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奇门遁甲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正在开发和应用车内信息系统和车内互联系统。熟悉汽车的朋友都知道,福特和IT巨头微软联合开发的车内互联操作系统SYNC几乎已经搭载在旗下所有家用汽车上。6月26日,福特作为亚洲通信博览会唯一的汽车制造商,宣布在中国推出基于SYNC系统的AppLink应用。也许冗长的技术分析太抽象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AppLink。
简单来说,AppLink是SYNC系统中的一个APPlication程序,可以实现SYNC车载信息系统与手机app的交联功能。很多人都知道,在一些车型上,手机可以控制汽车的一些功能,通过AppLink,手机中的应用也可以在汽车中进行控制和使用。
为了在车内使用的手机上支持AppLink应用,无需在车载设备上安装其他第三方软件。AppLink会将手机应用做成给定的格式,并允许SYNC通过传输层交换信息,从而传输数据、命令和控制应用内容。AppLink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使用包括方向盘按钮、MyFordTouch和语音控制在内的车载控制方式来操作和使用手机中的APP应用程序,这使得驾驶员更容易使用这些应用程序,更有利于驾驶安全。同时,由于每个人手机使用的软件不同,车内的功能也完全个性化。
福特官方表示,在SYNC系统设计之初,就将其设计为开放平台。通过开放资源和添加像AppLink这样的界面,让更多的人参与车载程序的开发成为可能。这种方式与苹果的iOS系统和安卓系统非常相似。同时,福特还推出了“开发者计划”,鼓励开发者为SYNC系统开发车载应用。福特表示,所有软件开发人员都获得相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包括那些大型科技公司和独立程序员个人。在开发过程中,福特会提供一个完整的在线测试平台,包括车内环境和模拟的所有数据,让程序员在家里没有车的情况下,也能开发出适合车内环境和驾驶习惯的程序。此外,福特还将为开发者提供一个通过论坛等形式获取信息和交流的平台。
福特决定与国内7家企业在AppLink开展合作。除了提供网络资源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外,福特还将与百度、新浪、高德、搜狗、豆瓣FM、蜻蜓FM进行应用。目前可以确认的是,加载了AppLink的SYNC系统正式发布时,至少会有以下9个应用可用:百度地图、百度语音助手、新浪微博、新浪天气链接、高德地图、高德交通、搜狗语音助手、豆瓣FM、蜻蜓FM。
厂家表示,由于完全放弃了人工后台服务,SYNC系统和AppLink功能无需付费,申请期间也无需支付使用费。当然,这是针对自由软件的。厂商没有提到应用软件的购买费用,但是长期使用苹果APP store的朋友自然会有一些心理准备:很多完整版的商业软件在下载时都必须支付购买费用,除非...越狱。
★目前AppLink在中国处于什么阶段?什么时候能买到有这个功能的车辆?
目前AppLink处于开发验证阶段,该阶段的产品被厂商称为AppLink 1.0。这是福特Wingbeat在亚洲通信博览会上展示的版本。AppLink 1.0将不会启动。经过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拥有更多功能和应用支持的AppLink 2.0将与2021年初推出的带有SYNC系统的机型一同进入市场。率先搭载这一功能的车型厂商依旧守口如瓶。
遗憾的是,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福特官方表示,虽然理论上是可以的,但由于未来配备AppLink功能的SYNC系统硬件的调整,老款车型无法通过升级来增加AppLink功能。
这个问题显然是由福特在开发中的资源开放程度决定的,开发者可以根据厂商开放的信息,发出不同功能的应用。厂家表示,车内资源将在安全检查和法规后逐步向公众开放,目前开放的车内资源包括GPS信息、车内音响设备和部分运营设施。制造商对未来的愿景是使车辆信息和车载系统信息的访问公开。试想一下,当出租车系统会根据车内燃油量智能选择行驶路线,当车辆燃油耗尽时,导航程序会自动找到附近的加油站并给出指引,这在未来很有可能实现。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不妨关注一下AppLink的开发者计划。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认为车内原有的导航系统不好用,或者地图更新慢,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导航。开车的时候发微博,查天气,发短信,找歌的人也很多。但是在手机程序的开发中,更多关注的是用户手持手机时的操作体验,而不是驾驶时的情况,这会导致一些程序在驾驶时的操作非常复杂,从而造成安全隐患。AppLink系统将广受好评的手机应用与SYNC车载系统进行链接,并以更适合驾驶环境的方式使用这些手机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安全系数。此外,手机APP的更新速度比传统车载操作系统快很多,可以让驾驶者更快更方便地使用最新的应用软件,这也是SYNC系统和AppLink值得称赞的地方。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SYNC系统和AppLink并不完美。由于人工后台服务被彻底抛弃,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在这方面还不是特别优秀。此外,触摸屏的响应速度可以提高空。对此,厂家表示会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改进,未来会进行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