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城智能化服务商助力本土企业转型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0 2:36:07 | 【字体:小 大】 |
都市魔神“自从去年引进八台机器人改造流水线后,我们的生产效率马上上去了,而且单件产品的成本也可以进一步压缩。”昨天,记者在武义企业韩川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看到,一排崭新的机械臂正在流水线精准地挥舞着,几十秒的时间,一把电动工具的电机就制造完成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条生产线个人运转,而如今一个工人就能同时操控两条生产线。
几台精准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取代了昂贵的人工,而且在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上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精密的机械设备,研发制造者竟是武义本土的一家企业——位于武义科技城的智能化服务商浙江精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走进精匠智能的生产车间,工程师们正在忙碌地调试着设备——不到20个人的工程师团队,平均每天要完成两台高精度机器人的生产、组装、调试工作,并将他们输送向各地的电动工具企业。
“在跟武义周边地区的客户洽谈合作时,对方的第一反应总是‘武义也有这种高科技公司?’”在武义科技城,浙江精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丁超笑着告诉记者,这种“怀疑”证明了他们企业在武义本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市场。“提到智能制造,许多老板总认为那些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大公司才有实力来做,但实际上,我们的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就在武义本地。”余丁超说。
在创业之前,机械工程专业出身的余丁超曾辗转于深圳、上海、常州等智能制造先进地区的多家企业,在科研一线锻炼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在他看来,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浪潮滚滚而来,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企业不转变观念投入技改,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正是看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2013年余丁超着手创办了精匠智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自动化装备及工业关节机器人上,并从电动工具产业领域开始拓展市场。小企业有“大智慧”,小县城有“大科技”。多年来,精匠智能与300余家电动工具和保温杯生产企业开展合作,为其提供智能制造改造提升服务,特别是在入驻武义科技城后,有70%的客户来自武义、永康等周边地区。精匠智能还是一家实打实的科技型企业,多年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00万元,依靠自身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20多款自动化装备,先后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7项。在精匠智能的推动下,武义和周边地区的电动工具企业在不断加快车间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进程。
“我们这行最关键的就是人才资源。我的研发团队有两名博士和七名研究生,如何留住这批高端人才,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余丁超坦言,武义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比,既有环境方面的优势,也有生活便利方面的劣势。他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优化人才环境,让高端人才更加受到尊敬,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