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围城2昙花一现从2009年到2020年,Waymo一直被业内认为是自动智能驾驶技术:路径规划与导航控制 >
从2009年到2020年,Waymo一直被业内认为是自动智能驾驶技术:路径规划与导航控制 驾驶系统开发与商业化的领跑者。而Waymo则一开始就为了实现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而独自前行着。
相比之下,以特斯拉为主的主机厂则采用从L2开始渐进式的策略,正在逐渐成为现阶段主要方向。
特斯拉与Waymo背后的自动驾驶路线之争也变成了汽车行业内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动驾驶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各家都在向市场展现出自身优越的技术实力。
近日自动驾驶领域融资新闻不断,Waymo融资22.5亿美元的背后是否会是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终极之战?
自动驾驶领域一直有技术路线之争的说法,根据这段时间的融资来看,以为主的技术流派博得头筹,因为这些融资企业都是以实现L4、L5级别自动驾驶的公司。
从自动驾驶控制器、数据管理平台、再到无人车运营平台等等,不管是做自动驾驶车辆运营商还是自动驾驶方案的提供商,底层技术决定着公司前景。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技术的融合性发展是未来大势所趋,不管走的是哪一条路线,最终的结果都是将实现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性革命,所以总会有资本愿意参与其中。
就在Waymo公布了首次融资以后,Waymo推出了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新的系统不仅技术领先,而且进一步降低了传感器的成本。这套系统搭载在纯电动汽车I-PACE上。而且在未来两年内Waymo将会持续投放两万辆。
新系统中的激光雷达依然引人关注,而这次Waymo宣称比上一代性能提升了10倍,为了更好量产与降低成本,新系统一共搭载了两种激光雷达,车顶的两台整合成了一台。而且能完全胜任中远程的探测任务,新的雷达可以提供360度视角,并绘制出3D图像,其最远的探测距离可达300米。
除了中远程激光雷达之外,短距离激光雷达同样遍布了车辆周围,因此提供了更好的短距离空间分辨率,有效规避了复杂道路可能出现的潜在盲点。Waymo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同时,还自研了视觉传感器,未来的主流方向也是融合型解决方案。
根据公告来看,这笔资金将用于对人员、技术以及运营的投资,所有这些都是为了WaymoDriver在世界各地的部署。Waymo现在的员工人数从去年到现在几乎增加一倍,未来还将继续在技术人员领域的投入,预计每年将会有10亿美元的支出。
Waymo还将持续扩大出租车规模,目前Waymo已经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WaymoOne此业务与滴滴本身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不需要人去开,但目前仍然需要安全员。
为了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Waymo正式宣布了WaymoVia项目,针对包括短途和长途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物流场景,同时Waymo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大力开展自动驾驶在物流场景的商业落地。
自动驾驶提到Waymo,就不得不提特斯拉,这两家公司一直被认为是两个技术阵营的领头羊,我们都知道实现自动驾驶,算力算法、数据、感知,是核心必备的技能。但是从实现自动驾驶路线来看,特斯拉与Waymo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级过渡。Waymo选择一步到位,直接开始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
自从2018年特斯拉更新Autopilot以来深受好评,经过几个版本的更新,Autopilot也变得更加好用了,市场的声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由于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分别在泊车和烟无灰尘场景下,由于其技术有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已经成为两条路线都无法避开的技术支持。至于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从技术层面来说各有利弊。
摄像头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成本低廉,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类型识别,但容易受到天气、环境光等的影响,并且无法有效地获得三维信息。
激光雷达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能实现精准建模,且探测距离远。目前常见的有8线线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线束越多,测量精度越高,安全性也就越高。
摄像头的单价约100美元,而激光雷达的单价则高达20000美金。Waymo声称自己研发的激光雷达把成本削减了90%以上,大约是7000美金左右。而相同的技术水平如果用摄像头,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美元以内,也就是说,摄像头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激光雷达。
Waymo坚持激光雷达路线的原因在于驾驶数据的精确性。通过摄像头只能获得2D平面数据、地面异形识别障碍、工作易受外部条件干扰等缺陷导致摄像头获取的数据相对有限,而激光雷达则能获取更为精确的驾驶数据。
不过随着激光雷达研发的深入,成本再次下探可预见的激光雷达将会大面积投产。因此,从现阶段来讲,对于像特斯拉这样的主机厂来说摄像依然是主流,但是未来随着激光雷达成本的降低,激光雷达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契机。
对于企业来说现阶段最优解最重要。因为政策法规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同步,涉及车规级别安全问题是核心,怎样在政策之下,提供现阶段技术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最重要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体验到特斯拉这种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已经非常具有快感了,这是过去几十年从未有的驾驶体验。
现在大规模进行商业探索或许并不是为了赚钱,还是那句话:每个行业的第一只能有一个,率先商业部署可以建立先发优势,如果让消费者把自动驾驶=特斯拉,这将会使Waymo处于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