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商报】人工智能工作都干了人干啥?正好大把时间来享受你怕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20 16:11:14 | 【字体:小 大】 |
青苹果算牌器潘建伟院士:“每一次的工业革命的结果,都是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人类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不用担心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洪小文博士:“今后,你可以让机器人来为你做很多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但是人类的意识非常复杂,这是人工智能没有办法复制、模仿的,这其实也给我们更多时间,来做一些有创造力的事情。 ”
昨天下午,由中国科技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在中科大西区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计算机、量子信息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跨界合作,通过主题演讲和专题讨论,与现场500多位合肥高校师生和高新区代表分享、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新未来。
“近两年,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让人工智能远比以前更强大,但人工智能更像是人负责逻辑思考的‘左脑’,而它只有与人负责想象力、创造力和意识的‘右脑’相结合,才能带来‘超人’般更加强大的智能,最终做出人独立做不到、机器也独立做不到的成就。”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说。“
洪小文还表示:“我不会去担心机器拥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研究人工智能是希望它能够为我所用,并且完全可控。”
在主题为《神话、哲学、互联网与未来》的演讲中,潘建伟院士从孙悟空的筋斗云和分身术,讲到量子通信的未来展望。他表示,未来通过量子通信的发展,能够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并形成完整的量子信息通信产业,而量子信息的研究也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未来,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大面积取代人类的工作,我们会不会担心失业?我们还能做什么?“如果人工智能把我们的工作全做完了,那我们就用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就好!”潘建伟院士笑着说。
“量子通信卫星是一颗科学实验卫星,我们中科大主要负责量子通信卫星的科学应用系统,上面的有效载荷,比如光源、探测,还有地面站等,上面的科学设备都由中科大研制。 ”潘建伟介绍说。在昨天的“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告诉记者,量子通信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在7月发射,今年夏天,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就会迎来它的“新伙伴”啦!而如果该卫星成功运行,中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