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天帝传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脱节也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探索和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工作的方法和路径,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结合价值引领与人文关怀、更新教育内容、加强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造校园思想政治氛围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教育等创新策略。通过这些路径,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一)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相互交织与碰撞。学生在接触到多元化价值观时,容易出现认知混乱,甚至产生价值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些学生可能会质疑传统价值观的权威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网络与新媒体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新时代的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对网络与新媒体有着极高的依赖性,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其中网络直播因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深受学生的喜爱。但直播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低俗内容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误导,甚至影响其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知。部分直播通过展示快速成功的生活方式,引发学生对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盲目追求,削弱了他们对奋斗精神的认可。此外,直播中的网红文化可能让学生错误地将外貌、财富等表面的成功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学习、道德和责任感的培养[1]。
(三)思政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脱节。新时代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当前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参与度低,甚至产生排斥心理。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人文关怀非常重要。人文关怀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心理发展和情感体验,通过尊重、理解和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从而更容易接受教育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体成长,创造一个尊重个性、包容多样的教育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所处的环境、面临的社会问题和关注的热点议题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首先,教育内容应当紧密围绕新时代的重大主题,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发展的方向和使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2]。其次,应结合当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融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如环保、科技创新、网络伦理等,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和吸引力。在教育内容更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如新媒体、线上教育平台、互动式教学工具等,丰富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立体和具有时代感。
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学校应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鲜活的案例分析和生动的榜样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信念的核心内涵和时代意义。同时,学校应创造丰富的教育场景,通过社会实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与英雄人物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增强理想信念的感召力。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传承传统的爱国情怀,还应与现代国家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演讲比赛、国庆庆典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国家发展的成就和挑战,培养他们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校园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校园公众号可以定期推送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政策解读、重要讲话精神、优秀学生事迹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公众号的互动功能还可以通过评论区、投票、问答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视频号作为一种短视频传播平台,更适合当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接收方式。学校可以通过视频号发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短视频内容,如微党课、红色故事、学生成长记录等。视频号还可以通过直播功能,进行线上思政课、专题讲座等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受众范围。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如教室、宿舍、图书馆等设施的布置,还包括精神环境,即校园文化、校风校训等对学生思想的引导。通过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氛围,学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使其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3]。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园内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栏、标语、展板等,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等,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受到教育和启发。学校应注重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通过设立学生荣誉榜、举办表彰大会等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
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教育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发放家长手册、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应积极拓展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参与的教育网络。通过与社区、企业、文化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红色基地参观、企业实习等。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如劳动模范、行业专家、先进典型人物等走进校园,通过社会榜样的引领作用,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信念。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来提升实效性。结合价值引领与人文关怀,更新教育内容,加强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及营造思想政治氛围,都是关键的创新路径。同时,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培养具备坚定信念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1]钟玉玲.网络直播对初中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广东:广州大学,2021.
[2]杨晓娟.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探索[C].//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7.
[3]顾清晨.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