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通信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
相关文章
 极越CEO夏一平:极越01重新定…
 汽车产业变革下半场智能汽车…
 优必选悟空机器人发布:面向…
 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一…
 华硕首款智能机器人 售价699…
 《涩女郎》预告片宣发殷桃宋…
 三星GalaxyS22系列暗夜大片有…
 低调女演员宋轶16岁考入中戏…
 教师访谈 - 数智时代下数字化…
 Uber博客刚刚发文:展示其自…
 大数据可视化优势在哪
 智能家居哪个品牌比较好?
 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哪个牌…
 90后新家必选!这三款智能家…
 OPPO首款圆表OPPO Watch X 正…
 瑞士:莱茵河上赛龙舟
 小天才旗舰Z10定档517上市这…
 202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
 大量招聘无线通信优化工程师…
 招聘通信工程师、爱立信5G优…
 对标iPhone!今年最好看的安…
 图片手机频道_天极网
 小米竖向折叠屏手机渲染图曝…
 在手机上用什么软件可以看中…
 轻松实现追剧自由!三款优质…
 这两款应用都能替代电视家想…
 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新能…
 浅谈汽车行业的6大趋势(202…
 汽车行业未来趋势
 【最全】2023年教育信息化行…
 获取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到这…
 系统管理软件定制开发公司哪…
 电话转人工神奇之术:智能客…
 作文人工智能_高考作文人工智…
 AI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怎么样
 2023-2029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
 数字化时代的利器:数仓助力…
 专访偶数科技常雷:三代数据…
 华为邵洋:不装全屋智能会有…
 视频:华为HiLink智能家居解…
 拒绝割裂智能体验 华为全屋智…
 《中国十大名表(老表)》评…
 国产手表前十品牌
 国产品质大牌手表质感好到飞…
 这10个工科专业很好就业毕业…
 20230814期5G网络优化基础班…
 通信工程的就业前景与报考指…
 最强红米手机!Redmi K70至尊…
 手机专题 zol-中关村在线
 OPPO A2 PRO手机12G+256G长沙…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制造网 >> 智能汽车 >> 正文
高级搜索
极越CEO夏一平:极越01重新定义智能电动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5/26 20:25:37 | 【字体:

  春暖花开电影2023年10月27日,极越01正式上市。新车的上市可以说开启了智能电动车的新浪潮,正如极越CEO夏一平所说,极越01重新定义智能电动车。而在随后的专访会上,极越CEO夏一平也回答了大家对于极越01和极越品牌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的问题。

  1:极越01是我们的首款产品,这款产品对我们意义非常重大,您对这款产品的期待到底有哪些多维度的构想?未来的产品如何规划规划?、

  2:极越的驾驶是通过纯视觉的方式实现的,不知道前期第一款车一个短期的方案,还是未来长期坚持的智驾的方案?

  夏一平:先谈第一个,我对极越01有什么期待,其实当时我们的期待就希望能够给市场带来一个不一样的产品。但并不是说我们带来的产品完全拍着脑袋自己想一个很高大上的东西,没法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我们充分从产品本身思考,在2023年的时候怎么给用户带来一款智能化的标杆产品。

  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挑战的事情。我们做这个产品过程中,无数次不断问自己这个方向是对还是错?其实想做一个产品很容易,做一个随便的车型,我说我们是不是直接跟主流一样,中间用个方屏就可以了?中间我们想过很多要不要坚持这个路,要不要改变这个行业,要不要给大家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产品?这个还挺难的,包括语音方向盘,我也无数次反问过自己,不是一次。但事实证明很多事情,我一直比较坚持一个事,很多事情只要你遵循着最核心的逻辑去思考,剩下来就要坚持,我觉得逻辑是不会变的。

  我相信很多媒体老师试过我们的车之后,都知道这款车和市面上的车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极越01线,从用户的体验去思考,怎么打造真正给用户带来生活便利、使用快乐,甚至驾驶乐趣的这样一款好的产品。我们也是希望用产品去支撑。

  过去大家看到整个汽车行业的营销,大家都用噱头,一边高大上地说我做了什么东西,实际上没有,给你搞一条路,然后做自动驾驶,但是没有人真正做到完全的泛化。然后一边靠着做营销,到店卖的时候,卖的都是什么沙发、音响,当然我承认这些东西可能是用户更直观感知的,但是我们也有。我认为我们在空间、驾控性、操控性、舒适性,甚至是噪音的NVH,包括座椅很多方面我们也是这么去思考。我们希望它在智能化在这些方面打造得非常极致的产品,我们也希望它跟过去基本的传统的车基本的初衷不要不要丢掉。这是我们的设想,我们也希望真正思考这件事情。

  第二个讲我们有什么规划?大家去年应该看到我们第二款车,我们的规划是每年带给大家一款车,到第三第四年加速一点,会有更多的车。所以我们应该明年还会有一款车,继续第二款车会上市,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因为这款车接近量产的状态了。过两天我们也会发布相关的信息。

  关于第三个问题是去激光雷达,其实大家不要去误解去激光雷达这件事情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总是有不断的反复,我只能说在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如果只是在现有法规,大家不要听了别人吹说我能够完全自动驾驶,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现有法规,大家还是必须要拿手去抓着方向盘这件事,在这个前提下,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不能完全脱手的前提下,你做过于激进的自动驾驶是没有任何价值,你不能自称是L4。在L2++,就是你的智能高阶的自动驾驶所谓的ODD最大的使用区域下面,我认为激光雷达已经能够覆盖所有用户使用场景。

  其实我们还是在讨论使用价值。大家昨天看我们的发布会智驾这部分,我一直有一个理解,过去我们在做高阶自动驾驶,为什么你没法卖出价值?是因为大家日常开车大概有80%都是城市域,20%大概是高速域,平时你开车如果说高低频的话,泊车是最高低频的,如果你们体验过我们的泊车,我不敢说地表最强,我敢说整个行业里面No.1,没有人敢跟我挑战,我们这么去思考。

  如果你把人的日常用车来去划分的话,从使用的时长到使用的频率,泊车是频率最高的,基本上每天上下班至少有4次。开出来,泊出,进单位,然后再泊出,再泊入,起码4次,你可以这么理解。

  然后你再看使用时长,基本上一个用户平均最多的是城市域,然后就是高架。在上海,我每天都是PPA自己开车,从嘉定到浦东60公里,大概80%的道路都是高速加高架,可能都不止,接近90%。真正到了城市下来之后的道路,其实很少。所以我们也是在思考,怎么样先给用户在使用PPA的场景下,你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动驾驶做到100%覆盖用户的时长,你先做到60%到70%,先做好。你不用说我只是能做几条路全域的,没有用的,或者几个城市的全域,没有用。你还是要考虑我怎么覆盖用户,你们可以算一下,这是非常理智的,产品经理思考的思维方式,很简单。不管你在哪个城市,大城市里面,基本每天你开车高架加一般的辅路,地面道路真正开车其实很少,其实我们也是这么思考的。

  我们整个的拓展策略也是这样,大家昨天不知道理解没有?我们现在基本上像大家看到的类似特斯拉AP的,我们是全免费的,而且全部标配给客户。大家可以试用一下,任何城市可以用,100%免费的,你们可能没关注这个点。像AP(Auto Pilot),像其他人其他人卖钱的功能我们是免费的,我们唯一叠加的是点到点的PPA。这两个功能体验上非常smooth的,我们的模式是自由切换的。PPA我们现在也是一样,除了城市域核心,我们今年可能刚开始,还是为了安全,给用户开的稍微少一点,我们也不想那么激进。第二个我们整个在高架跟高速上的覆盖是非常广的,明年我们基本上到2024年上半年能做到整个全国的高速跟城市内高架PPA的覆盖,我们认为这个已经占了用户日常使用时间60%到70%,甚至有时候占了80%,剩下只能覆盖20%,大家都觉得其实城市是比较长尾的,是比较长尾的。我们也是这么思考,还是要从用户日常使用的场景出发,你不能只是炫技一样的东西,没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在现在技术的发展,当然这个发展不是从硬件去考虑,我们从软件的算法到现在考虑到硬件的能力,再到考虑到目前法律法规,用户能够使用的场景,我们认为至少在一定时间之内,视觉是能够解决目前高阶智驾在用户乘用车里面所要求的ODD的一些基本的能力。因为你再多了,没有意义,你少了可能做不到最好的体验。其实这个没有对跟错之分,技术的路线选择永远没有对跟错,因为最终消费者只关心你最终的体验是什么,他不会关心你究竟是不是有激光雷达,或者没有激光雷达。但是我只能说可能在城市域我们的思考是,我们希望未来AI的技术一定是泛化的,而且大家现在说端到端无图。大家可以这么去理解,我们看到很多GPT-4,一下子从图片直接干到车控,这个未来的方向一定是这样的,大模型的时代,自动驾驶都要被重写一遍,这是肯定的。只是说我们不能在现阶段,不考虑用户体验的情况下,直接去重启掉,本质上是有迭代过过程。我们现在在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逐步在迭代我们的算法。

  我们第一步是先把整个视觉的算法全部模型化,这是第一步。无图这间事情,其实是非常挑战的,整个PNC加无图的机器学习对算力要求很高。现在大部分说的无图,都是所谓的通讯模式。所谓开的几个城,通讯模式跑了一个小片区域,然后把一个城开了。这个营销层面的事情我们也会去做,我们也有通讯模式。如果现在已经是一个智能化时代的开启,如果未来比拼的是智能化的核心能力,你现在就不可能在智能化这个方面上去耍小聪明,你还是得掌握真正的技术,不管是AI,不管是大模型,还是我们面向未来自动驾驶需要重写。这些是核心技术,你不做,你会发现未来自动驾驶就会比别人越来越差。基于策略的方式,这是非常大的天花板,如果你不去走这条路,你会在未来3到5年被人甩开一大截。我们想做的AI,就想做泛化性极高的自动驾驶,它不仅在一个城市,在一个城市开完之后货,就像我们说的A学B用。你在一个城市学完之后,它至少能知道百分之八九十的东西,剩下一些长尾的特殊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学,但你可以通过数据迭代。为什么我们讲自然交流、自我移动,包括自我学习?我们完全靠闭环的数据学习的非常快。

  大家可能今天有一个指令,或者有一个泛化的语句稍微有点不行,我们很快就迭代,隔两天就可以支持了,甚至不需要OTA。这就是技术带来的,在很多的产品体验跟效率上的迭代,跟过去的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还在想说怎么去保证快速的OTA,其实你发现很多的能力已经不需要再通过OTA了,它已经完全是数据驱动快速迭代的方式。

  你说未来城市视觉是不是我们主要的发展方式?当然是这样,我们也比较明确的相信视觉,包括最近大家很多网上发的文章,GDP-4的通用视觉能力,我认为还是这样,我觉得机器人将来发展视觉一定是非常通用的。你说扫地机器人是不是自动驾驶?它还是自动驾驶,扫地机器人是自动驾驶,只不过它的环境比较简单而已。它所需要的算力不要那么大,它是可以感知边界,它也是自动驾驶,你不能说扫地机器人不是自动驾驶,是的。你未来家里有机器狗跑来跑去,那不是自动驾驶?也是,能力高低而已。然后场景大小,覆盖的场景多少而已。

  我认为未来的视觉模型一定是比较通用的,就像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讲多模态的一个概念,你给它一个指令,它通过视觉的理解去判断。你看最近谷歌的多模态,给机器人一个指令,你去拿一个薯片,结果这个机器人跑到抽屉面前,打开抽屉,拿出一袋薯片,把那个袋子打开,再把薯片拿出来。它用数决做了很多事情,从移动到开抽屉,到识别一袋薯片,再去撕开打开。我认为这是个趋势,对汽车来说,可能汽车在交通这个领域有自动驾驶的模型而已,可能相对其他来讲它的复杂度会比较高一点。

  但我认为从长期来看,都不是问题。就像现在大家想用视觉识别更多的物体也是一样的道理,本质上是一个概念,你说今天能识别猫狗,将来识别树叶都可以识别,甚至任何杂物。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自动驾驶概念,更多的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概念,这是长期发展的趋势,我认为是不可逆的。我们只是觉得现在的纯视觉是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视觉,有一个未来叫通用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可能现在在演进的路上,它是必经之路。

  1:现在极越品牌的产品,比ANP3两年前强了非常多。极越品牌关键技术的迭代走过哪些时间节点?

  2:极越接下来是不是依旧坚持纯视觉?还是说也会在部分车型上使用激光雷达?

  3:官方也提到极越今年就要推送三个城市的内测,这个内测的话,是否所有用户都能体验到呢?而对于系统具体体验,例如通勤路线,极越是怎么定义的?是否需要学习?之后哪些城市还有开城的计划?

  夏一平:其实我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在两年前体验的那一次,我大概讲一下整个开发的过程就知道了。你们看到现在这个车所有的代码,都是从2021年从第一行开始写起的,除了ANP3有一些从L4继承过来的东西,至少是模块化、原子化的东西,其他所有的代码都是从0-1写的。

  当时对我们最大的挑战,你做一个自动驾驶最重要的是你得有一台达到量产状态的车,所有的传感器都在你想要的位置上,这个非常重要。其实你们经历了几个过程,我们这个项目真正的kick-off,2021年3月份公司成立,那时候公司只有两个人,没有任何可能性可以开发产品。我们线月份,我们这个车从研发到交付到你们现在手上一共是两年零四个月,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写起。

  当然这不止是我一个人,整个团队都是非常强的技术,然后都非常热爱产品。然后我们是2021年6月份正式开始这款车的研发,我们在2021年的12月份,我们第一次干吗呢?我们当时用了第一代的SIMUCAR,我们当时拿了一个浩瀚平台过来去改,其实当时没有量产的硬件,也没有所有量产的激光雷达,也没有所有量产的摄像头,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的想法,拼了一套系统出来。

  当时第一件事,先把L4基本的东西放到我们的自动驾驶应用上来,是在SIMUCAR上做的。我们最早是先原子能力跑通,我们当时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记得2021年12月底,31号的时候,我去北京,当时第一次去做体验我们的MP,那时候已经在科技园的一个固定路段,已经跑通了从城市到高速的一条路了。那个更多的是验证,那时候完全就是激光雷达,包括摄像头,用了Xavier的开发板。

  第二次到了2022年的年终,因为我们相关的硬件出来了,供应商有样品出来。那个时候我们开始把车上很多零部件换成第一批供应商的零部件。大家看到去年广州车展之前,我们用第二版迭代的那个环境,当时跑通了上海、北京、广州很多的固定路线,其实是在做一些泛化性,来看看同样的东西。

  然后我们的VP,相当于我们自己真正的量产车下线月份我们才真正具备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硬件环境,不管从整车,还是所有的零部件来支撑我们自动驾驶最终的量产。

  我们其实上纯视觉,大概上BEV这件事,是在去年的年底开始做前移的,当时其实不确定。大家得知道我上次讲过一件事,激光雷达一上来就比较棒,因为本身你也知道百度做L4,特别是激光雷达特别牛,因为这么多年积累。你知道纯视觉虽然跑了,但是纯视觉某些方面跟激光雷达还是有些gap。这个过程,随着你的纯视觉的data越来越多,你的训练越来越多,它的能力逐渐爬坡了。我们判断在那个节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激光雷达去掉?然后纯视觉的能力是不是能够跟激光雷达在相对比较准备件上,甚至可能有一些差别,但是未来我们坚信是可以通过数据迭代的方式快速提升的。

  我们当时是去年的12月我们上了BEV和Transformer,但是当时并确实要把激光雷达拿掉,因为那时确实没有信心,因为那时候纯视觉并不是跑得够好。不是说纯视觉不好,而是那个时候确实能力不够,数据也不多。后来我们开始车越来越多了,也开始自己做很多方法的东西,然后整个纯视觉提升比较快。大概到了今年的年初,当时我记得我自己在办公室想了半天,当时我自己的判断很简单,是不是要保留激光雷达?当时有两个策略,一个是保留激光雷达一段时间,等上市之后再把激光雷达去掉。在量产的时候我有两套算法,我还得估计到前面的激光雷达用户怎么办,我总不能说他装了两个激光雷达,结果未来不用了,那不是欺骗用户吗?有很多事情。所以当时也是个不容易的决定。

  当时我们做了很多的评估,特别是早期的时候,也预料到局部的有些体验是有下降的。因为纯视觉,特别当时没有占用网络的时候,有些场景是有能力的下降的。但是我们后来判断这条路是对的,你应该走纯视觉,你通过训练的方式,快速提升你的能力,我觉得这个不是个问题,不是个挑战。我觉得在AI的时代,大家应该都能理解这个事情。AI跟过去做软件不一样,过去做软件,软件一开始有bug,然后我一点点修bug来修好。

  AI时代不是,它出来是3岁,然后你回来训练它,它从3岁到6岁,然后再变成9岁,变成12岁,一点点成长,AI一定是生成式,它是成长式的软件。不是一个像我们过去一样,写一个软件出来,然后一堆bug出来,然后改bug。它跟bug没太大的关系,它就看你的算法。

  在纯视觉端,我们今后还会走下去。但是如果说未来智能驾驶或者自动驾驶这个发展突然在法律法规有所放开,未来什么样的传感器的配置是最佳的来解决在那个时候所需要解决场景的配置?我觉得要基于那个时候场景来看,只是我认为现在纯视觉在解决现在高阶驾驶所需的能力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个激光雷达。

  但是回答你说我们会不会有一些其他的方向,因为能力不断提升,传感器多了之后不是好事,noise太多了。你要知道这是一个偏差的叠加,每个系统有1%的误差,它是叠加的,不是一个说你1%,我1%,整个系统1%,不是的。你的传感器越复杂,对你整个判断反而越复杂,所以我们现在也在不断思考这件事情,多少传感器或者什么样的传感器配置是最安全,最高效,然后最好的?但是这个东西总是会有反复、迭代都会有,去掉加回来。但是激光雷达可能在长期来说,除非哪一天说一下子自动驾驶放开了,有可能还是得考虑,如果真的要实现非常高阶的完全L4的话,激光雷达可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还是我说的话,你需要什么样的场景?至少我认为在现在的用户我们能买到的车,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场景下,纯视觉已经足够了。但是你说未来如果法律法规放开,然后所有人都可以去干,在乘用车里面可以干自动驾驶,那可能是另外一种故事,我们可能去思考整个传感器的配置会不一样。

  1:对于极越跟宁德时代的那次合作。关于这个合作的一些细节,以及未来的规划是如何考虑的?

  夏一平:我们和宁德其实一直都有合作,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车里面用的是宁德电池。我们跟宁德未来的合作,其实一直都在做,我们因为还有新的一些平台,迭代的计划。包括我们和他们在其他的各个领域都会有合作,因为大家也知道,现在电池的发展也比较快,我们也是不断的希望有一些新的电池技术能够引入到车里面来,所以我们跟宁德除了这个量产之外,未来有一些新的车上也会跟它有一些新的合作。包括我们也作探索像宁德的换电,包括未来他们有些新的技术,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的车型里面能够作为首发上车,有这样前沿的合作,这个挺多的。

  因为我们还是比较看重车本身,我们不是说只做智能化,还是要把三电基本的底盘都要搞好。所以我们在三电技术上,也是比较关注整个技术的发展。

  1:极越曾经提到现在芯片的算力利用率已经明显过剩了。昨天晚上咱们提到极越01的高通骁龙8295的芯片算力大概是8155的8倍,极越如何将这块芯片的利用率往上提升,然后避免算力明显过剩的情况?

  2:在自动驾驶芯片上,现在大家都在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说有用单颗芯片的,有用四颗芯片的,也有用两颗芯片的。极越从去激光雷达这个到纯视觉的过渡上,芯片算力的利用率有什么变化?

  夏一平:第一个关于60TOPS怎么用,其实跟你讲8295TOPS不够,其实做大家知道做场景融合还挺废的。一个是语音的模型放在本地,这个基本上把30TOPS全部吃光了,很吃算力。大家不要吹大模型,其实大模型很吃算力的。千亿模型进车这件事情目前还是比较挑战的,大家不要一开口就是大模型,参数太多。其实我们现在在车上跑的模型没有那么大,但是它相对过去是个大模型。

  8295的GPU,一部分用来作为我们的GPU渲染。大家看到整个座舱,我一直跟大家讲,你用8295,开个玩笑叫此8295非此8295。你拿个8295的东西过来,把过去8155的东西放到8295上,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这是完全全新的芯片。我们当时用8295,完全正向去思考,你们看到现在的座舱为什么这么丝滑?它整个底座是一个Unity动态的,和现在所有的架构座舱不一样,所以才有这么丝滑的体验。

  我们一部分是渲染,包括包括像游戏做得这么好,Graphic做得这么好,CPU和GPU都比较吃,包括前端的云模型,这个吃的比较大。涉及到智舱预吊智舱那些,包括我们这几年谈到未来“舱”可以做一部分的“驾”相关的事情,ODA的范围会有限制,因为能力有限。所以基本上也够,基本上差不多,60Tops用得紧巴巴的,我们还是看着算力来规划我们整个产品的。

  至于你刚才说到的Orin-X,目前来看去了激光雷达跟去激光雷达之前,其实对整个算力有一定的下降,但没有非常大。因为上次王亮也讲过,我们现在还是有很多小模型在,这个我们也在迭代。但是我的方向是认为未来做智驾,一定不是算力越大,算力不代表算法,不代表你的软件能力很强,这个大家都理解,不是你放了四个Orin-X,1000TOPS就代表你很强。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科技公司不是只追求堆料,更多的追求工程的效率。我们自己内部也在规划,现在因为刚上市,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在算力上有些冗余,这也是安全的考虑。未来逐渐的迭代,我们在大家使用的过程中总结一些经验,如果确实有些GPU的可能性的话,我们也是希望能够从现在的500TOPS逐渐往下走。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优秀的科技公司应该有的诉求和追求,我是认为从长期来看是有可能性,比如说在未来单Orin也可以跑比较复杂的高阶智能驾驶,完全有可能。

  我从技术方向上,从整个的工程落地思路上,应该是走这个方向的。或者至少500TOPS不要往上加了,因为你再往上加,你的整个的功耗、成本各方面都往提升了。终于在这个时代你会发现技术会在很多方面,效率、成本方面对未来的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你技术不行,你就得用多算力,你技术不行,就得用多硬件,没办法的事情,其实激光雷达是其中的案例之一。去激光雷达非常挑战,但是我们把它去了,也在某种意义上,这件事情对于我们长期的迭代和演进一定是好事。

  另外一个讲到服务体验,我们三里屯的店不是因为调整,当时那个店只有一年的租期。我们挪到三里屯的另一边,基本上几步远。我们现在的门店大概有40多家,近50家的门店。到今年年底大概有100多家,明年的计划在我们会铺大概250家以上销售门店。一个是销售,然后售后我们也讲了,我们售后的体系搭的比较完善。我们也是直营跟授权都有,售后还是要铺开,保证大家用车不要服务跟不上。

  销售这块大家也知道我们其实也是非常年轻的企业,什么时候开始开店,所以大家很多人吐槽我们,大家不理解我们,我们真的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开着飞机修飞机”。很多个月前,有的时候这对我来讲是很难的决策,你说提前开店,那么多店开在那边,你又没有车,空置在那边,对品牌的压力很大。然后开了,你也没有量产,只能放工程车在那边,也会有影响。因为开店成本还是非常高的,大家也知道我们品牌调性也是相对比较高,所以我们一般也不会开在特别差的商场里面,基本都是比较高档的商场。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其实是非常难的决策,毕竟我们不像理想已经走过那个阶段,它任何开一家店就会有车放过去。

  我们三里屯店是去年年底,L+Mall更早,差不多2021年1月份,那个时候放门店里面车都是模型车。实在没有办法,但你不能不开。在我做极越的过程中,永远都是在纠结,很难。你说不开店,你怎么宣传你的品牌?用户认知怎么产生?

  你说过早宣传,又会出现一个问题,你没有产品,大家都再说你PPT,永远是这样。啥时候能够出来?什么时候能够交货?默默忍受,确实没办法跟大家诉苦,也没必要去诉苦,永远在过程中都是纠结,全是纠结。但是没办法,该做还是得做。我们第一家店是在陆家嘴L+Mall,这边是特斯拉,后来特斯拉搬走了,现在换成沃尔沃了。

  第二家店在L+M临街的,大家可能也看过,在陆家嘴。然后在深圳,第三家店在三里屯。三里屯太古里以前是挺难的,这是三里屯太古里第一次有汽车品牌入驻,完全大家对于品牌,对于产品、理念的认可。我们知道进三里屯这件事情,对于我们品牌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家知道对外是挺难,比如说你去谈商铺的时候,是很难拿着道路好的位置,真的有好的商铺,根本不理你,人家觉得你是谁?

  因为我们三里屯,我们整个三里屯门店在全球国际上拿了很多的设计大奖。正因为这件事情,让我们整个品牌的提升是非常大的,而且有了这个之后,其实我们再去其他的商圈谈的时候,大家会看到你在三里屯核心街区都有一家店,就可以知道我们还是有实力的。接下去对我们进入其他的商圈还是有帮助的。

  创业过程中,永远有很多的决策不得已不去做。你看我们什么时候才把门店的工程车全部换成量产车?也就是这个月的月中,之前你们看到的工程车,你们看到的跟现在的量产车状态完全不一样。第一款车一直在迭代,甚至到后期的很多阶段,我们都在迭代,从座椅到我们认为需要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东西。大家可能这两天到店里面看到量产的车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也有Nappa、内饰,整个座椅所有的东西我们做了升级。大家给我们很多的反馈,我们都听进去了。我们所处的环境跟我们自己所有的资源,跟外面很多其他的公司是不再一个level上面的,我们也是以小搏大的过程。这个过程我非常接受,其实昨天晚上有很多媒体老师跟我沟通,给我提了很多意见,我也非常认可。

  对于我来说,我站在我的角度,很多意见都是非常中肯的。站在我的角度,我可能更多的思考,现在的外部环境跟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所有的资源,什么样的战略跟策略是最好的打法,也许不一定跟大家每个人想法是一致的,但是现阶段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不一定是最优的打法,我只能说在现阶段会考虑到很多。我们可能很多事情都必须同时做好,而且很多事情对我们来讲都是0-1。他们说车终于造出来了,我说这不是0-1,这是0-0.1。因为为什么?你不仅要把车造出来,你还要把车批量量产,你还要供应链稳定,最后讲的是体系化的问题。你光有把车造好了,然后你产能跟不上也不行。你订单接得多,门店服务跟不上也不行。这本质上都是非常体系化的能力,站在我的角度,我们还是在考量,一个是考虑自己内部的资源,另一个我们也在看外部的竞争环境,怎么保证我们自己在长期的竞争中,虽然是一个相对的后来者,怎么利用我们的自己的优势,在未来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夏一平:下一台车已经量产,明年也会交付。下一款车,把大家所有的反馈我们都会听进去的。

  我觉得我们其实挺难的,从做这件事情开始的第一天,其实,也不是说命题作文。就是你看到趋势在,但是你希望在这个趋势里面,成为一个领头的。我觉得不是从市场地位来说,更多是从趋势从方向来说,就是我还是一个观点,2021年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当时我坚定的认为2023年一定是智能汽车分水岭,当时有这个想法也很简单。当时我看到智能汽车的芯片的算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正是算力的提升,所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过去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功能,用一些demo拼凑的方式做出来,现在可以非常原生的在车上实现了。

  这两个芯片,我觉得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就跟当年,我上次也说过,如果你去类比很多的行业。就是你从手机看到车,再看到云端,这三个技术的发展,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你们可以仔细的翻阅一下当年iphone为什么推出,就是因为iphone当时有个芯片。如果没有那个芯片,它也做不出。没有那么多芯片支持iphone在那个时候的显示、设备、外设,所有的支撑,它也做不了。

  然后你看现在大算力,为什么一下子突然出现了open AI大算力,也不是因为突然。其实是因为服务器云端的算力,GPU已经到了恐怖的,算力的能力,已经能支撑过去复杂的算法带来的算力需求,而且能够在体验上达到非常快速的响应。车机也是一样。大家知道在8295,特别是在8295出来之前,车机的算力是远低于iphone的。8295是唯一的第一颗在车上算力跟手机打平的。第一次,汽车上第一次。

  所以,因为你知道2021年们个月份,整个行业里面,基本上没有人用8295。所以我们很幸运的,你说我们那时候怎么可能会抢到高通首发呢?因为还没有用呀。大家还在想8155或者是双8155呢,都在讲这个事呢。因为那时候8155刚刚上市没有多久,还是挺火的。那时候我们就坚定不移的选择8295这条路。

  所以我觉得,不是在新能源里面杀出一条血路。我觉得从今天开始,就像过去新能源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油车跟新能源汽车,我觉得从昨天开始,整个行业,而且我非常坚信媒体老师们可以看我们车,开一段时间,是回不去的,我非常坚信,从昨天开始,整个新能源的行业,会分为纯新能源汽车跟智能汽车。因为你要知道,它对核心的技术能力的掌握的要求,已经不一样了。一个是科技公司主导的,有着对算力对算法核心掌握这些能力的公司在主导,一类是过去的,对三电对传统的机械性能公司主导,这一定是发生分水岭式的变化。而且我觉得智能汽车未来,高级别智能汽车在整个市场里的占有份额是非常低的。我不认为我们杀入了一个特别红海的战场。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跟谁竞争,我们要杀谁?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到那时候,我只能说,如果你们要问我要跟谁对比。最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定义我们要杀死谁,我们只是定义要跟谁打一仗。从2021年我们定义这一款产品的时候,我们从始至终,就想跟特斯拉打一仗。不是我们要蹭他,真的就是这个产品定义。从我们最早想干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把轴距做到3米,为什么要把车身做到4.85米,这里面有很多的思考的。因为特斯拉MODEL Y是4.75米,轴距是2890。

  当时我们想得很简单,操控、续航、加速我们不能比它差,事实上我们综合分数比它要好很多。空间不能比它小,内饰不能比它差,智能化一定比它好。也就是如果看我们整个智能化的车机,比它大一代。所以我们的车在设计上,尽量保持克制。不能做太大,因为如果做太大,就TA偏了。目标用户偏掉了,抓不到用户了。

  你看过去中国有很多的企业说要挑战特斯拉,但是特斯拉一个月还是卖几万台。大家说你怎么卖那么贵?特斯拉那个MODEL Y卖29.39万,还是卖得很好。一个月三四万台。当然我不是盲目的对比,确实特斯拉有它的品牌地位。我只是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我有目标有野心,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真正的去跟它PK,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想做的事情,这个PK是全面的。从技术,各方面的对接,跟他们PK。这个是我们从2021年内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大家都想对标特斯拉,但目前还没有人能撼动它的地位。特斯拉的还是能卖那么高,毛利保持这么高,还能卖这么多台。我觉得其中是有原因的。我觉得我们自己做产品,也不要每次出来说我把价格订得很低,去拿很多订单。但是你发现拿订单,都不是特斯拉关心的,也不是特斯拉想要的。还是产品定位要跟目标用户要匹配。

  我坚信好的产品,就是怎么来定义性价比,我相信我们的智能化水平定义成我们的价格,它性价比在现在行业里面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说,要从新能源角度去对比,比三电,比家用性,那跟其他的去对比,我觉得我们也不弱,比如我们操控性,大家看我们车子的操控性、加速、续航,我们也保持在领域里面不要落后。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把我们最强的智能化做到最大,也没有想杀死谁,理性竞争。

  夏一平: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第一个,这个定单我今天早上刚刚起来,还没有来得及看,今天下午要看。

  我只能告诉你,昨天有很多人跟我说,大家都退定。因为我们之前拿了很多小定,我们其实一直在做,怎么说呢,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讲效率。营销也讲效率,营销效率很简单,花一份钱,可以拿到多少用户。

  大家也知道我们团队还是非常有经验的,当然也像你说的,我们经常做不寻常的事情,我们21年6月1号开发部会,22年也开了发布会,经常干一些事情,大家觉得这个公司神经病,脑子有问题。当然很多人对我们都去,特别是动画片发布会,大家都知道,整个行业快把我们都封掉了。

  大家可以知道,营销就是这样子的,营销不分好坏,只要传播。其实昨天发布会很难,因为一个发布会,当你想要快速表达自己的时候,其实挺难的。但是我告诉你什么叫成功,你发一个朋友圈,有人跑过来问你问题,证明我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已经被我get到了。

  早期建立认知的时候,是非常难的。就像刚才那位老师问道,说你们品牌切换,其实挺难的。我们9月19号,才切到极越。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昨天,我们昨天在微博汽车热帮冲到第一名。我们微指数昨天超越特斯拉。很多背后流量的打法,是不一样的打法。

  就像我们昨天晚上大家看到,其实我们直播,昨天我的直播间,最终有500多万的播放。很多玩法,其实在我们眼里看,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我们比较讲究最终的效果。就像昨天的发布会也是一样的。有时候你们去讨论我,争论我骂我的时候,我觉得我心里是开心的,因为我觉得你们已经关注我了。不骂我就不对了。至少你会说,我要去门店看一下,这个车怎么样。不管怎么说。

  另外一个关于订单我觉得是这样,我看蔚小理,就像我们早些919出来的时候,其实品牌切换是非常难的,真的很难。这一仗,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难的。从9月19到现在40天。前两天我还在内部讲,大家经常会说,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这个声音,我说很多事情是水面下的。因为我们比较讲究效率,私域的事情我们讲得比较多一点。

  另外一个我们讲究传播效果。效果为王。能记住我,说明我们品牌迈出第一步。品牌营销,可以正向营销,可以反向营销。我一直跟别人讲,不要担心别人骂我们。骂我们就两件事,第一个,如果骂得对,我们就要去改。骂得不对,只要不人身攻击我们。一个也是在促进我们的思考。

  订单我觉得,我大概讲一下,因为我还没有看。你们可以去门店看一下,我们门店肯定是爆满的。因为我们今天所有试驾车,前两天已经全部到店了。我们真的是上市即交付,上市即试驾。所以所以今天所有的门店都预约满了试驾的人。我就讲两个事吧。因为之前919开始接小定,然后中间大家知道,有其他品牌上市,做了很低的价格,其实我看了一下,很简单,它上市对我定单没有任何影响,基本没有产生任何的退定。只能说明一件事,我的目标用户,不是一个层次里面的。

  第二昨晚发布会之后,我们也没有退单。之前的小定是多少,还是多少。虽然现在很多老师过来跟我说,我也不知道网上怎么说的各种退定,我跑去看一下数据,没有大规模退定呀。这种事情就是这样,你不用去看,我也不知道现在大家是嘴上快乐还是什么,非要打一个字,才觉得舒服。我们昨天也看到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我们昨天,还是单日,因为九点钟之前,其实我们小定,大家知道的。因为它是叠加大定的。基本上大定+小定,便宜1.5万。你说谁愿意把这个优惠给扔掉呢?还要再叠加其他的各种各样的优惠,其实优惠是很大的。

  1:极越曾提到,之后重点要迭代,要像养孩子一样养AI。想问一下整个之后的数据闭环也好,整个的数据中心的储备,还有我们的算法研发,整个这一套体系,现阶段和未来的建设的计划。

  2:占用网络和EBV+transformer之间的结合,具体是怎么做的?

  夏一平: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解答,大家知道我们当初做这件事情,就是因为看到了未来在智能汽车时代,竞争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硬件竞争,而是对算力的竞争。这方面我也不用多讲,因为我们是百度合作。其实阿波罗过去很多的积累,不管是研发工具链,包括算力的这个事情上,大家也知道,百度是全中国最大的算力储备的AI公司。所以这方面对于我们来讲不是特别大的挑战,因为不管是从数据闭环的各种链条上的技术还是工具,还是所需要的算力,对我们都不是挑战,因为我们是有百度支持的,而且我们整个技术的研发,技术设施上依赖于跟他们的合作,这个大家不用担心这件事。我觉得可能最不用担心的是我们了。

  第二个问题,你问到去不去激光雷达,我上次也说过,其实没有去与不去,而是在于工程实践过程中,什么样的方式最优的解。对于技术团队来讲,永远没有最正确的方案,只有最优的方案。我觉得真正评价的标准,对于智驾,最终还是要用服务体验来评价。不管白猫黑猫,你也可以用激光雷达,没有问题。只要你撑得住成本,或者是扛得住算力,没有问题。就是你做出来体验,如果跟其他的车一模一样,也没有问题。或者你也可以用更少的,像特斯拉用更少的传感器,但是实践出来的能力,跟有很多很贵的传感器、算力做出来的一模一样,只要体验好就行了。我觉得最终还是要用体验来衡量。我们这方面非常OPEN。

  我们就在工程实践过程当中不断的迭代去看,是不是过一段时间,这个可以干掉了。我们也有减少毫米波雷达,包括减少摄像头的规划。应该在第三款车上你们会看到,我们会有一套完全全新的传感器的架构,可能会比现在更精简。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OCC,站用网络,其实主要还是解决障碍物识别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我们过去是基于高清地图来做策略性的智驾。高清地图最大的问题,当深度不够的时候,没法快速,比如这边拆了,加上了一个东西,建了一个路障,而且这个路障是异形的,不是你训练范围之内,这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你依赖高清地图,它没有及时把这个路障标记出来,就有可能,因为这个路障的出现,就出问题了。

  占用网络其实更多的解决,它把路障的识别更通用化。昨天也讲了,它对于障碍物的识别,更多是比较通用的,它能告诉这个车,是不是有障碍物,你能不能过。但是在网络上说识别这是一个什么东西。这是机器还是挖土机。那个还是要靠视觉来解决的。

  我觉得上站用网络之后,它更大的意义是来补充去掉激光雷达之后,有一些体验下降的,特别是对路障的识别这些通用性的问题。

  第二个它更容易泛化。我还是这么讲,AI一定要讲泛化,如果不讲泛化,我不认为这是一个AI,说白了还是基于策略的算法而已。就是AI一定是可以泛化,泛化的意思是你可以用一套算法来识别各种路障。而不是每个路障都要圈一遍。它其实是有更加通用更加可泛化的能力。

  就像站用网络一样,它只要在路上识别到任何的路障,它能告诉你这是一个路障,你要停下来绕过去,但是其实我不一定非得知道是猫还是狗。但是猫跟狗要不要识别呢?在图像上能识别出来,你会觉得很牛,这个视觉识别能到这个程度。这个我们也会去做。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做得非常精细了。大家开我们车应该知道,我们整个3D的实时还原渲染系统,那个已经渲染得非常精细了,这个我觉得要跟大家讲一下。它更多的是OCC增加安全性,对系统识别道路上的临时障碍物,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会逐渐的摆脱一些过去对高清地图的依赖。

  就像刚才讲的,突然这边挖了一条路,也不是放了标准的路障,你识别不了的就完蛋了,所以这个是从安全性角度去考虑的。

  夏一平:先回答你的价格,我们价格其实没有那么贵,我们24.99万。昨天晚上我跟另外一个团队复盘,我说没有清晰的告诉大家车的权益怎么抵扣。其实这个确实设计得,今天下午还会复盘这个事。

  你看我们头号玩家是一千抵一万,我们还有昨天的膨胀的五千抵一万,这两个是叠加的。其实邀请好友送五千这个事,也是路子,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所以基本上终端有两万的折扣。所以这辆车的价格,实际上是22.99万。再加上我送你的直流充电桩,7000瓦的,7500块钱。你们没有好好看我们的权益。我们那个车,真的我们是踏踏实实给用户送权益的。所以我为什么说退小定的人没有很多呢?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一个理财产品。因为我们昨天晚上九点钟就没有小定定单了。现在再也没有人能享受到一千抵一万加五千抵一万这两个折扣的叠加了。所以基本上你看每一台车,你可以直接算便宜两万。

  我们未来六个月之内,一定会有更好的计划给到大家。因为如果你想,你是一个极客玩家,你现在1.99万买断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我觉得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想未来说,这六个月我让你尝试了,你未来想用。那如果,比如说你不是在我们开通的城市,或者不是经常用到的城市,我们希望用户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你为我覆盖的区域付钱。比如我今天去这个地方出差,我想用一下PPA,那就你为未来三天付钱就行了。我觉得订阅更能体现出用户的价格。其实本质上,其实在中国,就像我花三万九千八,用到现在都没有用上,那就很不对了。或者以前有人卖,比如你只能用高速NOA,那你平时你有多少时间开高速?你实际上花了这个钱,买了一个平时只有10%或者是20%的时间用的东西,你觉得划算吗?你肯定不划算。

  1:现在市场中26万的车型,已经有900伏或者是800伏,为什么在极越上面,后续有改进的过程,没有考虑过这个技术呢?

  极越01上,我们觉得第一,我说实话,我们做产品比较理智,我是自己拿了800伏的车,每个月都会跟400伏,在全上海随意的点去对比充电效率,其实没有明确的差别。我认为用户现阶段在找800伏电桩所浪费的时间,会比你去找一个400伏充电,花的时间还要更多。我觉得不是我们不做,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整个市场里面,在今年或者是明年,整个800伏,在所有车型里面的排名大家就知道。我觉得所有的事情是这样的,还是跟网络有关系。当然我们也在做这个事,只是我们觉得什么时候推出,是更好更适合用户的。

  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思考。过去大家知道,最早的时候开始玩充电,是OPPO,当年非常有个有名的广告语,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但是大家得知道,这个事情是有前提的。电话的快充,是不依赖与电力基础设施的升级的。也就是说我给你一个快充头,随时就可以用,所以它可以瞬间普及用户。

  但是800伏不一样,800伏是严重依赖电力基础设施的升级,它没有办法做到瞬间覆盖全中国。所以这里面是个时间点的问题,不是我们不做。我们自己接下来还有全新的平台,都是基于800伏去做的。这个800伏是什么价值呢?现在在我看来,就是我们自己看来,碳化硅的价值远超过800伏。大家知道碳化硅对续航提升非常大。然后800伏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是快充。但是快充现在普及率又不高,你去全程找800伏的时间,可能浪费的时间,跟你直接找一个400伏充电,现在我们车,正常120千瓦的充电桩,20%的到80%,也就25-30分钟左右,你去找到800伏的桩,也不一定能上到那么高的功率。我们实测下来,可能也就差个5分钟左右。因为毕竟你也上不了那么大的功率。我们是实测的。我不是拍脑袋做事情的,我就觉得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你拿一台800伏的车,在上海随机找充电桩,可以去试一下。现阶段我们认为真的对续航提升高的是碳化硅。

  夏一平:这个问题很好,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中位价吧。还有更便宜的。也有更贵的。

  夏一平:我们有很多规划,等我们过一段时间,我们还是比较年轻的企业,还需要大家给我们指点。等我们把一些东西考虑好了,再跟大家讲一下我们未来的规划,我们有很多的规划,做平台等等。下一个技术日,我们会给大家讲讲各方面的规划。就是这一段时间我们更加聚焦在,先把01上市做好,交付好。希望大家理解。

  800伏的事,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不是我们不做,我随时可以做,只是什么时间这个产品推出,因为我觉得,如果现在上了,按照现在其他的车型做法,800伏堆上去,一点价值都没有。就是它给用户带来的价格跟你付出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大家关心的,充电很重要,我认为800伏一定是个趋势,谁不想充电快?但是这个趋势的前提,是在你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能力,便利性可以提升上来。我还是这个逻辑,当这个事情严重依赖于基础设施升级的时候,它不是一个快速的东西。它一定会有限制。所以这时候还是一个体验的问题。只是我现在觉得800伏的体验,为了那五分钟的体验,付五万块钱额外的成本,真的有点不太值得。最后,我觉得大概都应该花钱买智驾,买个智能车,不被淘汰。谢谢大家。

智能汽车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智能汽车:

  • 下一个智能汽车: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智能汽车 极越CEO夏一平:极越01重新定义智能电动车 (05-26)
    普通智能汽车 汽车产业变革下半场智能汽车如何开新局 (05-26)
    普通智能汽车 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 (05-25)
    普通智能汽车 浅谈汽车行业的6大趋势(2023年) (05-25)
    普通智能汽车 汽车行业未来趋势 (05-25)
    普通智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05-24)
    普通智能汽车 新能源品牌的未来(新能源汽车未来会怎么发展) (05-24)
    普通智能汽车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05-24)
    普通智能汽车 奥迪未来新能源汽车价格 (05-23)
    普通智能汽车 新能源车价格一览表新能源汽车价格表 (05-23)
    普通智能汽车 纯电动汽车价格电动汽车多少钱一辆 (05-23)
    普通智能汽车 智能轿车让新势力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05-22)
    普通智能汽车 智己L6上市权益价1999万元起比小米SU7更香 (05-22)
    普通智能汽车 2015年成人英语三级作文范文:城市里的汽车 (05-22)
    普通智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车标:绿色出行的新标识 (05-21)
    普通智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车标:绿色动力的象征与品牌魅力的… (05-21)
    普通智能汽车 蔚来汽车标志是什么样的 (05-21)
    普通智能汽车 智能交通 前景广阔 (05-20)
    普通智能汽车 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05-20)
    普通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或将引发交通系统变革多方力量推动智… (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