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协“双智融合·建设交通强国”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成功举办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17 5:41:14 | 【字体:小 大】 |
2013济公传2023年8月12-13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双智融合·建设交通强国”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在陕西西安举办。沙龙邀请来自埃及、巴基斯坦、法国等国内外20多位青年科学家,共同探讨全球“双智融合”最新研究进展。
西安工业大学校长赵祥模教授作了“网联自动驾驶车路云网一体化架构及关键技术”的特邀报告,重点介绍基于云平台的全息信息融合及协同服务、多模式异构通信网络部署及融合与优化、信息交互与安全等关键技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王建强教授作了“构建车-路-云融合的智能车辆产业生态体系”的特邀报告,探讨全要素多工况综合行车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并结合技术发展现状,提出智能汽车未来产业应用与发展趋势。
主旨报告环节,青年学者们围绕在信息技术双智融合领域的应用,分享经验、交流观点。江苏大学蔡英凤教授作了“面向双智融合的车辆底盘创新与发展”报告,提出一种应急救援车辆关键行驶状态估计方法,设计应急救援车辆底盘纵横向及横垂向协同控制策略,提高底盘集成控制性能。同济大学胡笳教授作了“一种提升编队换道能力的挤入式换道规控方法”报告,介绍挤入式编队换道,分析其安全性和交通效率。长安大学徐志刚教授作了“考虑通信延时的重型货车队列纵向控制策略优化与测试”报告,讨论自动驾驶编队最有可能落地的场景。清华大学王红副研究员作了“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的关键挑战与中国解决方案”报告,总结预期功能安全、车载的安全防护、道路法规的符合性等研究工作。清华大学曹重博士后作了“自动驾驶的可信持续进化”报告,讨论考虑AI模块耦合风险的方法,实现雨雪夜等复杂天气,以及预测不准情况下的避免危险驾驶行为。浙江大学刘鹏研究员作了“自动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非技术瓶颈:人因和社会挑战”报告,介绍人因风险、人车社会交互、社会接受度、安全评价和管理、责任归因等问题的解决思路。
自由发言环节,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Karem Elsayed Elfeky,从科研平台的角度,建议选择一个较好的环境,争取更好的资源,把青年科学家的知识和技术发挥出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菁英副教授Anthony Trioux,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多方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经验。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博士Ali Tahir,从所在实验室以及紧密合作的团队角度,讨论国际化交流合作的经验。
对话讨论环节,赵祥模教授从青年学者的家国情怀、持之以恒、团结协作三个方面,给青年学者提出建议和殷切期望。长安大学原校长马建教授指出,需要展开相关的顶层设计,以确保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能够有序发展,从而为这一潜力巨大的领域铺平道路。
活动期间,青年科学家实地调研了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交通馆、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