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中文网外观独特,在宝马17年的顶尖设计师Nader Faghihzadeh主导的设计;
阿维塔11在交付后,首批就会开放:高速/快速路/城市环路的领航辅助驾驶,以及自动泊车功能。
阿维塔11这款产品,本身是运动兼顾舒适,但是更偏舒适的定位。这个车,有运动的底子,让驾驶者感受到有很好的操控,同时又兼顾了后排的舒适;
它的辅助驾驶系统也是一样,有非常强大的硬件,这堆硬件支撑了一个很高的上限,其实是可以有很激进的通过能力,但阿维塔又把它调得非常温和。
阿维塔内部打了一个比方,希望这个系统是一个有经验的礼宾司机,全程不踩一脚刹车,很有预见性地让这个车很安全、舒服、又高效。
阿维塔这个时候可以车头泊入或者车尾泊入,我们选择了难度更高的车尾泊入,这样还会增加一个调头的操作。
泊车过程中,阿维塔其实少量借用了后方已经被锥筒占用的车位空间,以及利用前面被锥筒围起来的一圈空间来实现调头。
用激光雷达来精确地扫描周边的可用区域,既充分利用空间来调头,又不能碰到一些障碍物;
用毫米波、超声波雷达,来检测车周边的行人,这样做到泊车的过程里,有行人通过随时刹停。
魔鬼路段挑战,主要考验感知能力,在强感知基础上,阿维塔11的规控是做得比较连续、舒缓的。
这是在专业测试场地,华为苏州的测试场,模拟的一个魔鬼路段,有大弯道、隧道、侧翻车、锥桶、水马、连续弯等等。
这一类的异形静止物体、以及锥筒这样的小目标,加上施工场景,是我们之前开各种辅助驾驶车,在高速路段上非常常见的。
我们来看一下阿维塔11的表现,过弯道之后,以时速接近60的速度,进隧道口,刹住了。
第二个场景是隧道内有一排连续的锥筒,相当于模拟一个施工场景,看车辆能否识别并自动变道;
好的,上面两个场景挑战完毕,我们并不能直接得出,阿维塔11辅助驾驶能力最强的结果。
1. 车速大概在60左右,相当于每秒16.67米,撞上100米外的障碍物,大概只需要6秒,车速越高,难度越大;
2. 进入隧道,光线的明暗快速变化。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人眼瞳孔放大,一般人眼的瞳孔反射时间大概是1 - 2秒。当光线明暗变化一大,摄像头就瞎了。
阿维塔11采用了高动态HDR算法。这个词在相机、影像领域听的很多。大概什么意思呢。就是当环境的光线发生快速变化时,相机会拍摄多帧,一些帧更亮、一些帧更暗,然后将这些帧的信息拼到一起,得到细节更丰富的画面。
3. 静止异形物体。回到这个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侧翻车辆。正常行驶的车辆,机器已经学习了千千万万遍,但侧翻了以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异形的物体。
这个时候,视觉图像算法不一定能识别出来异形的目标并且做出判断,所以这个场景也靠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来融合补充补充。激光雷达的特点就是测距准,4D毫米波的特点是增强了对静止物体的识别能力。
第二个场景主要是针对远距离锥筒的识别,难主要是考验对弱光环境下远距离小目标的精确感知能力。
阿维塔跟华为联合定义的这套智驾方案,摄像头也是一大特色:F/1.6的大光圈,3.0微米的像素尺寸。
大光圈大像素的好处就是,弱光下的画面细节会更丰富,也更加有利于识别算法对小物体的检测。
除此之外,融合的激光雷达也带来了帮助,不仅知道前面有锥筒,而且精确知道多个锥筒描绘的物理边界。
蔚来ES7和小鹏G9都加了激光雷达。我们了解到,ES7的激光雷达已经在投入使用,G9还没有,可能要到明年初XNGP开放时才会启用。
这是在苏州的一段快速路/城市环路场景,全长38公里多,快速路/封闭道路的路程大概在32公里左右,全程的平均时速大概在60+ km/h。
入弯、入匝道,平滑过渡,不会有车速骤降的情况,比较符合人的驾驶习惯,舒适兼顾效率;
这些特性呢,还是回过来,跟车辆的感知能力有很大关系;其次,就是产品定义和调校风格。
整体上,阿维塔11的辅助驾驶调校风格,跟整车很像,也是运动性很强/能力很强的基础上,有一个非常舒适的交互界面,包括加减速的处理、自动打方向的力度/横向速度、方向盘的力矩反馈等等。
比较有意思的是,关于阿维塔11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在市场上评价是非常两极的,喜欢的用户非常喜欢,另一些人觉得难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