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ffff“一辆名为KITT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疾驰而来,从匪徒的枪下救走了萨拉,在不伤害任何人员的情况下,设局成功逃脱了匪徒的追踪,并带领萨拉踏上寻找失踪的父亲查理斯以及隐藏在这背后的真相之路。”这是由史蒂夫·希尔导演执导、于2008年2月17日在NBC播映的电影《新霹雳游侠》中的情节,影迷们一定对电影里的那辆改装过的福特野马智能汽车印象深刻。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拥有一辆这样的汽车(也许不久就能实现,就像是20世纪90年代拿着大哥大的人会想到在2007年人们就用上了大屏的iPhone智能手机吗),但是L4级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触手可及。那么,当你把无人驾驶汽车和自己关联起来时,你会想到什么?出行变得更加舒适、安全、节能和环保,并能够帮你解决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
然而美国著名学者、交通问题专家塞缪尔·I·施瓦茨在他的新作《无人驾驶:重新思考未来交通》中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该书以当前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热潮与普及趋势为背景,讨论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伦理、交通、商业、家庭、个人职业发展、健康与家庭幸福等的影响与冲击,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案与建议。
该书是从“一个美国人看待一件未来事物的发展:好的、坏的和丑陋的”的总体视角进行展开的,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在时间和空间上虽然难免有一丝疏离感,但是读毕掩卷,细细回味,又有“就在眼前、就在身边”之感。
今天的人们,在忙碌而略显平庸的日常生活中会说“现在没有19和20世纪诺贝尔、爱迪生、巴斯德……时代那种令人激动的变革”。但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变化是越来越快的。喜欢看电影的读者可能记得《机械公敌》(又译作《我,机器人》)中斯普纳警官(对,就是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角色)在酒吧结账的时候用一个小器件在收费机上一划,就买单了,导演的意图无非是在2003年就炫耀一下2035年的神奇科技。但是不用到2035年,在2015年甚至更早,各种移动支付就会“炫”这个了(手机没有做到电影里那么小也完全是由于接打电话的基本需求,而不是技术原因)。本书对于这种“就在眼前”的迫切感,就明智地指出:“无人驾驶技术就好比一座火山,现在已经在冒烟,当岩浆喷涌而出时,我们应该已经做好准备。”
无人驾驶汽车融合了先进的传感技术、高速的计算能力和快速的响应能力,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层面的技术,可以避免一些因为驾驶人的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并且可以减少酒后驾驶、故意违章等行为的出现,从而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每年将使数百万人免于车祸。
我居住在一个汽车工业较发达,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地道道的二线城市。大约八九年前,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改扩建,重点修建了几条以高架桥为特色的城市快速路。道路施工期间,交通拥堵乃至断绝自不必说,道路沿线的很多企业、商铺的经营也大受影响,而且在高架路修好后,由于很长距离内行人无法横穿道路、车辆无法转弯或驶离,许多路段两侧的商业和服务业实际上是系统性地萎缩了。
在《无人驾驶:重新思考未来交通》中,作者就谈到 “……普遍的城市开发模式是铲平贫民窟、打破原有的居民社区、修建现代化建筑并创造开放空间,雅各布却认识到多元的、高密度的传统城市社区所蕴含的充沛活力……目的之一是为了回击当时各地出现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这种改造新建了许多将既有居民社区一劈两半的道路,还使城里许多原有的繁华热闹之所变得冷清、危险并逐渐贫瘠。”
今天,这些高架桥在早、晚高峰时段,和许多城市一样,毫不夸张地堵成停车场。关于堵车这个人人身处其中且深受其害的难题,书中说到“时至2018年,我们已经没有理由认为扩宽车道可以提高交通容量了,当然政客们或者其他一些人还是愿意认为增建道路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事实是,你建造的道路越多,行驶在上面的汽车也会越多(这个现象被称作“诱导交通”)……”
“有研究统计,我们所看到的在城市核心区行驶的轿车中,约有30%是在兜圈子找车位”“……结论更有趣:看到第一个空余车位就停进去然后步行去目的地的驾驶人,比那些继续前行寻找‘更佳’车位者来说,实际上更节约时间,更不用说后者还要承担额外的燃油和患得患失的精神压力。”当我们每天开车回到家之后需要花费比上下班路上更多的时间寻找停车位时,是不是感同身受啊?本书就涉及对现代都市停车问题的犀利剖析。
像上述这样带给我们“就在眼前、就在身边”之感,同时又不乏启迪与智慧的论述,在书中还有很多。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社区的格局发展、改变道路的规划、改变对停车场的需求以及改变汽车的所有权形式等,无人驾驶汽车是让人们放弃私家车,还是只是成为有钱人的代步工具;有人因此获得新的就业机会,有人会因此而失业;优步和滴滴出行是服务于所有人,还是戴着有色眼镜去选择客户群体?制造商们承诺的安全配置能不能够兑现,“排放门”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再次发生?
书中通过大量可靠而有趣的历史事件、经典案例和个人经历,一一为我们展开,读来颇为有趣。
总体而言,本书的受众群是比较宽泛的,不仅适于汽车和交通行业从业者、道路规划和建设者等作为工作参考,拓宽眼界,也可以给更广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者提供借鉴。或者说,本书以无人驾驶汽车为载体,带领我们饱览了“通向无人驾驶之路”的沿途各色风景并逐一点评,对于任何对“交通”“社会”和“未来”等主题感兴趣的人来说,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
——本文作者为《无人驾驶:重新思考未来交通》一书的译者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李建华、杨志华
你怎么看待无人驾驶这种交通方式?你觉得无人驾驶汽车会对现有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小编将pick 2名幸运儿,赠送《无人驾驶:重新思考未来交通》一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