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处长受贿五百万最后7天,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论述题。因为论述题不仅分值高,而且只要掌握了「框架法」,很容易得高分(学姐最近考博,依然在使用这种方法)!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回答论述题前,我们尽量要先搭建答案框架,也就是常说的列提纲。只有这样,我们的论述题才能详略得当,有逻辑,够精炼,让批卷老师狠狠爱上!
在开始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论述题的要求以及常规考法。论述题一般分值为20-30分,少数为40-50的分值。根据一般经验,1分的题大约写40个字左右,所以20分的一个论述题,应该写800个字左右;30分应该写1200个字左右,随之递增。
那么前言主要包括:高大上的开头(名言引用)+对于关键词的具体阐释/观点(部分题目)+承上启下过渡句
前言:克莱·舍基在《人人时代》中说:“互联网并非在旧的生态系统中引入新的竞争者,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名言引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空前挑战,也对传播研究和经典传播理论的有效性提出严峻挑战。【关键词解释】关于传播效果的经典理论不仅没有失去其原有的活力,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过渡】
正文即针对设问的回答,是答题的重中之重,也是得分的重要环节。正文的格式:小标题(分论点)+论证。论点不必太多,3~4点即可,但每一部分都要注重逻辑和表达。学姐会在下面详细说明正文的搭建框架~
结语是对文章的总结以及展望,写的好可是能获得附加分哟。那么结语主要是:扣题(再次强调观点)+升华,不需要再衍生新的观点,只是对上述观点再总结。
结语:新媒体环境下,由于舆论环境的逐渐复杂化,舆论引导工作也随之遇到了话语权争夺、传播效果减弱、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扣题】对此,主流媒体在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时应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功能、充分尊重各主体的利益为原则,即坚持权威性、合理性、公共性导向【总结】舆论引导工作要发挥舆论引导主体的能动性,以理性话语调节情绪化表达;要重视舆论引导的方法论,以科学性提高效用性;要尊重舆论引导对象,积极回应民众诉求。【升华】
说完了整篇论述题的构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攻克论述题最难的部分——正文框架。总的来说论述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影响类、原因类、措施类等,不同的类型答题方法和技巧也不尽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影响类题目是论述题中最常见也最好组织思路的类型之一,我们一般把答题框架分为部分一:积极影响VS消极影响;部分二:新闻采编发、新闻人才、新闻观念
我们用22年四川省社科院学硕:如何理解算法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这一题进行框架示范:
对于原因类的题目,我们一般运用5W模式进行框架的搭建,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5W基本上是考场万能框架,大部分的题目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解答,但也就考验了你们如何将通用框架个性化变形的能力。
原因类题目往往是考查某一现象,而且是有中性的(如某影视剧受欢迎)或负面的(新闻失实)现象的成因,题目中常常让同学们用传播学理论来分析,那么对于我们在浩瀚书海中积累到的如此丰富的传播理论,究竟如何精准使用呢?
从传播者(职业记者/机构/个人UGC)、传播渠道(平台/算法)、受众(媒介素养/受众需求)、传播内容、传播效果。
我们用20年广西大学897: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短视频app 火爆的原因这一题进行框架示范:
2、传播内容:更具感染力的视频形式满足市场需求(可以运用理论补偿性媒介)
3、受众:碎片化的观看时间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可以运用使用与满足)
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已经具体到让大家使用规定的理论,如:北京邮电大学617题目—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陈伟刷屏现象;这里小铎不建议继续使用宏中微的框架,一定要根据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去答。
措施类的题目看起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同的现象、原因要提出不同的具体措施,但实际上也是大同小异的,其中仍然包含着固定的框架。
措施类题目答题时,我们一定要知道,先思考究竟出现了问题或者带来了什么变化,因此才需要有措施,那么措施类题目的总体答题框架就是:出现的问题或产生的新变化+措施。
(一般都是技术、媒介、平台、新闻从业者、市场、受众、法律政策这七个主要角度)
需要强调,答原因类题目时,无论题目有没有要求写措施,在答案里都要提一句哈。
我们以20年南京师范大学334的题目:人工智能时代记者新闻伦理的冲击和解决措施这一题进行框架示范: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讨论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影响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至少会从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对媒体发展带来变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新闻生产更加高效便捷,受众行为分析更加精准,媒体传播效果更加优化,它对新闻的内容生产、议题设置、运作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1、过去“一点对多点”的、千篇一律的生产模式将转变为个性化、对象化、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模式;
人工智能将人类智能从低级重复的操作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类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巩固自身优势,生产具有深度思考、缜密逻辑、情感张力、人性温度的高级内容。同时,新闻工作者在人工智能的挑战下,也需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升迁,从传播领域的生产者、控制者,升级为新型传播生态的共建者、维护者。——匡文波
【论述题:传播与媒介理论中与“技术决定论”有关的理论有哪些,请选一个评述。】
在传播与媒介理论中,“技术决定论”指向的是“媒介技术决定论”,而媒介环境学派则是最具代表性的。
即快速调动复习时掌握的有关媒介环境学派的学者、核心观点的相关知识,为列答题框架作准备。
切记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花个一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个答题的思路与框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逻辑严密。
前言部分:100字以内,引入论述的话题,在本题中,可以选择简单论述一下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的渊源。
正文部分: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学者及核心理论:至少应该包括理论内涵+意义+不足三个方面。
结语部分:100字以内,发表一下自己对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的思考,与老师对话。
有了答题框架,下一步就是往里面“填”入具体的内容了,一般遵循的是理论+个人观点+案例的方式,有理有据。答题的过程中,理论与个人观点一般是融合在一起的,平时多锻炼专业化的表述,不要都是大白话。
其实关于论述题的搭建也是需要引导和补充的,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搭建好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才能将丰富的内容填入其中~在平时的训练中,小铎的学长学姐们也会有意引导大家去搭建思维框架,看来康一康同学们的优秀回答吧!
这里小铎想要提醒大家,不管是5w还是宏中微,抑或是新闻采编发,这些都是你们在考场的思维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自己填充。
更准确的说,它们只是给大家一个回答论述题的完整思路,至于内容是否丰富、答案是否漂亮,还需要同学们不断地积累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