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通信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
相关文章
 全屋智能是刚需吗?装修时你…
 智能医疗助力慢性病管理 第六…
 【黑马早报】李佳琦深夜发文…
 深市上市公司公告(2月16日)
 【黑马早报】北京证券交易所…
 “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用…
 国产手表哪个牌子好?新手必…
 天王表属于什么档次?位列国…
 国产手表什么牌子好?ROSDN劳…
 一表双芯 都是中国心?某手表…
 在国外销售最好的国产汽车这…
 新华全媒+丨我国超14亿台智能…
 知乎盐言故事《洗铅华》改编…
 怎么选购智能电视机 选购智能…
 深康佳A:本公司的智能电视…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卖遍全…
 汽车板块强势领涨!“遥遥领…
 中国汽研:构建行业领先的智…
 智能网联汽车角逐 四川“跑”…
 产业腾飞智能汽车重点产业如…
 武汉经开区组建智能汽车软件…
 机器人编程教育加盟将是投资…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源猫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为…
 临沂:机器人教育乱象:培训…
 国内机器人顶级教育培训机构…
 什么是人工智能 (AI)?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
 日本一公司研发出用人工智能…
 实现人工智能的引擎是什么 实…
 人工智能是什么你真的了解人…
 北交所上市公司建邦科技新增…
 85英寸电视!深度体验年轻人…
 海康威视:2023年10月21日投…
 航宇微:有关公司客户合作情…
 iPhone15 Pro Max拆解:物料…
 信息提交成功!
 重点收藏!国内外BI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工具有哪些?值得…
 数据分析师经常用到哪些好用…
 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40 文心一…
 创造历史!箭牌家居智能马桶…
 市相丨顶固集创联合图远行至…
 广交会的“一带一路”新航标…
 智能头条@SSHT丨智能家居创新…
 展区升级!广交会新能源车加…
 国产手机品牌成另一个三星无…
 逆势爆发!小米Q3市场份额创…
 不止 iPhone 15 Pro这些用钛…
 中国信通院:8月国内手机出货…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制造网 >> 智能家居 >> 正文
高级搜索
全屋智能是刚需吗?装修时你会考虑全屋智能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22 18:22:05 | 【字体:

  铅酸蓄电池行业智能家居,数字家庭这个概念,最早还得追溯到世纪初的比尔盖茨提出的智能家庭计划;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幻电影和动漫,也记载了先人对人类走入智能化时代的一些预判。对于我的同龄人来说,智能家庭,智能家居最早来源于叶永烈老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和日本科普动画片《咪姆》。在《小灵通漫游未来》里,未来市的市民们给小灵通展示了21世纪一个全面智能化的城市和家庭大概是什么样。里面的香烟盒一样的电话机、智能天气预报、人造肉、自动驾驶的飘行车、自动化城市管理,在半个世纪后几乎全部变成了现实。

  回头看先人们对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居的想象,再看看如今成千上万的智能产品,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一个框架性的问题:我们所想象的全屋智能家居,是一堆可以通过手机操控的智能产品?还是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我给一点提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家设想为一个迷你的小城市,我们作为市政府,做事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看到什么产品或者方案就先买下来,局部先智能化,比如我们先解决电力智能化,再解决交通智能化,或者解决污水处理智能化;

  第二种:由市政府请顾问团队做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整个城市面临的智能化场景,选出最适合该市的场景,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问题。

  明眼人也知道,第二种显然具有合理性,因为全市智能化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基础设施智能化不可逆也不能互相打架。所以必须要从底层规划城市的智能化场景,分步骤地推进实施。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城市如此,规划全屋智能家居也如此。别说智能化场景这么复杂的需求,就说一个120平米的家庭的网络质量优化,就涉及到:宽带带宽采购、全屋设备连接方式评估和有线网络预埋、无线网络规划(吞吐带宽、信号覆盖、频段干扰排除)、大带宽设备需求、窄带宽设备需求等一大堆问题。好多家庭装修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问题,埋线不合理,后期就很难搞。或者采购无线设备的时候,就只看什么Wi-Fi 6或者处理器参数,回来发现好多位置不是覆盖不到就是干扰很大,效果不好,这都是缺乏专业预判的结果。

  那么,场景需求比一个简单的家庭网络设计复杂得多的全屋智能家居,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思路去设计?我的答案是,这是全屋智能化解决方案,不是什么手机操作空调,什么智能音箱点歌播放天气预报的表象,我们需要一个真正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处理从需求分析、场景规划到项目落地的全过程。所以,我关注了两年多的华为全屋智能家居,从1.0到3.0,一直在帮房地产公司、物管公司和业主做好这种底层的咨询公司角色。房地产公司并不懂智能化时代的底层逻辑,他们只懂盖房子。当市场出现很多解决方案的时候,作为卖房子的噱头,公司自然愿意吸纳各方意见。而作为业主,应该从场景逻辑去思考,公司推荐的是不是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方案,而非卖一堆终端产品。对业主来说:全屋智能家居的场景逻辑重要性要远大于产品的重要性。

  在去年年初,华为发布全屋智能家居1.0的时候,我就提出过,业主在全屋智能化的逻辑上,需要一个中央处理器。这就跟计算机系统架构一样,所有的核心围绕CPU展开。华为把这个中央处理器称之为全屋智能家居主机,它承载了全屋场景化的核心工作:“安防传感、照明控制、环境控制、水控制、睡眠辅助、娱乐设施控制和大小家电控制。”以厨房为例,全屋智能家居需要部署的是安防控制、家电控制、水控制和照明控制。再细致一点,安防控制又可以分为水漫报警、燃气泄漏报警、烟雾报警、阀门异常报警等;一个厨房的场景化就涉及到如此复杂的智能化部署细节,这是非安防领域专业用户无法想象的工作量。而业主本身不可能是万事通,就像我,基本只懂网络工程,全屋网络工程我是专业的,但是安防我一窍不通,因此只能依靠华为这种级别的咨询公司给我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甚至我还需要华为告诉我,家里分为哪些场景,哪些场景分别涉及到哪些细分专业领域,这些领域华为和伙伴们的解决方案是啥。作为业主,只需要掏钱和使用这两个动作即可。

  实际上,装修时是否考虑全屋智能,这对业主来说并不是一个自由度很大的话题。应该说,你买房子的时候愿不愿意优先考虑像华为这种专业咨询公司参与部署全屋智能家居的房子,又或者说华为为业主设计的智能化场景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当全屋智能这件事真正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我们今天还在讨论“不装全屋智能会不会遗憾”显得非常莫名其妙。

  华为全屋智能目前进化到3.0,围绕业主从底层架构的可靠性、感知的高体验、智能化弹性和迭代、家庭内场景的分派、简单易用性做了全面梳理。它并不是供应商产品的盲目堆砌,而是严格框架下的效能发挥。以智能主机为入口,以中控屏为交互,以PLC和Wi-Fi 6为连接,以鸿蒙生态为后盾,最终围绕整个框架提供了一份家庭智能的解决方案。这个框架或许会有升级,比如智能主机可能越来越便携,中控屏可能“延展出手脚”,但核心逻辑是明确且坚定的。

  我前些日子去参加了一个闭门讨论会,其中有个很尖锐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系统没法对标苹果,我们和IOS的差距到底在哪?有一位专家的话一针见血:“国产系统的缝合样子过于丑陋,缺乏长期规划和标准化,而IOS对于竞争对手最大的参考价值就是人家的标准化做的非常好,而且远景规划让开发者和生态伙伴感到安心”。

  全屋智能家居也是这样,从华为推出中央主机到现在两年了,以业主家庭为核心的场景化,子系统化这个长期逻辑没有任何变化,这才是我认为这件事靠谱的核心原因。装修这件事不像买个手机,不开心就换掉,一旦家里上了本钱做智能化,一旦不满意后悔的机会都没有。缺乏场景和子系统规划的智能家居方案,远景看都有吃灰浪费的投资风险。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主动充当智能家居厂商的缝合怪,今天搞搞娱乐,明天搞搞安防,后天搞搞灯光,搞来搞去,最后发现连基本的网络质量都没治理好,不是这里出故障就是那里出问题。说白了,没有人对这些细分领域的专业性负责,也没人是全才。

  全屋智能家居的核心是底层规划和长期演进,在保证前期投资回报率的前提下适当升级和加码。这一点,华为确实领先行业,这确实也跟华为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供应商有关系。华为在用智慧城市的思路做智能家居,这对业主来说当然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方案。

  所以回到题目,2023年了,我们要不要考虑全屋智能家居?华为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十分明确:习惯了智能体验的用户,如果不部署全屋智能家居,一定会后悔的。未来三年,在智能家居领域会出现三大变化:第一是空间交互,第二是和业主生活息息相关的子系统,第三是场景空间的综合设计取代单个智能产品来驱动体验。

  我建议就是先把家庭需求大致想明白,看看哪些关键子系统是自己需要的(灯光、安防、娱乐、健康、水务、网络),如果发现大部分都想要但实在是不懂行,那就选择华为提供的全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好了。就像邵总说的,如果你不认为全屋智能家居是个必需品,那么你未来零零碎碎根据你的智能化需求做的改造和单品部署,会为你带来后期巨大的成本和负担,以致对此感到遗憾,这就是我上面说的,没有人是场景和子系统的专家,很多人连家里预留多少个墙插都算不明白,指望大家在零碎的智能产品海洋里规划属于自己的场景子系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系统工程靠个人规划门槛太高。

  无论从用户,还是从设备厂家角度,华为都不想鸡零狗碎地做单品智能家居,从业主长期低成本高可用性考虑出发的全屋智能化,才是华为这种级别的ICT公司该做的事情,这也是全屋智能概念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个非常质朴的问题,也算是智能家居行业从单品智能一路走过来,所面临的最大的疑问。

  当然,这个事情也不是简单的有没有用可以说得清楚的,家居智能化其实是科技行业发生的一件长期且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最早的单品智能时代,本质就是给家电加上智能化,以此来突破传统家电架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比如空气净化器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一个风扇将房间里的空气抽取,集中通过滤芯净化,以此来达到不断循环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

  但一个家庭里面的空气质量并不是恒定的,你拍打衣物,在厨房里烹饪,用吸尘器等等行为,都会干扰整个家庭空气系统的质量。

  所以对于空气净化器这个单品来说,所要面临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于是在空气净化器这个产品在智能化的阶段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加入空气传感器,可以通过传感器去理解空气的PM2.5,湿度等信息,再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匹配对应的空气净化器风力值。

  首先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是通过严重的声学污染来实现的,一旦开到中档的净化力度,那个风噪几乎就是无法容忍忽略的。

  经历了智能化之后,空气净化器大部分时候都是安静的,偶尔的大力度净化也往往伴随着内外部空气的异味,净化后异味快速消失,反而噪音是令人愉悦的。

  平时的静音模式下,空气净化器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吸走家庭里的灰尘和小的宠物毛发等东西,可以大大提升家庭的整洁度,在换滤芯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滤芯上厚厚的污垢,很有一种被守护的感觉。

  也因为大部分空气质量好的时候可以低功率运行,所以空气净化器滤芯的使用寿命也被大大延长了。

  一个滤芯就得大几十块钱,一个空气传感器和用于计算的单片机可花不了十几块钱。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化的思维下,空气净化器这个小众家电,被解决了噪音污染,使用寿命等问题。

  再加上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在智能化的推动下,空气净化器品类一下销量增加了两个数量级,彻底从小众走向了大众,成为了很多家庭必备的智能单品。

  同时因为规模效应,空气净化器的很多元器件的成本被极大摊平,产业迅速成熟,价格从几千块钱一个,很短的时间被干到了几百块钱。

  比如之前的空气传感器用的就是欧洲的一家公司,后面中科院出了一个国产替代的方案,现在已经行业内普遍使用了两三年了。

  所以我们要看到,智能化对于家电行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可以重新定义很多东西,也会增加新的半导体需求,最后这一点对于所有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空调是上传感器上的比较早的家电,但因为安装的位置往往在墙的高处,于是就导致了在制热的时候热空气飘上人体上方,所以体感温度往往低于设置的空调温度。

  又因为热空气在上方,没有空气搅动的行为,导致往往热空气给房顶加热得差不多了,再开始房间全局加热,这就导致体验的不够舒适。

  而制冷也是一样的问题,因为冷空气的密度更大,所以更容易下沉,空调又在高处,于是就导致人体最终的体感温度更低。

  于是空调厂商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给遥控器加传感器,做到遥控器在哪,空调就只对这个局部的温度负责。

  然而这个方案制造了更多的问题,因为每个人放置遥控器的习惯都不一样,很多人遥控完了干脆就丢在沙发上了,跟外部的空气完全没有接触,反而给用户制造了很多麻烦。

  所以很多人家里用立式柜式的空调,感觉更好用,其实就是因为它的传感器和人体所在的空间基本是一个高度的,而且也可以更大范围的扫风,搅动空气流通,达到更加均衡的温度分布。

  看完上面两个空气类家电应该就可以了解了,单品智能其实就是一个单品为系统,其他的单品都无法与它构成一个系统,它无法理解房间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

  当然,空气净化器有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它通过风路设计,会不断交换全屋的空气,某种程度上将全屋的空气被动变成了一个系统,所以可以更大范围地感知空气质量。

  于是所有的家电厂商都发现,智能化是家电行业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但对于大品牌来说转弯已经来不及了。大量的中小公司快速把单个产品智能化的机会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内挖掘得非常透彻。

  比如智能门锁,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等,这些产品基本都是最近五年出现,并且迅速颠覆传统产品形态,出货量短时间就破千万年销量的。

  可以说在家电这么一个非常传统的生意里面,突然出现这么多的创业机会,让大家都比较震惊。要知道越传统的生意,其实机会越少,行业格局就更稳定。

  一阵热潮之后大家又发现,智能化单品能做到的量也就那么大了,而且很多家电的智能化本身就没有什么体验上的升级。

  比如冰箱的智能化,加一个屏幕,加一个Wi-Fi可以连接,完全对于这个产品的基础功能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发生了小朋友在冰箱上玩手游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真正能让冰箱变得智能的,是食品保鲜的基础科学研究,让珍贵的食材可以保鲜更久;是图像识别技术的基础研究,可以让冰箱针对性地对不同食材地不同阶段进行制冷。

  但基础科学地突破,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大家在智能化地浪潮中才会各种奇招频出,一阵喧闹之后,最后只给消费者留下了智能化就是瞎胡闹的印象。

  而且很多智能的特性其实是需要家里有很多个智能设备的,比如空气管理就需要每个房间都有空气传感器,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他的消费习惯就是需要用了才买,而且只考虑最现实的基础需求,对智能化没什么认知。

  这就好比得病一样,体检的时候你看到有些数据不对劲了,想的事情往往是糊弄过去,肯定是当病的症状已经上身了,人才会最终不得不去解决它。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消费者发现,家里有很多智能设备,而且他们之间充分的互联互通互动的话,体验和单品智能确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全屋空气和用水管理是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存在的高端需求,久经时间的考验,是个有钱人都得在家里装一套,说明确实是体验很好的。

  就好像我们往前看二十年三十年,空冰洗也不是刚需,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都还是手洗衣服,夏天热了就自己手摇蒲扇。

  其实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早就在缓慢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了,只是人类习惯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当作理所当然,而对未来快速发生的事情本能地抗拒和否认。

  好比之前提到的空气净化器,早个十年其实也是得几千元才算入门的东西,现在五百不到就能买一个,是当年完全不可想象的。

  所以人们对于美好的生活是有永恒的向往的,全屋智能毋庸置疑代表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全新向往。

  我们看空气和用水这两套系统不管是用无线还是有线的方式,将全屋的用水空间联系到了一起,并且进行自动化管理,其实就是最早的全屋智能。

  我们现如今的智能家居其实早就存在啦,只是太过于昂贵,所以没有出现在普通人的视野里。

  换而言之,全屋智能就是通过标准化的打包方案,将全屋的设备都串联起来,以达到更加精准高效舒适的体验。

  当然,这样也就意味着需要一次性将全屋的设备买齐装好,门槛自然比分期付款式的按需采购高得多。

  全屋智能发展到今天,其实大家对其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每家都在试图把全屋智能定义到自己的舒适圈里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开战斗。

  现阶段我们看全屋智能和传统的家电,在我看来已经发生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根本性变化。

  没有陀螺仪无法计步,没有相机拍不了照,什么都没有,自然也不需要Wi-Fi,不需要蓝牙。

  而我们熟悉的智能机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传感器,更强的算力,所以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诞生了纷繁多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还记得iPhone第一次配多点触控电容屏的时候,推出了愤怒小鸟和水果忍者两款游戏来教育消费者吗?

  万物互联的时代,现在是很多家庭都有可以互联互通的设备了,但就像小灵通当年最火的时候一样,大家面对智能机都觉得这玩意儿能干啥?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玩玩贪吃蛇不就行了吗?

  单品智能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导致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就像功能机的簇拥一样,不断对全屋智能新时代提出各种问题。

  书接上文,大家应该还记得前面介绍空调的痛点在于,空调无法准确地理解人体的温感。

  那么有没有一个设备,可以跟人体是在统一高度,它所感知到的温度与人体是一致的呢?

  空调本身所在的高度是不行的,但中控屏可以通过华为全屋智能主机告诉空调,这个高度的温度是什么样的,整个房间的温度就不会过高或者过冷。

  同时这个能力是可以分享给家里其他空气管理设备,比如新风机,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华为全屋智能是可以让它们精确理解每个房间的独立空气状态的。

  比如老年人就有通风换气的习惯,经常会开窗通风。而小朋友就不怎么喜欢通风换气,所以小朋友的房间就更需要新风。

  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又不好,年纪大了嗅觉退化,房间里喜欢放置一些有机物太久,会在房间里产生“老人味”,所以就更需要空气净化。

  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对湿度不是太敏感,对于老人来说长期在一个50-60%的湿度环境中,会大大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为什么很多北方的老人一身的毛病,一到了海南身体就好了?就是因为湿度适宜,且温度稳定。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到家里工作就不得劲,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了,大脑就没办法清醒,很需要新风系统去换气。

  所以说一个全屋的智能系统,每个房间有完整的智能传感器,这对于居住在全屋智能里面的家庭来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全屋智能,在一个更舒适,更健康,更高效的环境中生活,这是一个在过去非常非常昂贵的事情。

  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信号,清晨要靠光线来唤醒我们的大脑,夜晚要让光照都熄灭来入眠。

  房间里不同的位置也需要不同的色温,比如餐厅和书房需要暖光,客厅可以是冷光,这些是氛围的需求。

  比如客厅看电影的时候就不需要全局照明,只要在屏幕那面墙上提供基础的照明就可以了,这个就是健康的需求。

  比如入户水的前置过滤,生活用水,软水机,净水器直饮水的走线管理,洗澡水洗手水的零冷水开关,这些都需要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开始设计考虑,最终都在中控屏上进行查看和管理。

  声的话就是华为全屋音乐系统,给每个房间都装上扬声器,既可以播放喜欢的音乐,也可以播放需求的白噪音。

  更重要的,通过中控屏的麦克风,不会操作屏幕的人也可以控制全屋智能了,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

  当然,华为全屋智能现在已经可以脱离传统的场景式智能家居语境,通过超感毫米波传感器,可以判断用户在房间里的哪个区域,直接激活在用户身边的子系统,达到走到哪用到哪,智能自动判断用户意图,提供精准服务。

  以上的这些构成了华为全屋智能的基础框架部分,形成了一个可以不断升级的全屋智能。

  首先是很好理解的地方,比如全屋音响,中控屏的语音识别算法,华为智能门锁的人脸识别算法,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算法不断优化的,也是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升级项目。

  另一个就是华为全屋智能主机会不断学习理解用户的需求,比如根据时间季节以及用户的操作行为,自动学习用户最舒适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经过一两年的调试之后,就会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逻辑算法,这时候也是全屋智能能够让用户最无感地生活在最舒适地环境中的时候。

  最后就是华为全屋智能本身也在不断发布新的产品,比如对于最早全屋智能主机的用户来说,后面发布的AI超感传感器就是新增的东西,安装之后全屋都会有更加精准智能的服务体验。

  因为传统的机械式控制的家居,是我们发出具体的控制指令之后,才会去开关的。

  而一个可以自动化提供服务的家居,也就有了和家人的交互,某种程度上这里面是有情感的互动的。

  正如这次邵总的采访上说的,未来华为全屋智能会做智能管家,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具体的实体。

  智能管家可以做一些比如简单的清理,搬运等服务,也提供了一个更加拟人化的实体去互动。

  为什么高净值用户会到处购买房地产,其实也是因为不同的地方气候不同,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地方,人的身体就是要更舒服一些。

  但是全屋智能给这种需求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做到了真正意义上越用越好用的华为全屋智能,可以任意调控屋内的气候条件,始终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也就是说以前只有特别有钱的人到处买房子才能体验到的旅居气候体验,现在也可以通过智能化来实现了。

  相信大家经过了以上五千字的介绍之后,对于华为全屋智能所能提供的服务应该有了全新的理解。

  全屋智能和单品智能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提供稳定的链接,稳定的服务,持续升级迭代的基础。

  而且华为全屋智能就像一个电脑主板一样,你需要什么功能,插上去对应的功能模块就好了,本身华为全屋智能思考产品就是从子系统的角度思考的,不管使用的硬件发生什么改变,华为都已经做好了应对的框架。

  华为全屋智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体系,任何人做完认证之后都可以接入华为智慧生活APP,最小的接入者是一个学生开发者,最短的接入时间只花了一天的开发时间。

  反正华为全屋智能可以用原子化的方式去理解接入的设备,当它想要实现一个效果的时候,直接在能力池里面调用对应位置设备对应的能力就好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发布了可以理解人在家庭空间中位置和动作的AI超感传感器之后,华为全屋智能现在已经将一个家庭的物理元素进行了数字化,把一个家庭变成了一个智能家庭主板,当然这种变化不是冰冷且缺少温度的,恰是通过这种数字化调整,使空间能给住户提供更温暖的家居服务。

  未来想给家庭添加什么功能,就可以添加什么功能,甚至会有很多超乎我们原本对全屋智能想象的东西,也会从中生长出来。

  就好像智能机诞生之初,我们也没想到后面会诞生那么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头,在这上面生长出来这么多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

  所以现在就在家里装上华为全屋智能,就是购买一张通往真正全屋智能家居的未来门票,可以享受在这片黑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切。

  没错,华为全屋智能是黑土地,并不是果树或者作物,目前的这些都是华为搭建的一套框架。

  从这个角度来说,邵总在采访视频中所说的华为全屋智能在现阶段没有对手,其实是很有嚼头的一句话。

  当然舆论场上的声音肯定会聚焦在和竞品的对比上,但我认为邵总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华为全屋智能在走一条和大家似而不同的道路。

  在采访视频中,邵总说了一句话:“合作伙伴,大家就像一条困在网里的鱼,每个鱼都奋力地想游出去,但是每个鱼之间都互相撕扯,最后还是困在原地。”

  但我们看华为全屋智能,因为其前装PLC连接的特性,所以在水电阶段就会介入,然后在基本的硬装完成之后,又要入场安装灯具,窗帘等等,再把黑电白电装进去,最后进行智能化的设置和调试。

  所以从施工流程来看,全屋智能其实介入得非常早,在还没有动工的设计阶段就介入了。

  因为全屋智能毕竟那么多设备,你要让它们形成一个系统,在往后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面都可以流畅地使用和升级,这肯定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去提前统筹设计的。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全屋智能变成了一个跨界的物种,以一种很强的存在感横插在整个家装环节里面。

  大家都觉得自己想要做智能家居,做全屋智能,这样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需求,但都困在自己原本的优势领域,无法进一步拓展出去。

  当然,大家肯定可以彼此合作,但合作对于彼此来说都有风险,谁都害怕另一方拿着自己的资源当作入场券,找个机会就给自己抢走饭碗了。

  华为全屋智能只做自己擅长的核心部分,比如PLC主机,个人用户隐私安全相关的等等,其他的家电华为只搭建一个数字化的理解框架,可以把设备的能力原子化兼容到HarmonyOS里面去。

  不管你是知名的大厂,还是岌岌无名的个人开发者,都可以被华为全屋智能强大的兼容能力收纳,需要的就是加一个模组,做一下适配就好了。

  华为作为通信大厂,最擅长的就是做连接,所以在全屋智能的生态中就选择做那些神经中枢的部分,给大中小任何开发者提供稳定的连接,充足的算力,丰富的能力池。

  比如我是个做空调的,我要进入这个生态,华为中控屏已经提供了空气传感器的能力,那么我就只需要调试好空调扫风或者制冷制热功率曲线,与中控屏采集到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而并不需要重新自己做一个空气传感器,再去了解空气传感器的性能和准确性,在不同工况下会不会出问题,或者跟另一个品牌的空气传感器谈合作。

  华为直接就提供了我要做智能化所需要的能力,我不需要自己从头开始做开发了。

  甚至如果我的空调有避开人体的功能,可以不用空调自己带一个高精度的传感器,我只需要在安装的时候做好定位,再根据华为AI超感传感器的数据去绕开人体就好了。

  再配合华为手表本身的体温传感器,那么我们可以说在全屋智能的语境下,以往非常高端的空调卖点,只需要空调有一些基础的能力就可以实现了。

  但在传统语境里面,空调厂商要想自己实现这个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这里面不仅有技术问题,而且本身你要采集用户的位置信息,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安全问题。

  但在华为全屋智能语境里面没有这个问题,华为一切数据都是在本地的,都是经过加密的,用户天然就非常信任华为这家以在全球做通信出身的公司,可以说国内很少有公司敢说自己比华为更多数据安全了。

  所以其实我觉得华为全屋智能并不与家居或者家电厂商有利益冲突,它就是提供大家都不太擅长的基础服务的。

  华为全屋智能因为其能力颗粒度和兼容性非常强,所以还承接了很多的政商业务,这一块做得好的玩家非常少。

  华为整个这一套的物联网的系统,欧拉也好,鸿蒙也好,OpenHarmony也好,彼此独立,但是又彼此可以联合。

  在平时的时候,这些部门都是分开各自在自己的领域独立战斗的,但如果在业务上有交集的话,又可以迅速汇合形成新的战斗力。

  当然本身他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竞争的,谁的方案更好,可以拿下客户,那么就谁来上,败的一方在自己回去反思,再次迭代来解决下次面临的问题。

  这三者本身面对的行业需求都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也不一样,所以可以说是各走各的路,也可以说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看华为全屋智能这个业务名称,主要就是面向消费者的,但其实这里面所有的能力拿去解决政企的问题的也完全都可以,因为思考问题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

  家庭需要维持稳定的温度,有优秀的空气质量,有水系统管理需求,政企也是一样的啊。

  很多办公楼的健康管理基础设施很差,经过改造之后可以让员工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其实逻辑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从销售的角度来说,华为全屋智能也确实没啥对手,传统的智能家居品牌其实还是主要在解决C端的需求。

  我们在过去十年讲的智能家居,本质其实还是做家电的生意,可能偶尔有一些创新,让市场有一些增量,但总体来说还是在原本的市场存量上进行博弈。

  我们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年里面,智能家居的本质还是智能家电,本身没有脱离家电的语境去叙事,就更别提去颠覆家电,甚至超脱家电的目标了。

  就算我们现在说全屋智能,让一个家庭在入住的时候就享受全套的智能化体验,每一个玩家对其的定义和市场的入局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大家都是希望去强调全屋这个事情,因为家电品牌的入局目标还是比较现实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卖货。

  而对于华为来说,则是更希望去强调智能,这是中枢神经可以直通大脑,本能会去做的事情。

  甚至在远期的未来我们会看到,华为全屋智能的盈利主要依靠付费的全屋智能健康算法,而不是靠硬件销售服务来盈利,也很有可能。

  但总的来说全屋智能这个概念不管是消费者的心智认知,还是市场实际销售中的占有比例,其实都还很小,还是在一个萌芽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市场里所有的玩家都不是对手,都是朋友,任何一个厂商能够往前推进一点,都是对其他玩家的帮助,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蛋糕先做起来,还远远不到谈分蛋糕的竞争阶段。

  邵总采访里有一句话也很有意思:“手机是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品,汽车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品,房子是世界第一大产业。”

  巧的是,手机和汽车在最近几年都是国产品牌高速崛起的领域,而且这两个行业都有一个特征,有大量的半导体需求。

  在过去的五年里面,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了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但是本土半导体制造的发展,对应的是本土的半导体需求,如果我们所有的产业都是低智能化,甚至无智能化的,那么就永远不会诞生我们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包括文初提到的家电智能化,空气净化器的智能化就直接带动了国产空气传感器的诞生,如果没有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的爆发,这个元器件的国产化是很难看到的。

  中国已经在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和第二大工业品上取得斐然的成就了,并且已经对国产供应链产生了很强的拉动效应。

  而且从中还会诞生超脱于手机移动互联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哦,这将是开天辟地般的创举。

  就像现在国产手机汽车做得很好,很多人很愿意给予国产支持一样,现在华为全屋智能正在指向一个砸碎锁链的可能性,你还在问要不要提前装全屋智能?

  就仅仅是为了见证华为锻造出一个真正的物联网系统,我觉得都是完全值回票价的事情。

  华为全屋智能想要做的事情是远远超脱卖家电范畴的,它想做物联网时代的微软,英特尔,IBM,谷歌,在华为全屋智能的黑土地上孵化出新时代的“主板”“平台”“应用”,在这些框架上会重新生长出全新的“巨头”。

  甚至有一天华为不在了,这一切还是会持续往前推进,因为人们对于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有着永恒的需求的。

  当有一天我们看到了在黑土地里面生长出来的至宝时,我们会意识到,这是可以砸碎一切艰难险阻的宝贝。

  当然站在今天,你要问我华为全屋智能是不是刚需,值不值得买,这是一个很质朴的消费问题。

  我觉得我们站在这个产品发布这么久之后来看,华为全屋智能是不是每年都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不断在迭代?

  购买全屋智能的产品,就像我们购买智能手机一样,肯定要买一个不断有新惊喜,新功能的产品,可以带来越来越好的体验,这才是一个成功的消费。

  一个可以不断升级带来惊喜的家,这是华为全屋智能在现阶段,给消费者最好的答案。

  关于“全屋智能是不是刚需”这个讨论,我首先想到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你的别墅住起来有哪些困扰?”其中一篇高赞回答的内容里,列举了20多条“有钱人的烦恼”,我选了几条给大家参考一下:

  我看完这篇答题之后,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位先生是真的需要一套全屋智能,而且以他这个居住管理体系的庞杂程度,最好是特别定制版。

  这篇答题其实已经帮我们回答了第一个提问,全屋智能就是刚需。但这个刚需并不是一上来就是针对所有人的,他跟其他大件消费品一样,需要一个自上而下,自少及多的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但从远景来看,全屋智能和房屋装修一样,是必然的趋势。

  如果我新买一套房,我选择全屋智能的可能性是极高的。而且因为我家里很多电子设备都是华为品牌,而且我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优势,所以我唯一会考虑的全屋智能品牌也是华为——这就是全家桶的力量。

  所谓刚需,就是必须得买,不买就实在绕不开的商品或服务。大宗刚需商品里面,房、车、装修等,有实用属性,但也有着明显的社交属性,甚至很多人都是在为社交属性多掏钱——不弄好点觉得自己“没面子”。

  但全屋智能在我眼里是实用属性远高于社交属性,你当然可以给客人炫耀自己家里的全屋智能有多好用,但客人能感受到的其实都很局部,更多时候还是主人自己得以享受到全屋智能带来的生活品质感提升。

  以我们前面所讲到的这位别墅主人的例子来展开,如果他在别墅里预装了全屋智能,不敢说能解决他全部的烦恼,但至少大部分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别墅因为房间和楼层较多,忙碌的主人未必能时刻关注到房间内通风、除湿、取暖这一系列问题。全屋智能会通过传感器来监测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及时主动进行必要的降低湿度、调节温度、新风循环等操作步骤。而不是等主人发现很少进入的地下室等空间已经有发霉、受潮等问题了,再来亡羊补牢。

  房间内的Wi-Fi组网等,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麻烦,但这对于ICT底子的华为来说,那就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一桩。但凡是居住空间以内的运行和管理,华为全屋智能都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个解决方案还是在不断完善和精进的,比如PLC总线最开始的功能是解决房间组网,今年的全屋智能3.0就已经有了PLC音乐总线的新功能。

  任何家居环境,即使不是别墅、大平层这样的这样的大户型空间,也需要有通风、除湿、取暖这些硬件设施。就算回到更基础的需求,水、电供给总是离不开的。“家”为我们提供了睡眠、休息、清洁、饮食等等若干不同形式的生活场景,而全屋智能将用户从这些琐碎但又必要的居住管理日常中解放出来,代替房屋主人执行部分“管家”职能。所以很多人理解的全屋智能是可以语音控制几个开关,但我觉得那不能构成刚需,更无法构成有效的用户驱动。

  真正的刚需是用户将全屋智能引入到居住空间后,空气质量、防火防盗、环境氛围等日常生活起居的点滴,不再过度占用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当下冬季来临,取暖成了很多地区的首要问题。虽然现在的空调等家电已经具备了远程唤醒的功能,但这个功能仅仅是开关、温度调节等被动式的。而全屋智能对空间内空气质量的调节是主动和综合性的:主人快到家了,房间内的温度已经调整到了26℃,空气湿度是干燥还是潮湿?是否需要打开新风调整一下?空气中的PM2.5是否超标?这些参数是人体很少能感知到的,但全屋智能可以,而且不仅可以,还会做得很精准。

  而在用户离家去工作时候,全屋智能依旧是在管理着居家空间。屋外有形迹可疑的人在窥探,安防系统会自动抓拍并上传到云端,你的华为手机会提醒你登录查看。屋内的空气湿度超标得厉害,新风系统和空调系统会联动工作,将其恢复到正常值。

  所以全屋智能为生活带来的改变,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你不用起身去开关电源,可以用语音控制下电视、音箱的声音大小这么简单。而是这个系统可以依照你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主动替代你去执行一些生活中的大小事务。

  如果仅仅是解放双手,代价不菲的全屋智能是很难构成刚需的。只有解放了我们的部分关注焦点,让我们的大脑空间得到腾挪,我们才会体会到全屋智能是真香,才会与其有一种“相逢恨晚”的心情。

  在华为邵洋总的访谈视频中,他提到了“实体机器人”这个概念,这是华为全屋智能长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是指向围绕人为中心的万物互联,出门之后扫地机器人会自动清洁,回家前热水已经自动调整到合适水温。车库里的车自动启动,开好空调,准备好你从手机推送过来的目的地导航。人到达的环境,就是他想要的个性化设置。

  二是为个体提供更细致服务的深度智能,将人从琐碎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厨房的场景里不仅再是防火防泄露,或是依据冰箱肉菜现状提供组合食谱。也许未来某天的厨房里会有这样一个机器人,他能完成从采买到整理、规划一日三餐并执行烹饪的全系列功能。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画面,会在未来的华为全屋智能中成为现实吗?我们还是蛮期待的!

  其实别说全屋智能了,我就是给家里换了智能门锁之后,都感觉到这个产品要是早出几年,我都能节约好几百块钱的开锁工钱。全屋智能你要是能装却没有装,等你体会过别人家的全屋智能之后,大概率是会有些悔意,然后赶紧思考要不要给做一套后装版的来弥补一下心头的遗憾。

  但对于没有接触或者了解过全屋智能产品的用户来说,这个说法可能还是略微抽象了一点,那我们从小白的角度来尝试解读一下:

  可靠性:相对目前的一些家居智能化云端解决方案,华为全屋智能将智能主机放在了用户空间内,运行环境更稳定,通信和数据的安全性也更稳妥。空间内的通讯连接也是由PLC有线网+Wi-Fi无线网构成,能做到高速+高可靠的双线并行驱动。

  感知明确:全屋智能的初级感知是解放双手,将开关电源这些工作变成无接触化。但更重要的是全屋智能可以主动、自动帮助主人完成空间内的管理和运行,这包括了空气、照明、音乐、氛围等等,而且随着产品的迭代,全屋智能的能力越来越多,用户对全屋智能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感知也越来越明确。

  智能化:接着上一条的观点,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开和关,这样的全屋智能充其量是个玩具。全屋智能的“智能”是能读懂环境变量,同时还能让这个变量与用户心意和需求相结合,最终提供主动性、前置性的服务解决方案。感知到你要到家了,开启房间内的照明、空调、新风,音乐。感知到你从深夜的床上坐起来了,开启了夜灯为你提供照明。感知到你要休息了,调低灯光,放上一段舒缓助眠的音乐。一句话总结:真正的全屋智能应该是懂你的。

  组件的选择空间:全屋智能应该是一个基础性的体系,而不是品牌方卖货的围猎场。比如你选择了华为全屋智能,用华为产品或是接入了HarmonyOS的产品会更好用,但不用华为的产品也没有问题,家中的智能组件或节点也并不会就变成了摆设。

  华为所打造的HarmonyOS Connect鸿蒙智联生态,提供的是一个框架性、空间性的智能产品容器,是开放和接纳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华为全屋智能的大家庭里,将来会细分出诸如照明、空气、安防、家居、水电等若干个子系统,华为来提供通信标准,而各个细分品类的优秀品牌成为这些子系统的产品提供者。

  操控的多样性:全屋智能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和沟通,畅通是最起码的标准,同时多样化、多形态才是更为重要的。所以操控管道有语音、也有实体,同时也包含了传感器对用户行动的捕捉反馈。用户与系统的对话建立是随心和机动的,依照用户当时的条件或心愿来完成。想语音也可以,想实体触控也可以,想手势一挥也还是可以。

  未来这个交互系统迭代之后,模糊化理解和运算能力大幅度提升,能通过算法来提升对一些不精准操控动作的正确理解及执行。甚至智能设备还可以与用户通过多种交流方式来沟通确认,最终进入到正确的操控指令。

  可升级空间:全屋智能是一个长周期产品,今天装下去之后,要考虑如何应对至少十年之后的升级空间能力。比如智能主机某天进化为“智能管家”,那早期的用户是被拒之门外,还是可以通过简单升级,就继续使用?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全屋智能的智能化能力和工作范围一定会持续上行,能够为用户做的事情必然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全屋智能当下的能力还是以接受指令较多,但将来某天,他或许就进化为主动发出指令的“管家”角色。

  华为全屋智能之所以如此重视本地化主机和中控屏,就是将未来能力升级的模块容器独立出来。线路系统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到了一定时候,用户只需要更换硬件更先进、功能更强大的主机和中控屏,就能给让家里的全屋智能再度焕发新的生命力。

  全屋智能的“刚需化”毋庸置疑,但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在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你受限于收入能力和居住面积等条件,可以再等等。如果你本身有这个消费能力,也有提升生活品质的意愿和需求,那就放心选择就好。如果你本身有这个消费能力,但对全屋智能还有一定的担忧,不妨多看多了解一下,也许你最终会改变决定,毕竟现在入手好过将来“返厂”的麻烦。如果消费能力暂时有限,也就顺其自然,没到砸锅卖铁也要上马的份上。

  写字楼、酒店等商业空间,大概率会成为全屋智能的首批主力客群,因为这是经营者与竞争对手比拼优势的有力支点。这些空间内的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密度也高,会形成全屋智能强感知的理想空间。我相信很多家庭用户的全屋智能产品教育会在这样的地方完成,并最终给自己的家里也装上。

  从大趋势来看,全屋智能是居住消费品升级的必然方向。想想我们近四十年来的生活轨迹变化,从只要有张床就很满足,到后来希望有独立空间,希望有温馨的装修……物质生活的改善,就势必让我们产生更高标准的需求。很多过去觉得没必要的事情,最后都会演进为必要和刚需。

  全屋智能作为消费新品类,会先从中心城市、高收入人群开始普及,逐渐下沉。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地产市场变化,全屋智能的普及和下沉进度会越来越快,甚至会快到超越我们的预估。

  我们之所以将全屋智能定位“刚需”,是因为好的全屋智能产品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同时也能解放我们的大脑和双手,这种解放会随着产品力的提升日渐清晰。

  十年前,如果有人给你说我们对手机的依赖会高于电脑,你也不会相信,其实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今天看待全屋智能的心态。你今天或许还不是全屋智能的刚需用户,但也不妨多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因为你变成刚需用户的时间点并不会太远!

  借着今天华为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总的这个专访视频,我简单说说我个人对全屋智能的一些想法和看法,感兴趣的话,或许可以参考~

  注意这里说的是“全屋智能”,而不是“智能家居”,两者之间的区别其实还是蛮大的。

  “智能家居”可以理解为多个智能设备串联在一起,可单独控制,也可以串联控制(比如门锁和摄像头、扫地机器人联动,检测到锁门外出,自动启动摄像头、或者扫地机器人)。

  在去年底打算装修房子的时候,最初我打算直接上华为全屋智能,但奈何所在的小城市并没有华为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最近的门店在200KM开外的另一个城市),所以最后我选择自己购买智能家居电器、然后再自己动手组建智能家居方案。

  最终,我在房屋内搭建了至少三套智能家居系统,其中智能电视+音箱+风扇+空调+空气净化器这套系统采用的是华为系智能家居产品,其它像灯具+智能门锁+摄像头+智能窗帘+智能晾衣架+扫地机器人采用的是另一套智能家居系统,而像热水器、浴霸等则又是一套智能家居系统。

  这套智能家居设备的好处是个性化极强,单品选择上比较符合我的心意,且性价比蛮高,使用至今已有小半年时间,体验也蛮不错,但终究是有些麻烦。

  其一是三套智能家居系统互不干扰、但也互不联动,比如智能门锁就没法和智能电视联动,门外有人按门铃我就没法从电视上直接看到。

  其二是三套智能家居系统有三个APP控制、以及三套语音指令,稍微记得不清楚些就没法操作,比如我对着华为音箱呼喊“小艺,开灯”,但家里的灯具因为不属于华为智能家居体系,所以就没法控制。

  也因为如此,如果能再次选择的话,我宁愿前期麻烦一些,也要整一套的全屋智能系统(只能期待再过些年置换房屋了)。

  与“智能家居”不同的是,“全屋智能”将整个屋子的智能家居设备都笼进一套系统里,前面列举的“智能家居系统”在“全屋智能”里可以作为“子系统”而存在,比如华为全屋智能便细分出了10大子系统。

  相比“智能家居”而言,“全屋智能”各设备之间的联动性更强、可进行统一调度,且可以利用主机算力智能预判使用者意图、从而提供更智能化的家居体验(比如预判到要洗澡,提前一点点自动调节好水温)。

  也因为如此,如果条件足够的话,个人建议优先安装“全屋智能”,而非自己动手搭建“智能家居”。

  有些人想必会说:不管是“全屋智能”、还是“智能家居”,我都不想用,就普普通通装修一套房子不行么?

  但如果是年轻群体、且装修预算足够的话,依然建议优先考虑全屋智能,可以极大提高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便利性,就像专访视频里所说“如果现在的装修不做全屋智能,未来就可能会遗憾”。

  此前华为提出“空间3.0”概念,我个人觉得非常有趣,而且细想一下,发现和我从小到大居住房子的体验非常贴合。

  “空间1.0”时代的装修主要为了满足衣食住行,有个不漏雨、不透风、能安稳居住的房子就行(十一二岁之前,当时居住的还是带尖砖瓦房,虽然装修简陋,但胜在不会漏雨透风,比父母祖辈们曾经的居住条件要好太多了)。

  “空间2.0”时代的装修开始追求美化,此时大家经济水平提升,开始注重装修风格和美观度(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爸妈在老家起了一栋2层楼自建房,此时装修开始有了实木沙发、席梦思床、大玻璃窗)。

  至于“空间3.0”时代,则开始追求装修的智能化体验(比如我今年装修,整间房子里安装置放了非常多的智能家居设备)。

  “空间3.0”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这是由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们生活需求所共同决定的。

  专访视频里,邵洋总说“手机是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品,汽车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品,房子它都不能用工业品来形容,它是世界上第一大产业”。

  手机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智能化、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除了极少数群体外,几乎没有人不熟悉智能手机。

  汽车的智能化这几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智能汽车正在向传统汽车发起猛烈冲击。

  而房子作为比手机、汽车使用频率更高的产品(毕竟除了户外活动,其余时间我们都要待在房子里,比如家、办公室、酒店,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不过4-6小时,平均每天开车不超过2小时,但平均每天待在房子里的时间却决不低于20小时),没道理不和“智能化”相关联,当然这个智能化所需的周期和过程也可能变得更长。未来“全屋智能”会像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一样普及、且必然会蔓延出比手机和汽车更为庞大的市场。

  但对于更大多数人群而言则必然是,且随着时间推移,全屋智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到时候需求性也就会越来越强。

  这一点我的看法和邵洋总比较接近,未来的全屋智能必然会有一个实体的家庭管家,能够精准理解/预判我们的意途,并进行一些细致的具体的相关操作。

  但如果从另一个维度来讲,我个人认为全屋智能未来会和手机、汽车等诸多智能产品融合为一体(比如在小区附近停车,自动打开家里的窗户或通风系统、自动调节浴室水温,当然可能实际上要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智能许多),从而打破空间局限,迈向万物互联时代。

  在目前市面上全屋智能做得最好、且最先进的,无疑是华为上个月才推出的“全屋智能3.0”(毕竟“全屋智能”这个概念很大程度都是华为带火的)。

  与“智能家居”分散系统不同的是,华为全屋智能3.0将全屋的智能设备笼到一张网络里,然后分为四大子空间(客厅、餐厅、卧室、书房)、以及十大子系统(包含照明、遮阳、安防、影音娱乐等),另外可以根据喜好设置不同的子场景(比如回家、离家、睡眠等),然后通过智能中控屏一屏操作,或者通过统一的APP、语音指令来操控。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掌控力度更强,可以极大提高全屋智能家居设备的操作效率,在华为全屋智能3.0里,将之称为“五个高”特性之一的“高掌控”。

  “五个高”的另外四个特性,分别是“高可靠”、“高感官”、“高智能”、“高心意”,下面分别简单说说。

  简而言之,就是智能主机的可靠性与网络连接的可靠性。通过有线PLC连接的方式(需要装修前埋线安装),从而提高智能家居设备连接的稳定性(官方宣传稳定度高达99.9%),且抗干扰能力也要比无线连接更强许多,在极端情况下即便断网也不会断开设备相互间联系、依然可以进行操控,不仅可以提高操控智能家居设备的反应速度和可靠性,对于水电煤气报警来说也要更可靠许多。

  所谓“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所能感受到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大感官。 华为智能家居3.0的“高感官”,具体指的是通过智能家居系统营造音乐、灯光、光影等,从而提升家居生活中的感官体验,其主要包含PLC组网的全屋音乐系统、以及照明系统、遮阳系统等。

  在HarmonyOS的加持下,华为全屋智能3.0在操作逻辑上实现完全统一且自洽,大大简化了操控步骤,无论是通过语音控制、还是智能中控屏,都可以轻松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老人、小孩也很容易学会。

  除了操控智能外,华为全屋智能3.0还带来了全域安全网络、AI超感传感、极智场景等功能设计,同样极大提升了全屋智能家居的智能化体验。

  依托于鸿蒙智联生态,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家电家私,即便智能家居设备没有显示屏幕(比如空调、冰箱、洗衣机),也可以通过中控屏查看相应信息、并进行操控,从而给每一台智能设备配上“操控显示屏”。

  另外除了华为给消费者设计的固定智慧场景外,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和心意,自由定制空间场景,打造个性化家居体验。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我之前比较担忧的。。。毕竟华为全屋智能很多功能都是前置的、在装修之前就要预埋,后续怎么保证不落后于新技术?

  好在这个专访视频里,UP主有询问这个问题,而邵洋总也给出了相应的回答,这里我就不一一复制,可以参考下图:

  简而言之,就是华为全屋智能可以通过不断地升级软件和硬件设备、延伸引入新部件的方式,从而使得全屋智能系统不断升级,从而“常用常新”,确保使用体验不落伍。

  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华为推出了全屋智能2.0,不需要线下装修团队提前在室内布线也同样可以使用,即便是房屋已经装修完毕,同样可以组建一套极为完善的华为全屋智能。当然如果可能,我还是建议你能够在装修时一步到位的。

  智能家居或者说全屋智能这种带有未来科幻色彩的产品,其实我第一次听说线年前。基于刚刚完成的智能手机代际更替,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未来的家居装修一定要有全屋智能,并对此充满信心。

  后来嘛,我到处看看走走,发现大部分全屋智能都是处于一个噱头,用来炒作所谓的“千亿市场”。甚至从我个人观察到的角度来看,我是这么认为的。

  全屋智能确实是用来提升居住体验的,甚至可以说让居住的体验有极大的提升,这点也没人会否认。

  但是假如要在这里回答全屋智能是刚需吗,我的答案是,当前时间节点上还不是刚需。这不是由需求端决定的,反而是受供给端的能力不足限制的。

  即使全屋智能非常好用,能够让整个家居有焕然一新,进入新时代前,其实也没有到达刚需的地步。

  一方面,是对于目前的全屋智能来说,大部分都停留在一个PPT角度,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更加倾向于花里胡哨的地步,实用性不强。

  我有个表妹自己赚了一套老家的首付,她作为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年轻爱好科技潮流的人,仔细琢磨了之后,发现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智能家居都是鱼龙混杂。连她这种对科技有一定认识的人都很难分辨出,哪些是靠谱的,哪些是在浑水摸鱼的。

  甚至可以说,整个全屋智能市场,有一些玩票和炒作的企业,深度的影响了大众对于全屋智能的印象。

  以2021年艾瑞所进行的采访后,发现真正使用过某些品牌的全屋智能的服务只有3.5%。而处于体验过、买过产品的用户占比33.1%,剩下的都是听说、了解、甚至不了解的用户群体。

  尤其是对于全屋智能的了解上,很多用户认为全屋智能是一个门槛相对较高的体验,从而阻止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那就是认为:只要能够用手机操作家庭设备,就是智能家居,以及所谓的“全屋智能”。

  尤其是以手机为控制中心是目前绝大部分行业的全屋智能的共性,也是发展的发现。有调研显示,56%的用户在控制智能家居的时候用的是手机。所谓的智能化,其实就是将更多的遥控器集中在手机上。

  举个具体的例子,当一个用户家里用了多种设备后,会发生很多微妙的事。以我自己目前为例,当我的空调是美的,热水器是海尔,洗衣机是格力后。甚至连做一个智能遥控器都很麻烦,因为每次要调整一个家用电器后,我都需要切换不同的APP来进行轮转使用。

  而在实际体验上,更糟糕的是什么呢,当家里设备足够多的时候,网络不稳定和掉线成为了常态。我家里有一些智能家居的设备,越多的时候设备不掉线成为了常态,即使是我在使用时。

  另外一方面是什么呢?现在的很多智能家居大概做到的是用手来操控启动。更进一步的是通过用嘴来唤醒设备,再进一步的则是多设备联动。比如从内到外打开门后,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会启动。

  之前全屋智能1.0阶段主推的是简化用户操作,2.0阶段主推的是提升住房管理和使用效率。

  但是实际上落到实际,就会像我上文所说的,处于一个“智能化”集中在手机上成为遥控器的状态,空间智能化却高度依赖个人的私人智能化设备。

  绝大部分的“智能家居”和“全屋智能”全靠用户的操作,你下达命令,产品来执行操作。

  艾瑞目前所预测的全屋智能3.0阶段则是一种处于“无命令式主动服务”。这种全屋智能所设想的状态是引入AI和大数据,根据每个人的用户习惯,家庭用户画像,不同的生活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即越用越懂你,尽可能地减少你所输出的指令,由AI主机来自动下达指令,提高用户的生活体验。

  在聊全屋智能前,其实有一个关于华为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的采访,在这次采访中,更加深度的聊了一下华为对于全屋智能的变化和判断。

  第一点是可靠性高,有线%稳定度,能做到干扰不断联,极端条件下,断网也不会断联;全屋智能主机,作为计算中枢提供全屋AI场景的计算、决策和分发,作为互联中枢承担全屋设备连接与控制

  第二点是高感官,首个PLC组网的全屋音乐系统以及华为全屋照明子系统和遮阳子系统,来维持感官体验。

  第三点高智能,通过语音以及传感器来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意图学习,综合人、环境、设备状态的数据传感。

  第四点是高心意,可以自由设置场景模式,自由选择喜欢的智能品牌,维持自己的控制与喜好。

  以实际体验为例,当人进入房间时,空间监测到有人后,灯光会自动点亮;而当人坐到沙发上,阅读等会自动亮起;而当人离开约30秒后,沙发附近的阅读灯会自动关闭。

  在聊起未来的智能家居变化时,邵总的评价是,第一是交互,未来空间会出现标志性的交互,现在是这块中控屏,所以用户在进入空间的第一时间会非常自然地想到通过屏幕来交互。

  第二个主线发展就是子系统,比如说光照系统、比如说冷暖新风系统,家电子系统

  而更长远的未来八年时间内,则一定会出现家庭机器人管家,解决各种家里的意图。

  在讨论全屋智能是否是刚需时,邵总则是觉得只要你尝试过全屋智能,就会为没有全屋智能而后悔。

  当然,这些是采访中提炼出来的内容,具体我们可以细聊一下关于这些点上,华为是怎么做的。

  首先是可靠性方面,这方面和大部分研报所给出来的判断是类似的:没有可靠性连接的全屋智能,连接的设备越多,那么体验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华为在稳定性方面采用的是有线PLC+断网可控的主机,最简单的形容词就是,掉线不可怕,有电就有网。即使外网断了,PLC也能够支撑家里的全屋智能调度。

  具体的技术方案我就不细说了,简单来说的话,通过PLC实体线与全屋Wi-Fi相结合,能够轻松做到承载更多的全屋智能设备在网,并且不会因为云端断网以及网线断网而导致失灵。

  高感官其实是照明、遮阳、全屋音乐等涉及直接感官体验的系统总和。大家都知道,人对于灯光、声音的感知是相当明显的,在照明子系统上,华为提供了亮度、色温、颜色等多样式的无极调光。

  通过照明和音乐来调节人的感光系统。在这方面,其实灯光和声音可以说是一个家的核心氛围点。温馨、专注、浪漫、热闹、观影、用餐、工作、放松等各种行为在家庭里,都有影响。

  而华为的照明子系统能够很好的让全屋智能家庭在感光上满足每个人在特定时间段的需求。

  比如说只有夫妻两人时的浪漫光提升夫妻的氛围,饮食时的暖光提升食欲,一个人工作的时候更加专注的灯光,放松观影时的暗光等等。

  高智能方面,其实则是比较核心,就是语音与传感器来操控全家的设备,可视可说。

  更进一步的是鸿蒙系统的主机能够针对空气、阳光、水等家居条件进行动态预判。

  举个例子,当你用久了产品后,比如说窗帘的打开幅度,常用的灯光亮度、色温、色彩后。系统会进一步根据你的常用状态、家居的状态与外部的时间环境等因素来进行各方面的主动化服务。

  高心意在整合多种设备的状态下,能够更好的维持一个状态栏。比如说设置好自己一个人独处的工作状态时,可以设置声音、灯光、遮阳等各种状态后,来维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场景。同时庞大的鸿蒙生态也保证了用户在家居产品选择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做到更符合个人心意。

  最后就是高掌控,在这方面,华为做到了更多设备掌控更多空间,比如说入口位的面板可以调控整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调控设备,让每个空间的设置都能够轻松掌控。

  当然,我觉得除了五高以外,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点大概就是这个“机器人管家”的思路。

  举个例子,现在的各种面板操作大概相当于机器人的头,用户来进行操作。机器人的大脑则是终端的主机,来搜集各个家庭的信息和状态。

  更方便的清扫,以扫地机器人形成脚的部位,方便于移动,更加方便于对于家庭的打扫,以现在扫地机器人的多种智能冰箱里,已经随时随地了解冰箱里食物的数量、保鲜保质信息。那么当智能机器人联动智能冰箱后,当你在炎热的夏天里想要获得一厅冰可乐。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全屋音响系统,将命令传给机器人,让它去餐厅的冰箱里给你拿一厅可乐,当冰箱里的可乐即将喝光时,可以为您智能下单,然后借助机器人管家的能力自动补充。

  同时得益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全屋音响语音系统,它能够知道你在什么位置,将冰箱给你送来。

  再比如说安全性方面,得益于安防子系统,在系统中并入了外部监控。比如说院子外可能有陌生的人在徘徊,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器人管家通过判断后确认危险程度,可以传输信息给手机、全屋音响系统出现超大的警告声,又或者可穿戴设备的震动最大化来让主人惊醒。

  又或者,实现多点主动巡逻,来实现主动感知家庭的环境,确保安全。再夸张点,甚至可以直接接入报警,将监控实时传输给报警中心,由专业人士来判断等等。

  最后还有一些相当具有意思的场景,当主人在家里做饭尝试新菜肴时,可以呼唤家庭机器人过来,根据语音交互来打开菜谱,进行烹饪。当然,更夸张一点,就是家庭机器人直接联网或者内置炒菜机器人的功能进行专业的烹饪。

  最重要的是,未来家庭真的出现了机器人管家,那么必然还会有很大部分的升级和可想象空间。

  举个例子,现在的机器人中,有些是陪伴儿童和老人的陪伴型,有些是家庭清理的扫地机器人,有些则是食物处理的烹饪机器人等等。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有脑子的没有脚,有脚和“眼睛”的没有脚,而有些则是没有手。

  事实上,现在大家应该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一些单功能的机器人;比如说,一些朋友应该知道一些智能化酒店配备了配送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能够通过工作人员的指令确定目标房间,然后自动搭载电梯,到目标楼层、并且精准的送到指定房间,然后通过房间内的音响通知客人,外卖到了。

  像这类的机器人甚至可以在酒店里完成消毒清理的任务,并且与酒店的高清摄像头来实现移动安防。

  细想一下,将这种机器人扩展一下,将更多的功能假如其中,其实一个安全可靠,能够巡逻,能够清扫,能够去取物,甚至能够帮你炒菜的机器人管家,就诞生了。

  它能够听懂你的命令,并且与家庭内的设备进行联网,并且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数据和时间,家庭内的状况来进行处理各种情况。

  当你在家里运动时,它会根据你的运动量,你的心率,为你主动打开冰箱或者听你的命令去拿一瓶适合你的运动饮料。也能够根据你的运动量和屋内屋外的空气,为你安排洗澡、泡澡的热水的温度。

  当监测到家里没人时,它可以主动将扫地工具开到最大化来加强清理效率;又或者根据家里人的感应状态和睡眠程度,尽可能的用最小的功率甚至不打扫。

  当晚上大家睡眠时,它能够主动到院子里进行巡逻;或者根据监控所传递的信息判断出安全问题来及时提醒。

  当家里有老人孩子时,它又可以成为小孩的教育帮手,通过联网查找题目解决孩子的问题;或者监测到老人摔跤,主动报警,并且提供准确的位置通知医院和家人,方便救护车和家人第一时间来抢救老人。

  简单来说的话,这样的机器人充满了科幻电影一样的想象力。而想要实现这样的家庭机器人,就必须要有一个全屋智能来为它提供数据。

  不管是冰箱内存储的状况,还是人的运动量心率,巡逻监控、屋内屋外的环境等等,都需要大数据来为机器人的行为进行判断。

  如果邵总的判断准确的话,那么全屋智能的一个主打方向,就是一个比主人更熟悉家里的状况的管家,这个管家既是空间交互的入口,也是家庭服务的提供者,但首先,还是一个全家大数据信息的汇总者。

  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在网状态以及数据汇总,如门窗传感器、户外监控、燃起传感器、人体移动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水阀控制器、烟雾报警器。在这些方面,它比主人更加清楚家里的健康状况。

  又得益于空气检测器、多功能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它比主人更加知道什么时候启动家里的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取暖器、除湿机、空调等设备。怎样让家庭处于一个宜人的状况。

  事实上,从这次的采访来看,当下的空间智能其实不仅仅是当前时间节点中体验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全屋智能是在为以后更智能,更“科幻”的全屋智能打下基础。

  我们都知道,也都能够看出来,华为目前这套全屋智能系统做到的不仅仅是体验上的提升。而是通过这套全屋智能数据为操控和未来埋下伏笔。

  还记得上面所说的,全屋智能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主动化服务,并且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形成自助服务的闭环。

  举个例子,华为现在已经做到动态零冷水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以及屋外温度,季节、地理位置以及个人的习惯,建立了一个全屋实时热水。

  你告诉小艺要洗澡的时候,卫生间的浴霸会提前开启暖风,房间内的空调会自动开启人体舒适的温度。而水温则是会调整至你习惯的温度。

  当然,这个是需要用户主动提醒,那么更进一步的全屋智能是什么呢?比如说当你习惯工作日,晚上10点进行洗澡,或者说运动完一定时间后洗澡。

  那么得到众多数据的AI会主动判断你要洗澡的时间,根据四季变化主动调整水温,切换你最喜欢的温度。并且提前一段时间开启浴霸的暖风和卧室的空调,从而达到最舒适的温度,让整个时间变的恰好。

  这些都需要众多的数据来实现,想要让全屋智能实现AI主动化服务,甚至是管家机器人的出现,那么必然是需要家庭的使用数据。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拥有未来的多功能一体化的管家型机器人,那么必然需要有一个能够将自己家庭整体可以数据化的全屋智能家庭。

  只有华为这种全屋智能主机来进行全屋AI的计算和数据分发,并且承担全屋设备的连接与控制。并且搭载有线PLC做到断网也不会断联、多种场景可控的情况下,才能够稳定的可靠实现。

  所以目前来看,华为在全屋智能这块,是真正意义上想好了未来发展,以及未来发展实现所需要的地基。

  如果全屋智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还只是一切云端互联,或者说还是处于一个手机操控众多家电的遥控器的状态。那么这种所谓的智能家居或者“全屋智能”,真的不是刚需,而且也没啥必要。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那种未来科幻化,具有想象力的全屋智能,那么华为的这套全屋智能方案,真的是刚需。

智能家居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智能家居:

  • 下一个智能家居: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智能家居 全屋智能是刚需吗?装修时你会考虑全屋智能吗… (10-22)
    普通智能家居 创造历史!箭牌家居智能马桶全球销量突破500万 (10-22)
    普通智能家居 市相丨顶固集创联合图远行至企管新设智能家居… (10-22)
    普通智能家居 广交会的“一带一路”新航标:“中国智造”迈… (10-22)
    普通智能家居 智能头条@SSHT丨智能家居创新产品全扫描 (10-22)
    普通智能家居 展区升级!广交会新能源车加速“出海”一键“… (10-22)
    普通智能家居 常见灯箱太普通?10种创意灯箱新玩法广告人你…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北京火车站出站口_地铁口指示灯箱制作案例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薛城区改造门头牌匾创建文明城 塑造城市形象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松夏新材料 - PC阳光板、PC耐力板源头生产厂家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教你如何区别吸塑板和亚克力板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31商机众多项目任你选择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十个赚大钱的方法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未来10年即将爆发的5大商机!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出海干货|2021年最赚钱的23个商机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未来5-10年即将爆发的3大商机! (10-21)
    普通智能家居 十大智能锁品牌:双十一最值得推荐的智能锁品… (10-20)
    普通智能家居 智能锁十大品牌百花齐放各家大秀实力 (10-20)
    普通智能家居 必达智能锁:深耕专注行业31年 打造卓越品牌 (10-20)
    普通智能家居 指纹锁十大品牌综合实力排行榜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