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通信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
相关文章
 弯道超车:一个经济学家的三…
 岚图汽车CEO卢放:守正创新不…
 3D 电影普及者 × 汽车发明者…
 小米电视连续6个月销量中国第…
 “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世界杯…
 为何“世界第一”的三星电视…
 2022中国电视机品牌销量市场…
 这个第一与众不同!TCL靠技术…
 机器人竟将人类抚养长大?机…
 人工智能会带来世界末日?十…
 全球首部限制级VR电影上线:…
 网飞发布由机器人创作的恐怖…
 美女机器人杀害亿万富翁男机…
 可视化应用——DataViz数据可…
 【数据可视化案例】精于内华…
 实战:电信用户流失数据可视…
 智慧城市数据可视化大屏展示…
 全球最牛的28个大数据可视化…
 一张照片立即变视频主角 “A…
 景甜自曝整容后被劝做主播今…
 AI“换脸”打开潘多拉魔盒如…
 抖音又㕛叒“带货”AI…
 《突围》AI换脸被吐槽虽然痕…
 OPPO!Watch!AI穿搭表盘站稳颜…
 网友自制表盘八强!AMAZFIT智…
 盘点Apple Watch独有的5大功…
 你的Apple Watch表盘可以随心…
 荣耀手环6如何自定义表盘背景…
 1500元价格区间的5G手机有这…
 1500元左右的5G手机
 1500元内最值得入手的5G手机…
 最便宜5G手机推荐:仅需1500…
 1500元以内高性价比5G手机推…
 王军:华为将成为车企智能化…
 揭秘华为造车布局三大模式甘…
 阿维塔入驻华为进店易卖出难
 普通车机怎样装华为hicar?华…
 快讯!华为申请光毯系列商标
 中国智能家居公司有哪些_国内…
 每经IPO周报第89期 IPO周过会…
 智能门锁“激战正酣”
 深耕宽带全屋智能引领智能“…
 干货!2021 年中国智能家居设…
 未来智能共享汽车是什么样?…
 未来已来 智能汽车背后的材料…
 未来汽车什么样?看丰田给你…
 关注智能车与零碳未来2022澎…
 NVIDIA 人工智能开讲 DRIVE …
 快速导读2020年csm智能电视大…
 第二届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颁…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制造网 >> 智能汽车 >> 正文
高级搜索
弯道超车:一个经济学家的三次“工业革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9 12:28:16 | 【字体:

  追逐彩虹女神的微笑人类的历史有250万年,但人类的经济增长只有250年的历史。经济增长在今天被当作常态,但250年前,经济不增长是常态。

  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引领,大约从1760年代开始持续到1840年,其标志是蒸汽动力的发明、纺织业的机械化和冶金工业的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美国和德国引领,大约从1860年代开始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其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还有石油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新产业的出现;

  第三次工业革命由美国引领,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其标志是计算机的发明、信息化和通信产业的变革。

  有些国家虽然不是引领者,但在每次工业革命发生后,能很快追赶上,而另一些国家则被远远甩在后面,其中有些国家至今还没有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就是富国与穷国差距的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当他们出生的时候,前两次工业革命早已完成,只能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但作为中国人,我有缘享受“后发优势”,用短短的40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走过了西方世界十代人走过的路!

  1959年秋,我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我出生的时候,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几乎没有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我出生的窑洞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父亲不知道,爷爷也不知道。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产就是春种秋收、男耕女织。在我年幼的时候,我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母亲手工纺线、手工织布、手工缝制完成的。我至今仍然能回想起,我睡梦中听到的纺车发出的嗡嗡声和织布机发出的吱咔声。

  纺织业是人类最早的工业。手摇纺车在汉代就普遍使用,母亲使用的纺车看上去与汉画像石上的纺车没有什么区别。母亲用的木制脚踏织布机是印度人在公元500年至1000年间发明的。英国人约翰·凯伊于1733年发明了飞梭,在接近1760年的时候,飞梭在英国已经普及开来,但200年之后,母亲仍然不知道有飞梭,所以不仅织布速度慢,而且只能织出窄幅匹的布,一条被子需要好几块布料拼接而成。

  母亲缝制的衣服都是老式的,所以我小时候穿的裤子前面没有开口拉链。偶然会发生尴尬的事情,就是尿急时裤带打成了死结解不开,就只能尿在裤子里了。每每想起此事,总会让我觉得美国人朱迪森等人在100多年前发明的拉链,真了不起。

  美国人艾萨克·辛格早在1851年就发明了缝纫机并很快投入商业化生产,但我小的时候,缝纫机在我们那里仍然非常罕见。在我10岁时,村里的一位复员军人带回一位山东媳妇,她心灵手巧,会用缝纫机做衣服,我穿的第一件“制服”就是她做的。

  上大学之后,我就不再穿母亲用土布缝制的衣服了。后来,家里的纺车和脚踏织布机也被当作柴火烧了。后来,父亲和他四舅及另一个人合伙买了一台梳棉机,存放在离我们村25华里的镇上,逢集的时候就提前一天去镇上弹棉花。

  梳棉机比梳棉弓的效率要高好多,每次干两天活,每人可以赚到3块钱,这在当时算一笔不小的收入。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某些原因,他们的生意被强制关闭了。

  1979年,村里搞起了“包产到户”。父亲把那台梳棉机从镇上搬回家,以为又可以弹棉花赚钱了。但父亲的预测完全错了。没过多久,村里人都开始买机织布了,连棉花也没有人种了,他的那点小手艺也就废了。根据我的印象,那台梳棉机,是18世纪英国人使用的那种梳棉机!

  改革开放后,父亲的另一项手艺也废了。我小时候冬天穿的袜子,都是父亲自己捻毛线、自己编织而成。父亲捻毛线用的捻锤,是新石器时代的发明。我上大学后,就不再穿父亲织的袜子了,他也就不再编织了。其实早在1598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威廉·李就发明了织袜子机。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这一点直到蒸汽机出现之后才得到根本性改变。但蒸汽机发明200年之后,我在农村的时候,动力仍然是人力和畜力。我们村没有马,因为马太贵,饲养起来也麻烦,仅有的几头驴,是生产队最珍贵的生产工具。如果一头驴死了,就是生产队最大的损失。

  在我离开家乡30年后,原本的生产方式基本上都被废弃了。村民们跨越了蒸汽机,直接进入内燃机和电动机时代,这或许就是人们说的“弯道超车”吧!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这些都是19世纪80年代的产物,但直到我上初中之前,我们村里还没有内燃机,更没有电动机。

  在黄土高原,能种庄稼的地都是些沟沟峁峁的山地,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民们还是用石头在沟里垒起了一些水地。

  水地在当地被称为“园子”,只有少数园子可以引水灌溉,大部分只能靠人工浇灌。零散的小块园子靠挑水浇灌,稍大块的园子则使用一种叫“橘槔”的装置提水浇灌。

  橘槔工作的时候,从远处看起来,酷似托马斯·纽科门于1712年发明的蒸汽机水泵,只是它的原动力来自人力,而非蒸汽。后来由于柴油机的引进,橘槔被弃用。

  大约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村里有了一台6马力的柴油机。柴油机配上一个水泵,就可以把沟里的水扬程到园子地里,轰动了全村人。只是这台柴油机老出问题,并没有立马替代橘槔。

  后来公社又给我们村奖励了一台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这个英国人赫伯特·阿克伊德·斯图尔特于1896年发明的东西。手扶拖拉机马力不大,但又好像无所不能,农忙时耕地、脱粒、抽水,农闲时带动磨面机磨面,或者跑运输。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村的石磨和石碾被淘汰了,橘槔也被弃之不用,牛驴也没有人养了。

  内燃机的最大影响发生在交通运输业。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同时发明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22年后,美国人亨利·福特用自动组装线生产出了廉价的T型车,使得普通工薪阶层也能够买得起。到1930年,汽车已进入60%的美国家庭,美国由此成为“骑在轮子上的国家”。

  但我小的时候,方圆几十里内见过汽车的人还屈指可数,全村没有一辆自行车,1973年公路修到我们村,起因是五里外的邻村变成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大队,省委要去视察,必须从我们村路过。当26辆吉普车队尘土飞扬经过时,全村男女老少都站在硷畔上观看,真是大开眼界!

  后来,在牛津读博士期间,我花了一千英镑买了一辆福特二手车,从此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回国后,我又用免税指标买了一辆大众捷达车。记得直到1999年,光华管理学院大楼前平时还只孤零零停着我的一辆车,没想到几年之后,大楼前已是车满为患了。

  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现在每次回老家,村里总停着几辆车,汽车在农村也已不再是稀罕物了,一个远房的堂弟还买了辆中巴跑班车,仍然住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有摩托车。

  据统计数据,中国城市人口中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在1999年只有0.34辆,2015年则达到30辆。虽然普及率还不及美国1930年全国水平的一半,但在汽车发明130年后,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总算享受到了这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创新!

  1978年4月,我离开老家去西安上大学。此时距离第一台大型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已有33年,微型计算机产业正处于顶峰,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已经成立4年,斯蒂芬·乔布斯和斯蒂芬·沃茨尼亚克的苹果II个人计算机也已经上市两年了,但直到进入大学后,我才第一次听说计算机这个名词。

  一开始,我以为计算机就是用于加减乘除运算的,可以替代我当生产队会计时使用的算盘。算盘是中国人和埃及人在公元前400年前就使用的东西。但后来我就知道自己错了,计算机将替代的远不止算盘。

  经济系一年级的课程有一门“计算机原理”,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看到硕大无比的计算机感到很新奇。

  我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是1988年在牛津读书的时候。我把自己手写的两篇英文文章拿到学院计算机房输入计算机,然后用激光打印机在A4纸上打印出来。激光打印出来的字体真是漂亮,像印刷出版的书一样,让人无比兴奋。

  1990年9月,我在牛津攻读博士学位时,计算机公共教室那么大,办公桌上放得下(个人电脑)、书包里装得下(笔记本电脑)、甚至口袋里揣得下(智能手机),从而使得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买得起,全仰仗于因特尔公司于1971年发明的微处理器。所以有人说,晶体管对数字时代的意义,相当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

  对大部分人而言,一台孤立的电脑不过是一个文字处理机,我当初买个人电脑的目的就是为了写论文方便。但多台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网络,用处就大了。

  1969年,第一代互联网——阿帕网诞生了。1972年,阿帕网的第一个热门应用——电子邮件诞生了。1992年后,我自己也开始用电子邮件了,几年之后,中国就进入互联网时代了。

  记得1993年12月我儿子在牛津出生的消息,我还是先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告诉国内亲戚,然后再由这位亲戚发电报告诉老家的父母。

  我第一次安装家用电线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线年后。当时安装电线元的初装费后,再排队等候。后来初装费取消了,但我早已缴过了。1999年,我开始使用移动电话,家里的固定电线年之后,老家农村也有移动电话信号了。我给父母买了一部手机,母亲高兴得不得了, 可惜她的信息时代来得太迟了。2008年母亲下葬的时候,我把她心爱的手机放在她身边,希望她在九泉之下也能听到儿子的声音。

  自从用上iPhone智能手机,短期出差我不再带笔记本电脑,也不带相机了。有了智能手机,我与父亲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用微信视频。父亲现在住在榆林城里,春节时能与村里的乡亲们手机拜年,他很开心。

  我祖父于1943年去世,当时只有30岁,父亲刚刚12岁。祖父出生的时候(1913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绝大部分新技术和新产品都已发明出来并投入商业化使用,他去世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尾声,但他连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没有经历。他短暂的一生中吃的、穿的、用的与他的祖父时代没有什么区别。

  父亲比祖父幸运,他和我一起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他下半辈子吃的、穿的、用的与祖父在世时大不相同,也与他自己的前半辈子有很大不同。他坐过火车、飞机、汽车,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也许正在看着电视、用着手机。

  我比父亲更幸运,因为每次工业革命我都比他早几年经历。我坐火车比他早,坐飞机比他早,坐汽车比他早,看电视比他早,用手机比他早。我还会上网购物,他不会。

  据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在美国的引领下开始了。如果中国晚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就得从后半生开始,和我儿子一起同时经历四次工业革命。如果那样,我敢肯定,未来4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会比过去40年的实际增长率还要高,更让世界瞩目。

  本文选自张维迎新书《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如果说中国四十年变革的第一推动在于市场,那么共同形塑了市场繁荣的, 则在于两类人:一类是制度的改造者,另一类则是理念的传播者。如果说前者以为代表,后者则是以张维迎等一众经济学家为代表。《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正是对这一经历最好的诠释:

  张维迎是当下少有的经济学家,影响力早已超越经济学界,开启了无数人的思想启蒙之旅。不只是在于他在思想理论上的贡献,更是因为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他仍然坚持说真话,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常识。

  他的理论、思想,来自最朴素的感情,从没有离开自己扎根的土地、离开自己生活的底色;他在《回望》中写母亲、父亲、启蒙恩师、影响自己的诺奖得主、杨小凯等人,不只是一个经济学家的成长实录,更是张维迎有关自我成长的“道德情操论”。

  《回望》中,张维迎写下了自己40年人生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这从煤油灯时代跨越到电气化时代的四十年,不仅是张维迎人生蜕变的四十年,也是中国激荡变革的四十年。

  正因为如此,张维迎说,“这本书讲的是土壤的故事,园丁的故事,不是树的故事”。张维迎回望的,不仅是自己的经济学之路,思想的形成与沿革之路,更是一个时代经济生态的变迁之路。

  越是经济寒冬之下,越是需要重新阅读张维迎。从《回望》中可以看到,他的研究领域看似杂芜,但其实始终有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探究如何创造并捍卫一个自由与繁荣的市场。当市场遭遇挑战之际,阅读张维迎,同时也是在寻找保护财富、捍卫自由的经济环境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智能汽车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智能汽车:

  • 下一个智能汽车: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智能汽车 弯道超车:一个经济学家的三次“工业革命”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岚图汽车CEO卢放:守正创新不仅需要行笃定之路…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3D 电影普及者 × 汽车发明者为了蓝色潘多拉一…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未来智能共享汽车是什么样?奔腾NAT给出了答案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未来已来 智能汽车背后的材料新世界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未来汽车什么样?看丰田给你的答案!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关注智能车与零碳未来2022澎湃可持续出行大会…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NVIDIA 人工智能开讲 DRIVE Orin 如何赋能未来… (12-19)
    普通智能汽车 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庆加速!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比亚迪DiLink领先行业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燕子湖峰会在深圳举行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新宝骏品牌之夜 领略新生代智能网联汽车魅力_…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三巨头携手打造新品牌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迎机遇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盘点那些拥有华为技术加持最值得期待的智能汽…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警惕智能汽车摘除“主流声音”!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电影有哪些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无人驾驶作为一个科幻电影中时常出现的场景已…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知名车企高合拍摄科幻大片高合HiPhi Z带你感受…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新能源车标 (12-18)
    普通智能汽车 这15个新能源车标认识8个就算铁杆车迷_车家号…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