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大宋txt新浪近年来,在技术突破、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法规、核心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生产效应等有利因素驱动下,割草机器人行业正在迎来快速进击的窗口期。值得注意的是,“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出货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20万台量级,标志着割草机器人正式从“埋线式”迈入“无边界”时代。
同时,“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市场竞争涉及多个维度,最主要的包括技术、渠道、品牌、供应链和全球本地化能力五项。具体在技术端,PTK+视觉融合为割草机器人主流定位避障技术路径,九号、松灵等企业已布局。
欧美有着源远流长的“草坪文化”。北美和欧洲各约有8千万块-1亿块家庭草坪,平均面积在500~2000㎡。根据相关资料,欧美80%的家庭参与园艺活动,平均在草坪和园艺活动上的花费$616/家/年,并且消费意愿和技术接受度更高的千禧一代,正在成为不容小觑的园林重要消费力量(占30%)。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割草机器人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当前,草坪除草主要有雇人割草、购置割草机自用、购置割草机器人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例如,专业人士操纵割草机更加熟练,并且面对室外复杂环境可以随机应变,但可能存在要求执行偏差和潜在安全风险,而相较雇人更便宜且可有效避免家庭安全问题,购置割草机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和设备维护费用。购置割草机器人能够较好执行用户指令且工作效率高于人工,但在面对不同环境时灵活程度不如人工,定位技术也可能会导致私人花园的图像或者信息泄露,同时目前产品形态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用户体验仍有提升空间。
现阶段,全球大概约2.5亿个花园,其中约60%需要自己割草,而割草机设备平均使用年限为5-8年,每年市场大概会新增1800万台割草设备需求,预计到2030年左右会突破500亿美元,欧美合计约占85%。从区域分布来看,北美(美国+加拿大)的割草机器人渗透率仅有1%,欧洲综合约20%,其中北欧四国的渗透率最高达40%,其次德国、瑞士约30%,南欧市场渗透率在15%。
同时,美国及多数发达国家都设有私人草坪养护的法律法规,如加州当地法令规定,草坪的草不得超过4英寸,否则将面临罚款的惩罚,因此草坪修护设备是欧美家庭的刚需用品,对割草机器人需求量大。
近年来,在技术突破、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法规、核心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生产效应等有利因素驱动下,割草机器人行业正在迎来快速进击的窗口期。
首先,在技术突破方面,以导航与感知技术为代表,RTK(实时动态定位)厘米级定位技术结合视觉SLAM、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显著提升了路径规划精度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而RTK-PPP技术结合RTK与PPP的优势,既能实现高精度定位,又具备广泛的覆盖范围,同时可大幅减少基站建设成本。此外,AI算法优化和续航能力提升也大大提升了使用体验。
其次,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传统的人工割草需要付两种费用,一是割草本身,二是草屑处理,割草机器人可以选择提高割草频率从而将草屑当养料而不用单独收集。
以美国为例,美国园林工人绿化时薪在2021年提升至17美元/h,考虑到22年以后通货膨胀,目前工作时薪按20美元、每年绿化24小时来算,全年花费接近1000美元,倘若花园面积更大带来维护时间,发达地区将超过1500美元。如果自己割草,单台手推式割草机价格一般在500美元左右,使用周期5-6年,年适用成本不到100美元最低。割草机器人则分埋线随机割草和无埋线自主规划割草两种类型,根据割草面积大小、价格也会有所上扬,入门级价格在500-600美元,中端800-1500美元,高端2000-5000美元,按使用周期5-6年来算,年成本介于自己割草和雇人二者之间。
最后,受益于核心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生产效应,割草机器人的成本和售价不断下降,比如早在1990s,Husqvarna推出的首款商用机型售价高达8000欧元,而如今家用割草机器人价格能低至1000欧元。
3、割草机器人正式从“埋线式”迈入“无边界”时代,并且成市场全维度的竞争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销量达到180万台,实现规模化起量,中国品牌占比超过30%。值得注意的是,“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出货量首次突破20万台量级,标志着割草机器人正式从“埋线式”迈入“无边界”时代。
作为一种新兴消费品,“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市场竞争涉及多个维度,最主要的包括技术、渠道、品牌、供应链和全球本地化能力五项。
4、PTK+视觉融合为割草机器人主流定位避障技术路径,九号、松灵等企业已布局
具体从技术来看,“无边界”割草机器人作为一款智能化产品,最核心的技术竞争点体现在定位和避障能力上——导航定位决定作业范围和稳定性,避障与路径规划则影响安全性和基础用户体验。目前,主流定位避障的技术路径为RTK+视觉融合,RTK+视觉融合技术加入视觉模组较好解决RTK技术信号不稳定的问题,3D激光雷达技术产品力较强但成本高。
当前,九号、松灵等企业已布局。例如,白马科技Sunseeker通过OPE的业务对场景积累了深刻认知,在第一代无边界产品中就首创RTK+视觉双目融合技术,Elite X系列进一步提升性能实现毫米级路径规划,2025年新增激光雷达+AI视觉的产品。
松灵Mammotion推出的首款割草机器人采用GPS+RTK定位,LUBA系列升级为RTK+3D视觉融合方案。九号的首代Navimow H系列采用EFLS 1.0(RTK+超声波),i系列升级为RTK+单目视觉,2025年推出的X3系列升级为三摄像头系统(300°广角)+VIO里程计。追觅最开始的AI系列就采用成本较高的激光雷达技术(禾赛JT16),A2系列融入了AI视觉+3D感知系统。(WY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