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苑路55号“是懒惰推动了科技进步”,一句戏言却有几分道理。懒得携带现金,所以有了扫码支付;懒得取卡,所以有了车辆自动识别。科技的进步让城市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诸如体育场馆、医院、图书馆、机场航站楼、政府办公楼、学校等,都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对智能化系统的要求比单体建筑对智能化系统的要求更高,因此,对城市综合体智能化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体智能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现有的综合体基础上植入各种各样的智能化系统用以更加方便用户的生活、购物及娱乐等,同时综合体智能化中植入的购物中心客流统计系统、POS机系统、商业智能系统等能帮助商家更精准更智慧的了解商场人流量和商铺经营状况,全智能化的提供商场经营解决方案,更智慧化的进行商业管理。
通过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智能分析技术,一步步建立起庞大的消费者属性数据库,轻松实现顾客属性分析及追溯,为深度顾客挖掘提供重要数据。
通过内嵌人脸识别算法的视频监控设备,对进出的消费者面部进行识别,与已经录入的VIP客户进行比对,一旦比对通过即向导购人员提醒对方为VIP客户身份,便于导购人员及时接待;
另外,人脸识别摄像机可以得到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段、是否佩戴眼镜等信息,自动采集大量的统计样本数据用于商业综合体的消费人群的分析,以及客户的消费习惯统计挖掘与分析。
不少商业综合体既有业主固定车位,又有对公众开放的临时车位,商家也会推出停车优惠活动,这导致了收费策略的复杂性和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应对困难。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智能停车场系统,在出入口采用车牌识别系统自动记录进出时间,在停车场采用车位相机和诱导指示屏进行自动的停车取车导航,并采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进行自助缴费。
过去,商业综合体各个IT系统都是独立建设、运作,彼此之间数据信息难以甚至无法互通,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在候梯厅及轿厢内部署智能摄像机,对区域内的人数进行计算,实时感知交通需求,合理计算和预测电梯的最佳服务路径,精确规划和优化任务分配。
通过减少电梯停站次数,在不牺牲效率的情况下,控制电梯走行距离,同时使轿厢载重尽可能平衡,能够带来更低的能源消耗,据专家测算其节能率在20%以上,载客能力提升30%左右。
由于这种系统对乘客进行最合理的分流,有效缩短乘客等候与乘坐时间,减轻轿厢和候梯厅拥堵状况,显著地改善乘梯环境,为乘客带来全新、更愉悦的乘梯体验。
安防系统与消防系统都是商业综合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
现在,通过系统级对接可实现二者的有效集成,在发生火警时联动安防系统动作,比如联动消防通道门打开、火警区域摄像机画面弹窗显示等,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和损失,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商业综合体运营是商业综合体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其中包括客流数量分析、客户消费习惯分析、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能源消耗情况分析治理等等。这些繁琐的工作需要集体力与智慧于一体的超级管家:
在商业综合体的出入口、大型主力店入口、各层主要通道设置视频客流统计探测器,通过算法对视频信息进行自动统计,为管理方提供准确的顾客进入/离开商场或每个商铺的人数及流速等信息,显示当前整个上场人数状态、每层人数以及每个商铺的人数和变化趋势,或掌握区域顾客的数量,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从而确定哪些时刻、哪些店铺是顾客最为欢迎的,为商管人员、营销人员制定或调整管理举措提供有效参考。
各类水、电、气设备与分类能耗是商业设施日常运营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寻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解决之道成为小到社会家庭,大到企业与政府等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智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物的水、电、气等能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实施显示能耗情况,及时发现能耗较高或变化异常的设备,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从而提供能源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基于大数据统计,客户在商业内的每笔消费都会通过ERP消费统计系统记录在案。从而得知商业内具体商品品牌的财务流水数据、客户的消费习惯及客户的消费能力等信息。从而使运营人员对商业品牌及商业布局进行梳理。通过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准确的定位客户的消费层次,并对客户推送相对应的的产品信息。提高商业推广的有效性。避免无效成本。
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场所,更是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栖居地。如何让商业空间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便捷性的要求,提升整体的消费体验,也是越来越受业内关注的课题。
尤其是当下,商圈内综合体林立,竞争异常激烈。推出更多带有商业属性的智慧应用,为商业综合体创造更大的经济附加值,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保持、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