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第一部手机诞生在广州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8/22 1:25:37 | 【字体:小 大】 |
dnf贝伦博内哥在哪当手机款式不断推陈出新、五花八门,功能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的时候,那种像水壶或砖头一样大的移动电话对如今的青年人来说,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发短信、彩屏、手机上网、拍照等等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之事。但1987年广州推出全国第一部移动电话的时候,它所引起的轰动远比现在任何一款新手机面世要大得多。在当时拥有手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大哥大”。时任广州电信局无线分局局长(即如今的广州移动)的冯柏堂是这样解释的:“人们觉得能用上‘大哥大’的人本身就是大哥大,很了不起。”
与现在的手机相比,“大哥大”最致命的缺陷并非体积上的差别。第一代的模拟机只能传输语音业务,语音质量一般,而且系统保密性差,很容易被人盗取密码偷打,有的用户到月末结账时发现自己打了十几万的手机费,因此当时不少手机话费收不回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GSM手机全面推广时,“大哥大”只能退出“江湖”。现在移动通信已发展到第三代的GPRS手机,能够达到海、陆、空无缝覆盖,真正实现全球范围漫游的梦想。
1987年11月通首部移动电线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出现移动电话,但广州在无线通信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1984年最早引进BP数字传呼机,用户可直接在传呼机上看到电线年开始,广州着手筹备开通移动通信,经过2年时间的考察、找样及谈判,到了1987年,所有开通条件已经相当成熟。“正好那年11月20日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在广州召开,市政府要求电信部门为六运会正式开通移动通信服务,通过省机械进出口公司以及广东海关等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终于在六运会开幕的前两天,即1987年11月18日成功开通全国第一部移动电话。”当然这也与广东的市场经济较全国其他省市发达,并毗邻港澳有关,很多经商人士需要移动电话进行业务联系。
冯柏堂把第一代模拟手机拿给记者看,果然是一个“大家伙”:长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重达700克。“第一批手机是原装进口的,每部价格高达1380美元。但是第一批300多部手机竟然很快就销售一空,到后来买手机都得排队。尽管昂贵,但吸引力非常巨大。”
冯柏堂给记者算了一笔当时装手机的账:买手机费要1万多元、初装费6000元,每月月租费150元。装一部手机起码要2万元以上,相当于当时买一套“福利房”的价格。而当时买得起手机的无非有三种人:一是做生意的老板,二是单位或企业的领导,三是公司企业里专门跑业务的人。无论如何,对一般市民而言,手机不是随便就能买得起的,“大哥大”一词也由此诞生。
今年50出头的李先生,当年做的是外贸进出口生意,他是最早一批使用“大哥大”的广州人。李先生清楚地记得自己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决定买“大哥大”,毕竟价格太贵了,但一旦用了手机,就体会到了它的各种好处。虽然体积很大,但比起固定电话,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通信模式,走到哪里都可以联系业务,那种感觉太爽了,手机的出现甚至改变了工作及生活方式。而且正是由于手机太贵,买了以后,努力赚钱的压力也更大。事实也证明,有了手机后,业务多了不少,只要做成一单生意就可以将装手机的钱赚回来。李先生还笑着说,手拿“大哥大”,看着别人眼里羡慕的眼神,虚荣心很容易满足,而且拿着砖头一样的家伙,在遇到抢劫时还可以当自卫武器使用!(记者林洪浩通讯员汪晓红)(来源:广州日报)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