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问情当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迫使制造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工厂层面,制造企业面临着招工难,以及缺乏专业技师的巨大压力,必须实现减员增效,迫切需要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另一方面,物联网、协作机器人、增材制造、预测性维护、机器视觉等新兴技术迅速兴起,为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再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各行业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启了智能工厂建设的征程。
但是,我国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如盲目购买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产线追求“黑灯工厂”;尚未实现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车间联网;工厂运营层还是黑箱,生产过程难以实现全程追溯,与生产管理息息相关的制造BOM数据、工时数据也不准确;设备绩效不高;存在大量信息化孤岛和自动化孤岛等。究其原因,是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涵盖领域很多,系统极其复杂,企业还缺乏深刻理解。因此企业建设智能工厂不能贸然推进,以免造成企业的投资打水漂。应围绕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根据自身产品、工艺、设备和订单的特点,合理规划智能工厂的建设蓝图。在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从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务实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
全面了解智能工厂建设从规划到实践、从技术到应用、以及标准体系等各类关键点及难点,使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时,能够高屋建瓴、全局考量,顺利推进,少走弯路。
诚挚邀请各制造企业主管业务改进、生产管理、工厂设计、工艺规划及物流规划等相关部门的部门经理,主管智能制造系统建设和推进的CIO、IT经理以及相关项目经理参加。
特别提醒:由于专家的时间原因和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e-works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专家和考察企业进行微调。参观考察需遵守接待单位的相关规定,接待单位明确表示不能接待的学员不能参加考察活动。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系教授、博导,“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核心成员,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建模与优化、质量可靠性与维修决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车间应用等。 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部委预研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973、863、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担任十几个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专家,担任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评审专家。申请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4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研发的工业软件系统在中航成飞民机公司、三一重工、航天三院、奇瑞汽车、柳州五菱、江淮汽车等企业得到成功应用,并已实现产业化推广。目前承担了5项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并正在主持制定3项国家/行业标准。
江苏森蓝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森蓝数字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航空母舰用高压关节接头国产首台套总设计师、盾构机用中央回转接头江苏省首台套总设计师,负责旋转接头行业标准2013版的编制修订,主持广州白云电气中低压成套数字化工厂规划、设计、实施,主持金盘电气干式变压器数字化工厂规划、设计、实施。曾获中国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2010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得11项发明专利。
e-works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16年智能制造及信息化规划建设经验。对制造业信息系统建设、智能工厂规划及建设有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带队实施的项目有:中集集团2025行动规划、万向等速SAP监理项目、杰克股份集团信息化规划项目、远大医药立体自动化仓库监理项目、名幸电子(武汉)智能工厂规划、成量集团智能工厂规划、利元亨智能产线及产品评估、中国重汽集团智能制造评估及规划、康尼机电互联互通项目等。
海立股份是全球领先的白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冷暖关联产品研发制造商,拥有 “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板块。公司有超过20个研发及技术服务中心和近40个制造基地,服务于165个国家和地区的2亿个用户。
此次参观海立位于浦东新区的智能工厂并交流海立在智能工厂建设中的优秀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