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破灭谁唱的本文来自“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科研圈”无关。
10月26-27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络与通信系统论坛将于深圳举办。
本次论坛为“2021年中国科协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通信学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共同协办。
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模式进行,邀请内地、港澳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会上,围绕“智能网络和通信系统”主题进行深度学术交流与产业研讨,主要议题包括“网络通信智能算法”、“数据驱动的优化和隐私保护”和“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旨在构建深圳、香港、澳门等大湾区核心城市间科研学术领域的长效沟通机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主持:黄建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
致辞嘉宾:蒋建湘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长
演讲嘉宾:马少丹教授,澳门大学科技学院教授、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主任
·马少丹教授,澳门大学科技学院教授、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主任
演讲嘉宾:艾渤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致辞嘉宾:黄建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艾渤,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优青、牛顿高级学者基金、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IEEE VTS北京分会副主席,IEEE VTS杰出讲师,国家6G总体组专家。
至今发表IEEE期刊论文160余篇,获IEEE VTS协会Neil Shepherd Memorial Best Propagation Award最佳期刊论文奖;获IEEE Globecom、IEEE VTC等国际会议论文奖励13项;获得32项授权发明专利;被ITU, 3GPP等采纳提案2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研究成果写入国家行业标准5项,成果应用于京沪等高速铁路,上百条、3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路建设。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
陈山枝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 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ICT)副总裁、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芯国际(SMIC)非执行董事。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任《电信科学》主编、四个IEEE权威通信期刊和《通信学报》编委。曾任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以及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组专家成员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
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年加入华为公司。在无线年研发工作经历,先后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解决方案架构师、技术开发部长。在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规划、优化、运维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成果。
当前任华为运营商BG服务与软件研发领域算法部部长,负责华为在电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智能化网络优化、自治网络架构与运维、电信大数据的分析算法、新一代电信领域计算架构等。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导、IEEE Fellow。1991年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1994年硕士毕业于航空航天部5院,200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计算机科学系。从2002到2020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任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终身教授。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与隐私保护、区块链理论与应用、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理工学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IEEE Fellow
黄建伟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和理工学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和群体智能中心主任。黄建伟是IEEE Fellow,IEEE通信学会杰出讲师,科睿唯安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2005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至2007年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2007年至2018年间在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
黄建伟长期专注于网络优化,群体智能和经济学交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总共发表了7本英文学术专著,300多篇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超过 14000。他的论文九次获得国际会议和期刊的最佳论文奖,包含2011年IEEE马可尼无线年香港中文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奖,2009年IEEE通信协会亚太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
李克秋,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市先进网络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Mobicom、TON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论文近百篇。曾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CCF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CCF常务理事、ACM中国常务理事。
任奎,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ACM和IEEE会士,主要从事数据安全与隐私、物联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发表了30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35,000次,并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多项产品和服务。任奎教授是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他同时担任了多个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编委以及一流学术会议主席。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杰青,IET会士。从事无线通信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实践,中英文著作各一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80余项,两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现主要研究B5G/6G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王健宗,平安科技副总工程师,联邦学习技术部总经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后。他是深圳市领军人才,福田区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CCF杰出会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CCF YOCSEF深圳优秀AC委员等,同时也是多届国内外知名人工智能、大数据会议的出品人。长期从事联邦智能隐私计算技术研发和平台搭建工作,在联邦学习、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发表国际论文50余篇,公开专利200余项,出版《深入理解AutoML和AutoDL》、《深入浅出联邦学习》等共4部著作,荣获有中国专利优秀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邢国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2006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邢教授为嵌入式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安全和无线网络领域世界级专家,发表了150 多篇论文,总的引用数超过10,000 次,现领导多个大型边缘人工智能项目,将应用于城市智能网络设施,自动驾驶,智能健康等多个领域。过去10年期间其领导开发并部署过地震火山传感器网络、智能健康、数据中心效能管理、水下机器人网络等大型系统,并于2010 年获得青年科学家事业奖(CAREER), 2014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Withrow杰出教授奖。邢教授的工作在多个国际一流会议上获得3篇最佳论文奖和5篇最佳论文候选。邢教授的研究成果在2013-2015年连续三年获顶级会议MobiCom移动应用奖,开发的数项智能系统技术已被工业界产业化。
博士,IEEE Fellow,现任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科道书院院长;上海雾计算实验室主任;鹏城实验室兼聘研究员;曾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首席技术官、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5G/6G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多层次算力网络(边缘/雾/云计算),开放无线测试验证平台等。已申请了80多项科技发明专利,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六部中英文专著。
杨旸在1996年和1999年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本科和硕士学位,2002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之后,留在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2003年8月到英国布鲁奈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讲师。2005年3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担任讲师,后升职为高级讲师(终生教职)。目前,依托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项目《面向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5G泛在物联基础设施建设及示范(2020-2023)》。
香港科技大学腾讯工程学教授、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IEEE Fellow、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赵生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慧物联、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等领域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委员,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和“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大数据项目研究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