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子大会(WAIC2022)将于9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举办。大会期间,一大批“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展品即将亮相。同时,各大科技企业还将携自家最新研发成果参展,为大众准备一场丰富多彩的AI盛宴。
大会前夕,记者赴世博中心主会场,浦东张江、徐汇西岸两个分会场进行现场探营,近距离感受“黑科技”的神妙。
聪明城市,智慧出行,作为WAIC2022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自动驾驶体验拉开帷幕。
到上海金鼎天地实地体验自动驾驶是怎样一种感受?请随上海证券报记者镜头走起!
体验活动参与单位有Auto X、斑马、纵目、威马、Stellantis、新石器、行深智能、白犀牛、华为、博世、奔驰、通用(奥特能)、小马智行、上海电科等20余家车企、自动驾驶行业相关企业。
这次体验活动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办,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承办方表示,此次自动驾驶应用体验活动除了开放道路自动驾驶体验及智慧停车体验外,今年还首次推出了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时数据与量产车辆的车机直连,还将发布典型中心城区场景全息路口数据集。
8月31日上午,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条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也是目前上海风险等级最高的开放测试道路(总体被评为3级,最高4级)。
在业内看来,WAIC2022自动驾驶应用体验活动正是利用“强大的云、可靠的网、智慧的路、聪明的车”构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驾驶”的融合标杆,打造浦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进程中的靓丽一笔。
记者从大会组委会获悉,八大镇馆之宝分别是:一是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二是百度文心大模型。三是蚂蚁集团的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四是天数智芯7nm高性能通用GPU推理芯片。五是壁仞BR100系列GPGPU芯片。六是微创医疗图迈Toumai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七是高通的首次基于5G切片的端边协同XR分离渲染技术。八是Unity HMI解决方案。
腔镜手术是目前全球手术最重要的研发方向之一。八大镇馆之宝中的图迈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由上海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是首个获NMPA批准上市的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其腕式手术器械高度灵活,3D腔镜系统提供立体真实的手术视野,直觉式主从遥操作灵敏易上手,被用于在微创伤手术领域中实现高于人类能力的对手术器械的精准操控。
此外,基于昇腾AI的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是具备跨模态理解与跨模态生成能力的千亿参数创新模型。据了解,其首次将“以图生音”和“以音生图”成为现实,项目多项算法指标性能全球第一。
公司、中国移动和中赫集团将合作展示无界XR(Boundless XR)技术演示,为未来XR用户随时随地体验栩栩如生视觉效果和无拘无束的XR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连续第五年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西井科技将携全球首款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亮相。这款智能商用车可在全程无人情况下,实现电能更新,补能时间也从2小时缩减至6分钟。
相关负责人介绍,Q-Truck配备210KWH的超大容量组电池,可保证7×24小时工作。同时能优化任务选择行驶路径,同时续航里程达150KM,载重高达80吨。此外,Q-Truck集合了车辆管理调度系统、车辆线控技术等数字系统,具备敏捷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能力,通过进行一对一的任务配对,减少车辆空驶率。车队系统能同时管理多辆无人集卡,实现和有人驾驶车辆之间的混行运营,保障整个生产作业安全高效运行与绿色环保。
据了解,目前,Q-Truck拥有充电与换电两个版本,已实现可充、可换、可能源升级。经测算,Q-Truck相比于柴油车,每年可以为客户减少10.7吨的碳排放。同时,Q-Truck单车每年将节省10万元的能源成本及车辆维护费。
全球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创造者达闼将在大会上发布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HARIX V5.0和柔美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Cloud Ginger2.0。
其中,柔美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Cloud Ginger2.0具有多模态智能交互和自主学习能力。凭借全身拥有的数十个智能柔性关节(SCA),这款机器人依托自由度灵巧手,可实现高精度手眼协同抓取和工具操作能力,结合全身多处硬件可扩展接口,可以提供迎宾接待、导览讲解、养老陪护、清洁打扫、教育科研等应用服务。
云从科技将展出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简称CWOS(Cloudwalk Operating System)。据悉,该系统是运行在通用操作系统或云操作系统之上,提供人机协同相关算力、算法和数据管理能力和应用接口的底层软件系统,专为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自然交互、协作完成复杂业务而构建,同时为开发者设计研发人机协同智能应用提供全面支持,旨在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提升人类与机器智能进行协作的效率和体验。
商汤科技将展出SenseAuto Cabin绝影智能车舱展示舱,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融合打造未来的智能座舱体验。
|