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傲公主pk恶魔王子如今手机市场已经“卷”出了新高度,传统的性能、续航、拍照配置还不够,是台新机就得塞点独特功能,然而对于许多仅需基本通讯功能的用户而言,这些高端配置可能并不那么实用,一款续航够长,颜值好看的千元机才能满足真实需求。
本周一,vivo Y37 Pro正式亮相,集低功耗5G芯片、6000mAh大电池、轻薄新配色等配置于一机之中,体验相当扎实。今天,我们就来上手体验一下这款新品。
vivo Y37 Pro整体设计偏简约,机身背板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能在光线下闪烁出变化的纹路,中框金属质感质感十足,日常使用不易留下指纹。下图就是我们拿到的“杏色海”配色,淡雅的色调让整机质感更显温润;另外两款“幽夜黑”、“天空之城”配色也各有亮点。
vivo Y37 Pro的后摄模组设置在背板左上角,镜面云台很亮眼;主摄、虚化镜头呈纵向排列,详细的拍照体验我们后面细说。
vivo Y37 Pro将SIM卡插槽设置在机身左侧,右侧则是音量按键,以及兼顾指纹解锁的电源按键,机身底部从左至右分别是“极其先进”的3.5mm耳机接口、降噪麦克风、Type-C接口以及扬声器,该有的都有。
翻到手机正面,vivo Y37 Pro采用了一块6.68英寸LCD材质屏幕,支持至高120Hz屏幕刷新率以及240Hz触控采样率,峰值亮度为950nit,在明亮环境下可以更容易看清屏幕。得益于LCD屏幕统一发光的特性,这块屏幕也通过了T?V莱茵低蓝光认证,减少夜间用机眼部不适感。
简单总结一下,笔者在上手体验这款vivo Y37 Pro两天之后,相当喜欢TA轻盈的手感,199g是目前手机的主流重量,即使长时间握持也不会对手腕产生太大的压力,这也为长时间舒适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要想手机用得久,电池容量、软硬件优化都很重要。vivo Y37 Pro内置了一颗600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我们也对这块电池也进行了相关的续航测试,采用中关村在线小时重度续航测试模型,在24℃室温环境下,连接办公室Wi-Fi,关闭蓝牙、GPS,屏幕亮度、音量均设为50%,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vivo Y37 Pro在重度使用五小时后还可剩余7成电量,6000mAh大电池有这个成绩其实并不意外,日常使用可以两天一充,周末假期重度使用的时候,也无需频繁补电“回血”。
充电方面,本机最高支持44W有线%电量,这个速度算不上快,但日常足够用了。
笔者还选取热门游戏《王者荣耀》进行测试,并使用PerfDog对游戏帧率进行记录。游戏内帧率最高能开到“高”,同时分辨率“高”,画面总质量“高清”,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vivo Y37 Pro还是能轻松拿捏高画质《王者荣耀》的,即便是大规模团战的游戏场景,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卡顿掉帧现象,游戏运行的整个过程表现很流畅且稳定,游玩全程机身几乎没有发热。
影像素质方面,vivo Y37 Pro后置双摄,5000万像素三星传感器主摄,f/1.85,支持自动对焦,再搭配后置虚化镜头以及vivo一贯擅长的色彩调校,足以满足日常的拍照需求。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实际的拍照表现。
上图可以看到,vivo Y37 Pro在光线充足的日间场景能拍出色彩鲜艳明亮的成片,拥有良好的曝光度、宽广的动态范围,对比度较佳,对焦也较为迅速,画面中的植被也没有损失过多细节。
拍摄一些较远场景时,vivo Y37 Pro也支持最高10X数码裁切,更容易突出画面重点。
如果你喜欢记录生活,vivo Y37 Pro表现值得期待,感兴趣的用户也可以前往线系统体验:OriginOS 4加持全面出众
一款手机好不好用,不仅要看芯片性能表现,系统优化也至关重要。vivo Y37 Pro预装了备受用户好评的OriginOS 4操作系统,不仅动效更流畅,还有诸多实用功能值得体验。
针对老年人的用机需求,vivo Y37 Pro支持简易模式,默认字体放大、默认声音放大,待机桌面图标也放大至3x4布局,同时简化了系统设置,只留下了常用的网络连接、声音、显示等功能,减少老人用机的学习成本。
经过简单设置后,用户也可以语音唤醒Jovi助手,便捷完成日常操作,还有更多黑科技等你去体验。
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应该对vivo Y37 Pro的定位有了一定了解,其出色颜值、护眼屏幕、特色功能都是卖点,6000mAh超大电池更是尤为亮眼,超长的续航也使其成为同价位中相当值得选择的产品。
A股收评:创业板指跌1.24%,两市成交额突破2.6万亿元,房地产、证券板块走弱
吉林此地一女干部主动投案问题严重!2人被悬赏公告?9人被曝光!这个月很特别
M4 Pro芯片MacBook Pro体验:不仅性能进步,而且「性价比」最高
徕卡Cine Play 1迷你投影仪发布:售15888元 最高3000 CVIA流明
三星电子AI热潮中落后痛失1260亿美元 奋力追赶HBM4能否挽回败局?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