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安邮件系统浩瀚-M不同于其它任何的架构平台,它是全球首款专门为无人驾驶移动出行开发的纯电架构,是无人驾驶时代的底层“原住民”。
11月7日,极氪智能科技宣布,首款基于浩瀚-M(SEA-M)架构打造的ZEEKR M-Vision概念车将于2024年具备量产条件。同时,极氪与全球知名驾驶技术公司Waymo携手开发的无人驾驶纯电汽车也正式亮相美国洛杉矶。
作为全球首款聚焦无人驾驶的架构平台,浩瀚-M自亮相以来就受到了外界的高端关注。此次概念车的具体量产时间披露,也让该平台架构再度进入大众的视线。
相比于目前极氪产品所依赖的浩瀚架构,浩瀚-M在面向未来无人驾驶的产品制造层面作出了高度优化,包括但不限于线控底盘、底层架构和更开放的合作赋能等方面。
如果说浩瀚架构为了原生的纯电时代而来,那么浩瀚-M架构就是未来无人驾驶产品时代的底层原住民。此次概念车的发布,也标志着整个浩瀚架构智能化发展畅想进一步落地。
浩瀚-M架构是极氪为未来智能出行所打造的专属架构,同时也是全球首个专门为无人驾驶移动出行开发的纯电架构。
根据极氪官方表述,浩瀚-M架构中的“M”代表Modular Mobility Architecture(模块化出行架构)。这意味着该架构和之前的浩瀚架构一样,至少拥有模块化体系造车的优势和开放造车的理念。
浩瀚-M在原型架构的基础上,通过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的整合,打造可持续延展的无人出行车。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仅依靠原型架构覆盖A-E级车的1800-3300mm轴距高适用范围,更是需要原生电动平台和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灵活扩展能力。
这意味着浩瀚-M可以支持更多的车型,和更具个性化的车型。传统诸如MQB、TNGA一类的平台尽管也可以支持柔性化生产,但实际上柔性化的范围极其有限,轴距变化范围不超过70mm。但浩瀚-M架构可以支持1500mm的轴距变化,这意味着该架构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柔性化车辆匹配。
更高柔性化的车辆生产匹配,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无人驾驶时代,需要更多个性化的产品,浩瀚-M为这种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对于大多数行业人士而言,线控底盘不是新鲜事物。确实,从产品的联想度上讲,线控底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技术,但线控底盘对于无人驾驶的产品打造极其重要。
通过浩瀚-M架构,可以实现电信号、电控机构取代传统机械连接装置的硬连接,以此实现设备端和操作端解耦、底盘与车身的完全独立。通过线控接口的迭代,在软件服务方面,浩瀚-M架构将软件开发时间缩短50%以上,同时增加软件升级速度,这意味着车辆功能配置和软件系统始终保持最新的状态。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自动驾驶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响应速度,线控底盘能够更好的将车辆处理信号传递到相应的执行机构。而这是高级别无人驾驶的核心所在。
不同于传统汽车架构平台对驾驶者的过度关注,浩瀚-M再度聚焦乘坐者,以乘坐者为核心。
从渲染图来看,这一架构的车型普遍具有地板离地高度低、地板造型平整等特点,为乘坐者营造充裕的头部和腿部空间,带来更便利的上下车体验。与此同时,面向无人驾驶应用场景,车辆采用更加灵活的座舱设计,可支持有驾控机构和无驾控机构两种方案,以及多种座椅布局。
因此,如果说浩瀚架构是针对纯电平台而来,浩瀚-M架构则是在此基础上专门针对无人驾驶移动出行而来,是浩瀚架构的进一步衍生。它的出现,将为极氪面向未来的无人驾驶产品打造,提供进一步的可能。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浩瀚架构的天生优秀。
浩瀚-M架构的逐步成熟、产品的逐渐推进并不偶然。因为在此前浩瀚架构发布会上,吉利方面就公开表示,未来浩瀚架构将在2025年推出完全具备开放道路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此次概念车的发布,也标志着整个浩瀚架构智能化发展畅想进一步落地。
这是一款看起来科技感十足的MPV产品。但相比于传统的MPV造型,ZEEKR M-Vision从渲染图来看,拥有极高的空间利用率,且开创性的成为全球首款取消B柱的MPV车型。
如果能够完全还原量产,这将是全球第一款取消B柱的MPV,对后续汽车设计无疑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不过,这也符合其“无人驾驶”开创者的调性。
一般来讲,B柱在车辆中主要支撑车顶,同时也要承受来自车门的压力。尤其是对于MPV这样的大型乘用车来讲,B柱不仅是主要的受力结构,还是汽车面对侧面撞击时的安全重要保证。
很多人因此对取消B柱的设计表示怀疑。但截至目前,极氪方面并未给出这一出位的设计会不会量产的肯定性答复。不过,从这一设计中仍然可以看出极氪对车身底盘框架刚性的足够自信。
此前在极氪第二款车型极氪009之上,极氪就展示出了这种自信。双A柱设计+一体式压铸后端铝车身让009整车车身扭转刚度达到36450N·m/deg,是传统MPV的3倍以上,足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刚量产MPV”。有理由相信,极氪会将诞生于浩瀚架构009的安全架构,再度扩展到这款全新的概念车上。
因为没有了B柱的影响,概念车可以采用对开门设计,车门的极限开度达到1.4m,带来巅峰性的进出方便性。
没有了B柱焊接空间的预留,车辆地板离地高度可以做到仅有370mm,门洞高度也大幅增加,同时,其A柱区域为直线设计,让乘客进出车内不易受A柱倾斜角度影响。这可以让儿童、老人或者身高195的乘客都能方便上下车,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得益于全新前卫的胶囊造型,ZEEKR M-Vision拥有64%的极致轴长比,其宽泛轴距达到2700mm-3300mm,以短悬长轴的理念让车拥有极强的可扩展性。
而且这款专属车型将空调箱从副驾驶位置移至了发动机舱,得以让座舱空间最大化。对于ZEEKR M-Vision来讲,可以实现有驾控机构和无驾控机构两种方案的多种座椅布局,不仅可支持2人座-7人座的布局,还能在无人驾驶情况下做成对座。
作为无人驾驶的先驱车型,这款概念车预埋了无人驾驶软件接口,可接入L2-L4级别及以上的智能驾驶系统,并实现线控自动接环,可适配不同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而且具备与其他品牌合作与联合开发的开放性。
整个吉利体系与无人驾驶技术公司Waymo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6月。当时沃尔沃宣布与Waymo自动驾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首要目标是将Waymo Driver技术搭载到一个出行专属的全新纯电车平台上。
2021年12月29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全球知名无人驾驶技术公司Waymo达成合作: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要为Waymo One无人驾驶车队提供专属车辆。
如果翻看Waymo过去10余年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过程中,与其他跨国车企所经历的合作模式不难发现,Waymo其实从未停止采购各种大牌车辆用作实际道路无人驾驶测试车,却一直在苦苦寻觅一个像极氪这样,可以为它的智能驾驶软件平台定制“智能硬件”的战略伙伴而不得。放眼全球范围内,能够开发出且愿意分享像极氪浩瀚-M架构这样专属智能移动出行架构的整车企业可谓寥寥。
能让Waymo基于浩瀚-M架构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也从侧面反映出浩瀚-M的出色实力。
具体到双方的合作模式,浩瀚-M架构为Waymo提供硬件基础,预埋L2至L4智能驾驶系统,而Waymo则根据自身场景需要为车辆提供自动驾驶技术。也就是说在软件领域Waymo可实现符合自己的专属化设计。
Waymo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吉利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专属车辆,这种合作方式前所未有。
换句话来讲,即使不是Waymo,换做其他的自动驾驶企业也都可以基于浩瀚-M架构实现无人驾驶产品的落地,而且落地的产品形态也各不相同。
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讲,浩瀚-M将来不仅仅适用于Waymo,还适用于任何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或者任何想要打造L4自动驾驶车辆的企业。无论是哪一方,都能通过浩瀚-M的专属定制获得更显著的收益。
对于极氪而言,基于浩瀚-M架构,极氪既可以实现自研,也可以实现第三方合作。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将显著助推极氪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效率。
不过,这都是长远未来的畅想。仅就当下而言,随着基于浩瀚-M架构打造的ZEEKR M-Vision概念车在未来量产,极氪与Waymo的合作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