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拆弹部队》:美国人拍给美国人看的电影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7/12 22:26:55 | 【字体:小 大】 |
超级交警最新章节本届奥斯卡大热门影片,是一部战争题材的《拆弹部队》。这部以伊拉克美军拆弹专业部队为主角的片子,美国人拍美国人看美国人共鸣。
《阿凡达》没有胜出毫不奇怪,奥斯卡再怎么有缺点,也还是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不是较量软件开发、3D制作的赛场。但胜出的《拆弹部队》,也只有同时具备进行时态战争、非本土战争、争议战争这三个条件的国家,才能拍摄、才能看懂、才能共鸣。这样的国家惟有美国。从这一角度来说,奥斯卡只属于美国人,也只反映美国人的精神状态。
《拆弹部队》的主人公詹姆斯,是一个疯狂的拆弹专家。当他返回平民生活时,他在美国安静、丰富的超级市场中不知所措,陪伴妻儿的生活让他充满困惑。于是他再一次重返危机重重、每天与死神握手的伊拉克战场。这样一个明显有心理缺陷的角色,在很多战争狂人影片中能够看到。但他的同僚和战友,对结束轮执的渴望,对保卫生命的焦虑,刻画同样真实感人,这就是非美国人所不能共鸣的了。
不要把《拆弹部队》理解成简单的反战影片。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编剧马克·鲍尔、主演杰瑞米·雷纳、摄影师巴里·埃克劳德,这批世界顶尖的电影艺术家组成一个强大的美国电影人团队,他们耗尽自己的每一个脑细胞,歌颂美国军人的忠诚、友爱、团结。影片中的美军普通士兵竭尽职守,视荣誉为生命。这些电影人和他们所敬爱的美军军人,可以充分诠释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美国总统敢于向海外派兵、敢于承担长达十年的战争压力的理由。
做为顶级电影艺术家团队,《拆弹部队》的摄制组尽可能了解真实反映真实。影片在中东拍摄,展示出一个接近纪录片水平的伊拉克战场。影片用大量镜头和细节,表现出伊拉克民众的冷漠。当美军在巴格达街头拼命时,周围一再出现大群的围观平民,这些人表现出明显的敌意,让阳光下的美军不寒而栗。征战多年、传播民主之后,美军在伊拉克到处是敌人,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影片的矛盾也正是美国的矛盾:承认他们进行的战争为当地人所厌恶,同时又对这场战争充满使命感。美国是一个擅长睁眼说瞎话的国家。拆弹部队的三个英雄,在伊拉克人敌意的围观下沉着工作,体现出美国军人的忠诚荣誉纪律与责任。可是如果他们不去伊拉克,巴格达街头会有炸弹吗?这样的问题不会提出,更不会回答。
美军到伊拉克是去打萨达姆,即使萨达姆拥有大杀器的情报错了,美国仍认为除去萨达姆是正义的。这样反战者往往面临支持独裁者的指控。凯琴林?毕格罗不愧奥斯卡获奖导演,她不掩饰自己对美军战士的欣赏与称赞,但也真实反映伊拉克人对面临死亡的美军毫无同情,并且没有任何批评伊拉克平民的倾向。大导演和她的团队,成功脱离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
电影艺术是人类最深入思考、讨论战争的平台。可贵的是,《拆弹部队》全力描写的是一个拆弹组,一支永远不会进攻的高度专业的勇敢部队。这样一批精英军人,从事的工作是纯防守性的,即使他们派驻伊拉克战场,仍然在防守。这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也是人类战争影片的进步。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