的小艺不仅可以AI对话,还接入了多种智能体带来不同的功能;依托MagicGUI开源大模型,荣耀YOYO智能体能够帮助用户完成复杂、重复性高、跨应用、跨设备的操作及任务;OPPO的超级小布助手、vivo的蓝心小v以及大家十分熟悉的小米小爱同学也都进行了深度AI化,本质上就是让用户的手机成为日常助随身助手,并都具备一定的对屏幕内&现实世界的认知与交互能力。
另外,AI功能另一个比较容易感知的部分就是对于手机影像表现的提升。从拍摄时的实时优化到出片时的风格调整,或者是通过AI实现画面内元素的替换、消除等功能,其带来的便利性远优于传统智能手机。
不同于手机厂商对于AI的积极拥抱,有关AI PC的讨论已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同厂商的反馈也各有不同,有的将AI PC提到了一个相当夸张的优先级,而有的则只是在亦步亦趋、跟风观望。相较于手机,PC普遍拥有更强的硬件配置和性能,这也为AI、尤其是端侧AI的应用提供了先天条件。
新一代 AI PC通过CPU+GPU+NPU共同实现了本地化AI 算力,如联想YOGA Pro 16 Aura AI 元启版搭载的酷睿Ultra 9 285H处理器,可在断网环境下完成文档总结、PPT 生成、代码补全等任务;华硕灵耀14 2025支持“小硕知道”AI 助手,通过语音指令实现屏幕亮度调节、第三方软件启动等操作;同时,AI算法也能为系统动态优化功耗,ThinkBook 14+ 2025 锐龙 AI 元启版通过 AI 调度器平衡性能与续航,实现更长的续航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AI+眼镜逐渐让智能眼镜变得更加可用。Rokid Glasses AR AI眼镜在 49g镜架上实现单绿色虚拟显示,可实时呈现导航箭头、会议纪要等信息集成不少主流大模型,支持智能提词、实时翻译、AI 识物、AI 问答、导航及消息提醒、随手拍照查看、声纹支付等功能。雷鸟V3同样搭载定制大模型,支持多语言翻译、物体识别,适合商务差旅和户外探索场景等等。
有值得入手的就会有不值得入手的,有不少产品仅仅是为了搭上AI的顺风车,实际上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非常有限。比如在部分百元价位的音箱,搭载过时语音助手,响应慢、功能弱。也有相当的标榜AI概念的设备缺乏核心技术,如仅增加语音开关的台灯、支持APP控制但无智能联动的家电,AI沦为营销噱头。我们也应当选择真正有价值的AI产品,避免伪智能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