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民老婆“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死”事件发酵三天后,小米官方、遇难者母亲和雷军先后回应。
简单来说,小米官方还没拿到车辆,所以暂时给不出任何结论;遇难者家属表示小米调查组始终没有和自己联系;雷军发文称小米方面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还没有办法回答,但也表态“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这次事件,让我想到了7年前的电影《升级》,这部影片由雷·沃纳尔导演,豆瓣评分8.2,品质和口碑都不错,电影背景设定在人工智能时代,格雷和艾莎这对情侣去拜访科学家艾伦,参观体验了他设计出的人工智能芯片STEM。
回家路上,格雷和艾莎所乘坐的汽车开进了暴徒聚集的贫民窟,在那里两人遭遇袭击,艾莎被歹徒开枪打死,而格雷则身受重伤下半身瘫痪。
生活要继续下去,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想要给爱人报仇的格雷找到了艾伦,植入STEM芯片,就此重新站起来,智力、体力、反应能力都大幅升级,他开启了调查和复仇之路。
可以说,《升级》是对近未来的预言,里面情侣乘坐的极具科幻感的汽车,像极了特斯拉新款车型Cyberttruck(当然,马斯克好像承认过说外形设计借鉴了《银翼杀手》),而车内的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当下的智能车辆基本已经全部实现了。
电影里,格雷和艾莎去艾伦的豪宅时,乘坐的是艾伦的汽车,他们自己的智能车跟在后面抵达目的地。离开时,两个人搭乘自己的车,简单输入目的地,车辆就能带他们回家,全程智能驾驶。
所以影片中两个人都在乘客舱里,不需要在驾驶舱操作汽车,甚至小两口聊天聊到兴头上,还开始了亲密举动。
然而,很快他们发现车辆偏离了原定的目的地,不但越开离目的地越远、速度也越来越快。
两个人开始和车辆的智能系统互动,要求车辆回到原定目的地,哪怕停车也好,他们已经感觉到车辆不太正常了。然而车辆不但没停,反而迅速提速,两个人想切换成人工驾驶也失败了。
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格雷将艾莎推回座椅,系好安全带,接着车辆失控翻车,两个人虽然幸免于难,却马上遭遇歹徒袭击,最终酿成惨剧。
如果高速上的三个女生没有依赖智驾,而是始终握紧方向盘自己驾驶,看到施工路牌时就警醒减速,大概率可以避免惨剧。
如果电影里情侣不是乘坐智能驾驶汽车,而是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传统汽车,就不会开进危机重重的贫民窟,艾莎就不会命丧枪下。
就和电影里的智能驾驶不能完全依赖一样,回到小米SU7事件,捡重点说。4月1日晚小米汽车的六点回应中,第六点明确指出,小米SU7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之间。这个功能和行业同配置的AEB功能类似,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用人话翻译过来就是,小米智驾识别的障碍物有一定限制,比如事故中突遇改道、水泥桩等障碍物就没能识别,但这些在日常驾驶中会经常遇到,进而说明智驾不能完全代替驾驶,只能作为辅助驾驶,对于路况和障碍物的判断,依旧要依赖人眼,而不是电脑和机器。
“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小米智能驾驶团队发布了4个重大版本,从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到城区NOA,再到无图城区NOA,最后到端到端全场景自动驾驶,完成了我三年前对他们提的要求,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阵营。”雷军曾在今年年初的直播中透露。
在最近举行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雷军称,”任何一辆小米汽车现在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
“端到端”是不是代表着出发地到目的地?“自动驾驶“是否意味着无需驾车人手动参与?
7年前的电影《升级》,是对这次的小米SU7事件的预言,就算科技再怎么先进和智能,人也不能完全依赖智驾,还是要掌握车辆控制权。但品牌方和媒体的宣传,却一再强调智驾的优势,而回避智驾的短板和危险性。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有很多观点。有一种说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了交通事故开始找车企了?”这种观点显然是偷换概念,如果是完全由人操控的传统燃油车,自然是人的责任,但这一次是有智驾的新能源车,消费者买车花的钱包含了智驾服务,难道不应该享受“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出了事故难道不是车辆本身技术不成熟、车企和媒体宣传的责任吗?电影《升级》亦是如此,在自动驾驶已经普及的时代里,当车辆系统失控,难道要怪情侣俩没有自己开车吗?
希望这次事件能给其他拥有智驾车辆的车主敲响警钟,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方向盘就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